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所谓知人善任,就是在领导活动中对人才的正确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即对人才的正确考察与识别;善任,就是要用好人,即对人才的合理使用。“知人善任”是识别人和使用人的辩证统一。要做到“善任”,必须先“知人”,“知人”才能“善任”。历史和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知人”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知人”心理学思想杨春晓知人善任,是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主题之一。纵览古代典籍,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就“知人”问题予以论述:一、知人的重要性、困难性和可能性(一)知人的重要性。古代成语“知人善任”、“知人者胜,知己者明”等都道出知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能否做到知人善任,直接关系到领导的效能高低,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因此知人善任不仅是领导者施政之要,也是检验领导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知人三招是:德才兼备、慧眼识才、爱才育才。善任五艺是:一是扬长避短、二是不求全责备、三是善于揽过、四是用人不疑、五是方圆兼顾。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知人善任的艺术发挥得如何可能决定其成败。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要了解人,特别离不开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了解。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有如医生看病一样,只有对病情确诊,才能对症下药。在干部的使用上,也离不开“知人”,正所谓“知人善任”。但如俗语所说,“知人口面难知心”。要了解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并不难,而要了解其内心活动,他的思想观点、动机、愿望、企图,意向,他的潜在力量等,即“知心”,则是较困难的。然而,知人的关键在于知心。事实上,知人与知心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下面三个问题:人的内心世界是可以了解的,了解人的一般原则;了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为清政府立过汗马功劳的曾国藩,却有一个长处即“知人善任”。首先是“识人”,即知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曾国藩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强调忠、勤、勇三字。其次是“用人”。曾国藩的用人方针是“广取慎用”。即“取之欲广”,“用之欲慎”。但有时则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人才,再次是“育人”。只要有真才实学,他则全力培植、扶持,使其早日成才,为己所用。曾国藩还能做到庸才不举,非才不用,即使是自己的亲友也不例外。因此他才被清廷誉为“中兴名臣”。  相似文献   

6.
劳于选而逸于任,选人不避辛劳,把人才选出来任职之后,用人者便进入一种超脱的状态,这是《资治通鉴》用人思想的重要方面。 知人善任,知人在先,善任在后。人才须鉴别真伪,区分优劣,人才重要,但人才也难求难选。选人是一件十分繁难的事,它使用人者耗心血,费琢磨。《资治通鉴》所载的,有刘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所谓的所谓“三顾茅庐”;有“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的所谓“萧何月下追韩信”;有唐太宗对于都督、刺史,“常疏其名于屏风,坐卧观之,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的所谓“屏风档案”。求贤之功在于知人之难,知人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孔子就曾说:“不患人之不知已知,患不知人也。”知人选人之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选拔干部,坚持德才兼备,是新时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所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只有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德放在第一位,并切实处理好“知人”和“善任”的关系,才能选好干部,建好班子,不断推进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清末民初赵藩在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前的一幅著名楹联笔谏警世、安邦治国的内容,从诸葛亮治蜀知人善任、审时度势的例证中,述说"孔明治蜀留有遗爱"(陈毅)即知人、治人、用人、人治和治国的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9.
用好的作风选人 ,选作风好的人 ,是新时期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 ,也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基本内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的不正之风 ,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是与党的干部路线背道而驰的。需要我党统揽全局 ,与时俱进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做好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内部行政行为"之法律含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对《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 (三 )项关于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的奖惩、任免等决定”的案件的规定及相应的司法解释 ,行政法学界有不同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内部行政行为所作的界定 ;有学者认为行政机关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应称之为内部行为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内部人事管理行为的界定。文章在对各家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 ,就内部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其可诉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新世纪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和摇篮,要培养出更多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搞好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要搞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关键是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本文从21世纪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人事工作任务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探讨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并提出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素质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项干部政策。行使对党外干部的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选配党外干部与依法任免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地方各级党委选配党外干部工作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人事任免工作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是人事管理部门按照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后形成的。它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个人的成长历史,它是为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全面地考察和正确选拔干部服务的。为了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有效地  相似文献   

14.
干部档案工作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干部档案工作是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选贤举能、知人善任,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干部档案也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干部情况,正确地选拔和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可是,从目前干部档案所有的现实材料内容情况看,不少干部档案内容陈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干部工作的需要。反映干部业务水平、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事档案作为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领导干部受市场经济的某些影响,忽略了人事档案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因人事档案管理不善而产生的严重后果。笔者认为,在当前建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事档案工作不但不能忽视,反而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才能适应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下就人事档案工作及其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大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得到系统概括、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建设干部队伍;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以及知人善任的干部政策.  相似文献   

17.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非常关注在道德人格上修养情性,再造自我。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后则明确地为中国共产党人建构了真、善、美的理想人格目标。'真'即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善'即要求每位共产党人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美'则表现了革命者不怕艰难困苦,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崇高气节。毛泽东的这一理想人格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而言依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这一'至善'的人格理想实质上构成当代中国人追求理想人格的最高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文献摘录     
第八条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设立社会主义学院。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根据需要设立社会主义学院(学校)。第九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央统战部管理的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央统战部领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指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主要包括:(一)指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二)加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干部;管理权限任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干部;(三)研究解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四)协调有关部门支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干部考核是为了科学公正地量化评价中层干部,为任免、奖惩、使用、晋升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从干部考核的指导思想、原则、目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考核的内容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干部德才的出发点,在于从理论上探讨人才成长的某些规律,以及干部德才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提高选人质量提供理论认识。干部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从这个性质上看,它有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干部的德才应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这样我们对干部德才的认识会具有科学性和主动性。同时,干部又是国家人事制度的基本要素,研究干部德才应联系各国人事制度中的某些情况,作横向的综合考察,才能使我们对干部德才的认识更丰富,更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