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要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处理好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调整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创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建立新型发展模式.在实施统筹城乡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必须平等的兼顾城乡的利益,突出强调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重建,把区域生态保护和治理与城乡经济一体发展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的选择与环境的持续优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发展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领域,只有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在于积极运用经济控制,不断强化法规约束,切实依托文教"醒脑",强力构筑技术支撑,尽快营造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4.
论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中,农村集体所有制是农村社会的一个标志性制度,但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本身并不是城乡二元对立和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需要否定的是限制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制度,而不是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本身。发展集体经济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城乡统筹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也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机遇。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就必须建立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其价值取向应当是:消除歧视、实现平等,破除限制、促进公平,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优惠扶持、强化保障。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长期城乡分割式的宏观社会经济政策强化了我国原有的二元性经济特征 ,导致了城乡居民间在收入分配、资源、地位获取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本文在描述社会公共资源在城乡居民间分配现状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性和在此思想指导下的重要内容。最后提出了有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重庆及库区存在多种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尤需要大胆地创新。以土地制度创新作为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突破口;在库区推行"林重于耕"的政策:适应库区特点,探索低成本生态城市建设途径;采取"软整理"换"硬投资"办法,谋建内陆最大"生态岛城";通过"教育移民",实现库区人口进一步规模化外迁;以规划目标为依据,实行"双限"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7.
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酿成的严重后果.化解"三农"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突破城乡分割局面,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起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其次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对南京农业的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并进行农业的功能创新.再次是实现农村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诸多效应,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是加速农民市民化步伐,通过城市化的诸多效应,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同时,对进城农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缩小"三大差距"的具体目标是重庆市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统筹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发展中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金融问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而金融问题的核心是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系统分析我国城乡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从金融体系、政策制度、盈利模式、金融生态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进城乡金融资源良好配置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和途径,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9个要素层面66个具体指标,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它要求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居民福利水平的有效提高、经济的稳健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目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工作基础、发展阶段、社会氛围、发展方式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不少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诸如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追赶发展的要求与增长方式转变成本的矛盾、资源短缺与持续稳健发展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局面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矛盾、相关技术的缺乏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需要的矛盾、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滞后与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的矛盾等不利因素。克服这些矛盾,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到实处的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一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二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三要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分隔的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损害了社会和谐.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损害了城乡居民的和谐;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非衔接性损害了流动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我们采取反哺式的策略,根据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性质和特征,明确政府责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城乡统一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为农村居民建立非缴费型的年金制度.建立流动人口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分别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关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它要求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居民福利水平的有效提高、经济的稳健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目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工作基础、发展阶段、社会氛围、发展方式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不少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诸如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追赶发展的要求与增长方式转变成本的矛盾、资源短缺与持续稳健发展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局面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矛盾、相关技术的缺乏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需要的矛盾、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滞后与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的矛盾等不利因素.克服这些矛盾,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落到实处的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一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二要大力推进现有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三要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4.
论城乡统筹与区域统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讨论了统筹城乡与统筹区域在时间上的继起性,然后从理论基础、实践意义以及微观基础等方面论证了统筹城乡与统筹区域的内在一致性,然后讨论了通过推进区域统筹来促进城乡统筹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统筹城乡视角下,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新的文化矛盾和文化问题主要有:如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切实解决文化发展中种种不平衡;如何在我国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认真研究并应对和解决这些重大的文化问题,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考验,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重灾区,改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化,归根结底是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市民优先发展战略制度安排的产物。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制度创新,应坚持效率公平并重的制度设计路径,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当前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共同富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表明,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在于城乡发展缺乏关联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明晰产业链构建的内在特性及其运作模式有助于从更深层面剖析产业链与统筹城乡具体目标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产业链在促进统筹城乡中的积极作用以及统筹城乡发展对产业链构建的影响.产业链构建在促进城乡融通、接通城乡产业关联、提高城乡就业水平、统筹人口聚居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产业链的科学构建还需要政府在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就业制度、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做好统筹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