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领导干部要做“积极实践者”,带头践行“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2.
“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立志成才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指出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精辟概括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具有特色鲜明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特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新总结和新发展,开启了中国道德建设的新范式,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6.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概括,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学习和树立、践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方面,要身体力行,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7.
王敏 《理论界》2007,(2):12-1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观多元碰撞、价值评判的困难和社会荣辱观受到严重冲击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现代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为社会建立了规范的道德体系、为社会树起了鲜明的道德标尺、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道德行为准则。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精辟概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杆,是"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实施,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精髓,对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达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德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  相似文献   

10.
肖莉 《社会科学家》2006,(Z1):74-75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精辟概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杆,是"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实施,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精髓,对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该书写于公元543年.其后,唐代、宋代学者对其重修.此书至今流传千余年,经多人之手,难免疏漏.通过对全书的初步考校,发现<玉篇>有八个方面的疏漏.比如因字形相近而误者,误加字者,脱漏字者等等.  相似文献   

12.
杨兴林 《宁夏社会科学》2010,(5):115-118,122
“中国模式”是有关现实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具综合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其基本架构体现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三位一体,反映的是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发展建设的道路和成果。“中国模式”蕴含指导思想、价值目标、国情基石、动力机制、思维理念、环境氛围、发展主体、政治保证八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龚举善 《中州学刊》2006,(6):211-217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即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4.
作为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工道德、家庭美德的思想教育,对企业而言,不仅要做好八小时之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要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因为八小时之外完全属于职工个人支配,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就不能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一、八小时之外职工活动的特点一是分散性。八小时之外,绝大多数职工离开生产和工作岗位,进入自由活动领域,不再受厂规厂法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成家的职工多数在自然家属区活动,单身职工也走出厂区参加社会活动,打破了原来单位的界限。无论是小单位还是大单位,人员分散,思想分散,每个职工都…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族文化中的圣数"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数观念古来有之,对于数字语言的内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诠释.日本民族是一个酷爱奇数的民族,然而有一个特例,对于偶数"八"一直情有独钟.自原始部落民至近现代社会,"八"一直是植根于民众心里的吉祥数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八"的位置虽然是其它数字语言无法取代的,但其语义在潜移默化之中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说明外来文化的传播对于影响本民族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百姓的呼声,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推进发展、构建和谐,更好地肩负起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刻理解、高度重视、积极践行“八荣八耻”,将其作为修德之本、发展之基、廉洁之源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7.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八荣”,实质上倡导了爱国主义精神、服务人民的精神、科学精神与学习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团结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诚信精神、法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它们既源于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8.
伊犁驻防八旗是清代伊犁乃至新疆最重要的防务力量 ,由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满营及新满营组成。本文概述了八旗的组建、内部结构、八旗的各项制度、八旗的衰落过程。  相似文献   

19.
满汉关系是清代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其中驻防八旗的民族关系问题亦颇值得注意.通过对荆州驻防八旗的几个斗殴事件的述评,我们看到,驻防八旗与当地人民的关系,既有友好相处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而后者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宋娟 《北方论丛》2005,(2):62-65
古文运动与科举制度的出现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唐代古文家对科举考试中的时文多有批评,但实际上古文家与科举考试有着相违与相依的双重关系.从宋代起古文渐渐在科举考试中发挥作用,"唐宋八大家"的出现正反映着古文与科举的这种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