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膨胀是指投资需求严重超过了投资品供给。一般来说,投资膨胀的形成是由于投资需求方面的原因,即投资需求盲目增长造成了投资膨胀,也可能是由于投资品供给方面的原因,即投资品供给不足造成了投资膨胀;还可能是由于投资需求与投资品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投资需求增长过猛和投资品供给不足共同造成投资膨胀。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投资膨胀既是投资需求盲目扩张的结果,也是投资品供给不足的结果,属于双向型投资膨胀。因此,研究我国的投资膨胀必须采取双向型分析方法,即从投资需求和投资品供给两个方面来研究投资膨胀。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1958年、1970年、1978年出现了三次投资规模大幅度膨胀.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周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1978年投资规模严重膨胀后,国家及时进行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1982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接近30%,1983年降到10%左右,1984年又增加到25.6%(已扣除不可比因素),1985年又比上年增长5.5%,1986年投资规模继续膨胀.不少同志从经济角度对造成投资膨胀的供给原因(如银行贷款规模扩大、预算外资金来源增加等)和需求原因(如消费结构的变化、非生产投资需求的迅速增长、企  相似文献   

3.
消费膨胀是指消费需求严重地超过了消费品供给。一般来说,消费膨胀既可能是由消费需求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消费需求的盲目扩张造成了消费需求严重超过消费品供给的状况,形成了消费膨胀;也可能是由消费品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消费品供给不足造成了消费需求严重超过消费品供给的状况,形成了消费膨胀;还可能是由消费需求和消费品供给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消费需求盲口扩张和消费品供给不足共同造成了消费需求严重越过消费品供给的状况,形成了消费膨胀。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消费膨胀既是消费需求盲目扩张的结果,也是消费品供给不足的结果,属于双向型消费膨胀。  相似文献   

4.
一、体制转换时期投资膨胀的特点我国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二元体制并存的体制转换时期,即从过度集中的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国家间接调控和市场体系相结合体制转变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投资机制发生了变化,宏观控制的难度加大,二元机制交互作用形成新的投资膨胀环境,也相应产生出投资膨胀的一些新特点:1.投资膨胀与投资不足并存,并互相牵制。投资膨胀是一个相对概念,它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投资所需要的人财物力与社会上可提供的人财物力相比较,如果投资需求超过国力的可能称为投资膨胀;另一方面,投资现实规模本身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投资需求相比较,如果投资现实规模大于投资需求规模称为投资膨胀。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  相似文献   

5.
一、阻碍有效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1.供给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消费的扩大。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市场供给却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变化,使我国现阶段的买方市场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是供给未能适应具有不同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消费者的需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供给结构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可是,由于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雷同化,加剧了市场供给的矛盾,使供给结构的转换严重滞后。一方面,档次低、附加…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系的投资吸收能力,是指经济体系在一定时限中能够有效吸纳投资(价值量与实物量的统一)的容量.一般说来,投资需求可以通过财政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投资供给也可以由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得到增减;而经济体系对投资的吸收能力则属于在短期内相对稳定的慢变量。对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两大问题——投资规模膨胀及投资效率低落,人们多从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这一对矛盾中去寻找问题的症结,而对投资需求、投资供给(包括货币供给与实物供给)与投资吸收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失衡的不良的相关效应认识不足。殊不知,忽视投资吸收能力的制约作用,也是导致我国在宏观或区域层次上投资规模屡胀不消和投资效率低水平徘徊的重要原因.为此,弄清投资吸收能力由何种因素决定,它又如何制约投资水平并以何种形式扩展等问题,对于正确地进行地区和企业投资活动及其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各地区、部门及企业只有内在的投资需求冲动而没有自我抑制投资欲求的自调力,是投资规模膨胀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投资规模,首先是要控制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投资需求冲动,使它们能对自己的投资需求进行自我抑制。但是,我们长期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投资规模的宏观控制上往往采取“堵截式”的死控办法,只注意对投资要素的分配、投资过程等进行控制,而忽视对投资需求的约束,使得各地区、部门及企业不会对自己过度的投资需求进行主动制约。其结果是国家无法控制由各地区、部门及企业所形成的巨大的投资扩张冲动,国家采取的各种控制防线都会被冲破,造成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1984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堵截式”的死控办法,而应该采取“疏导式”的控制办法,首先把控制的重点放在消除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难以餍足的投资需求欲望上,使它们有自我抑制投资扩张冲动的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消除各地区、部门及企业的投资扩张冲动,提高它们自我抑制投资需求欲望的主动性,作为控制投资规模的首要一环。由于对地区和部门的投资需求冲动的抑制,与对企业的投资需求冲动的抑制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下面分别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DEA方法对2010-2017年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显示: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投入要素拥挤,存在结构矛盾,即政府供给与民众需求失衡,同时其投入规模也存在不足。这源于其政府身份的多样性:理性的"经济人"、膨胀的"集体人"、牵扯的"执行人"。基于此,可从改善供给结构与扩大供给规模、增强政府执行能力、培养公共精神等方面寻求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同志对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于探讨,本文也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研究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实质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对策思路。一社会总需求由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积累需求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消费需求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指以货币额表示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和超过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的社会净产品可供量。如果积累需求过盛而消费需求相对萎缩,或者相反,那么,这只是结构性需求膨胀而不是总需求膨胀。所以社会总需求是否膨胀以及膨胀的程度如何,取决于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结合后的膨胀程度。目前的情况是以上两方面同时膨胀而构成了社会总需求膨胀,其主要表现是社会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且又有相当的购买力结余。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收入流失严重。据统计,从1984—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由26.7%下降到22%。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由56.1%下降到47.2%,中央掌握的外汇只占全国外汇收入的40%。显然,此种状况已大大削弱了国家对需求膨胀的控制、对结构恶化的调整、对国家重点项目投资的能力。为此,拙文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 调节供求结构平衡,是当前整顿治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这些宏观经济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在短期内会形成需求结构,而在长期内则形成供给结构.也就是说,从短期来看,需求结构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的直接结果;从长期来看,供给结构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投资结构的最终结果.因此,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与电力生产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决定了未来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就要求电力工业供给可靠的电力来满足这一需求,而中国当前过度依赖火电的不合理的发电能源结构却不能保证电力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调整中国电力生产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尽快优化发电能源结构,以实现电力生产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消费宏观控制属于需求管理的范畴,其目标在于实现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均衡,其中包括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的总量均衡及结构均衡。消费宏观控制实质上是消费需求的宏观控制。消费需求制约于一系列因素,国家应选择哪些因素作为控制对象?如何实施控制?这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体制对地区投资结构的影响1、传统体制下的地区投资结构在传统体制下预算约束是软的,主要表现在:(1)国家的投资拨款是无偿的;(2)税收制度是软的,赋税征税很不严格;(3)信貸制度是软的,它实际上允许不履行信贷的偿还业务。在这种预算约束下,企业不承担投资责任和风险,极易诱发投资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症”,形成社会性的投资需求膨胀,使社会总供给难以满足社会总需求,(?)而铸就社会主义传统体制下需求膨胀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关于通货膨胀问题,人们已发表了许多看法,但认识并未统一。依我看,通货膨胀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它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国来说,其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是消费膨胀和投资膨胀、由于消费和投资的双膨胀,引起财政赤字,信用膨胀;表现在市场上则是商品供求失衡,需求过旺;物价也因此而难以控制。过旺的需求又拉动生产造成经济过热。我国通货膨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这些问题在我国已长期存在却迟迟未能解决,以至于通货嘭胀逐渐严重化。原因何在?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6.
投资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但是与消费需求不同,它不是最终需求,而是中间需求。投资膨胀或投资需求膨胀是指实际上用于投资的货币支付能力过度增长所引发的投资品短缺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象。投资膨胀是指总的投资规模过大,而不是指个别行业的过度扩张,当然投资规模膨胀最终会体现在某些行业的过度发展上。  相似文献   

17.
一、储蓄利率必须高于预期物价上涨率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助长了企业对投资与贷款的需求持续膨胀,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与流动资金短缺同时并存,银行被迫增加货币投放以补充信贷缺口。低利率不能以真实报酬鼓励储蓄。近几年储蓄之所以大幅度增加,主要由于消费基金膨胀,而适销对路商品却供给不足,人们手持货币待购不如存入银行待购。因此,大部分储蓄增加只是“被迫性”的储蓄。这种没有真实报酬的非自愿的储蓄是极不稳定的。一旦物价突发性持续大幅度上涨,人们预期物价上涨在相当长时期内大大高于利率水平,银行给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1976—1988年十年间年度投资总量的增长动态究竟作何评价,十多年来流行的是“年度投资规模膨胀论”,此论认为十年中大多数年份年度投资规模处于膨胀状态。针对年度投资规模膨胀论,近几年也有少数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十年中大多数年份投资不足,特别是“六五”期间及以后各年投资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则认为,这两种观点都站不住脚,比较符合这十年年度投资总量增长动态实际的判断应是:年度投资规模基本上是合理的,膨胀的只是投资需求。一、年度投资规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备需求和供给的属性,因此供给侧问题和需求侧问题交织在一起。分析宏观经济结构,不仅关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演变,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两者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改造为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析,以增加值的形式表示经济联系,从而直接建立了总需求结构与总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使生产技术结构隐含其中,为研究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的平衡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结构性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获得高速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结构的形成。在需求侧,投资和净出口的比重上升,消费比重下降;在供给侧,部门内以及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且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正相关。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问题从结构意义上而言是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改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恶性型发展,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能否有效地抑止通货膨胀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对通货膨胀现象作些理论分析,并提出遏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就是说,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纸币发行过多,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的起因;二是通货贬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纸币这一价值符号代表的金量减少了,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有成本推动说,体制转轨说、结构说,还有价格改革说等等.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都大于总供给,这样在需求拉动下,扩大的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可供量.结果价格上涨,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需求,一是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膨胀既可表现为投资需求膨胀,也可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还可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