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帅 《殷都学刊》2008,29(3):41-45
昭王铜器至今仍是西周早期铜器断代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拟采取个案分析的方式籍以器形、纹饰等诸多要素,特别从金文字形书体的角度在已确定的标准器中选取富于变化的高频单字对年代争议颇大的铜器重新梳理并审视西周早期特别是昭王时期铜器的时代特征,并强调西周铜器断代中器形、纹饰、铭文三要素形态演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国家“九五”期间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在西周共和以前列王年代的研究方面,以西周金文历谱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经过多位学者协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最近王世民等先生的专题研究报告《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出版①,使历谱工作的基础更为可靠。本文着重对西周中期以及晚期初金文的组合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根据两条原则:(一)依靠《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以下简称《分期》)的考古学类型学标准;(二)着重金文内部人、地、事的客观联系。一、恭王部分    我们先由恭王下推。学者前此对金文系联的研究,在穆、…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7.
刘桓 《北方论丛》2015,(4):7-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法,重考古书记载的西周总年数以及相关问题,并根据《中国先秦史历表》对有关历日进行验证,确定周武王克商的年代是前1111年。又通过查历谱结合金文断代来考定年代的方法,确定西周各王王年,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西周金文历谱。  相似文献   

8.
刘桓 《北方论丛》2015,(5):6-1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法,重考古书记载的西周总年数以及相关问题,并根据《中国先秦史历表》对有关历日进行验证,确定周武王克商的年代是前1111年。又通过查历谱结合金文断代来考定年代的方法,确定西周各王王年,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西周金文历谱。  相似文献   

9.
李咏健 《殷都学刊》2011,(4):93-101
前贤曾指出《说文》籀文与殷商文字有相似之处,惟过往对籀文与殷商文字关系作考察的研究甚少。此文对照了《说文》籀文与殷商文字的字形,统计两者相同的字数,从而考察它们的关系。通过字形比勘,可知《说文》中有不少籀文字形与殷商文字相合。但与此同时,文章亦指出殷商文字与《说文》籀文仍有若干差异,商代的文字系统尚未发展至籀文的程度。从时序上看,籀文应与西周金文一样,是继承殷商文字的构形逐步发展而来的。广义言之,殷商文字可视为籀文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陈荣军 《殷都学刊》2013,34(1):25-30
早期从事金文断代研究的学者,主要有吴其昌和郭沫若.通过吴其昌与郭沫若金文断代方法的比较,可知二人所用方法判然有别:吴其昌使用的是“历朔断代法”,郭沫若使用的是“标准器断代法”.金文“标准器断代法”由郭沫若提出并加以成功实践,这种方法在今天的金文断代研究中仍有参考价值.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标准器断代法”由吴其昌提出,是没有深究郭、吴二家研究方法的差别,也就是没有分清“标准器断代法”与“历朔断代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金文中表示巡省、出行的用语有省、遹、遹省、行、■、狩、征、遹征等,与传世文献有所不同,有的只见于金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商代金文的句法的初步探讨,主要从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及句类五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古代阿勒泰地区存在着两类青铜文化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和库希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主体年代范围很可能在公元前2千纪初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之间;而库希遗存的年代与境外的卡拉苏克文化的年代相当。从这两类遗存的总体特征来看,都与境外的相关文化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的形成与境外的同时期青铜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商周青铜铭文是研究商周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含着时人对不朽观念的认识和理解.铭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用语"子孙永宝用",表明商周社会不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春秋时代出现的"三不朽"思想为不朽的含义做了明确的界定,商周社会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不朽,把不朽作为个体超越生命的永恒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殷墟青铜礼器的发现与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青铜礼器的发现和研究由来已久,大批珍贵青铜器不断出土,其研究的领域和视野逐步被拓宽,研究方法也渐趋科学化,这一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通过对殷墟青铜礼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的条分缕析,提出未来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应注重解决的六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苗利娟 《殷都学刊》2011,32(2):27-31
以2009年底已公开发表的商代金文材料为限,商代金文可归纳出字头1343个,可释单字569字。其中,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10次及其以上的单字计203字,次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2次及其以上至10次的单字计515字,罕见字即出现频率为1次的单字计625字。"父"的出现频率最高,过千次。"亚"的出现频率仅次于"父"。商代金文高频字中无虚词、动词、数词,全为名词,主要是天干和亲属称谓用字。  相似文献   

17.
段渝  刘弘 《学术探索》2011,(4):114-119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南诸青铜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南地区诸青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周青铜艺术的成就,远超出工艺美术的范畴,其文化负 载量极其厚重。从人文美术的多方位综合剖析,才能更深一层的认识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特定的这种艺术现象。器物的形体塑造、纹饰的发展与演变,青铜器的现实使用意义,体现着宗教形态及社会结构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武振玉 《殷都学刊》2008,29(4):114-117
助动词是汉语动词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小类,已往针对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甲骨金文中其应用情况尚有不明晰之处。如甲骨文中是否已有此类动词就存在不同看法,两周金文中已有此类动词是可以肯定的,唯具体情况也有充分调查之必要。通过调查,可知两周金文中的助动词虽个体数量和出现频率尚不高,但已形成了包括“能可”、“意愿”、“事理”三类的助动词基本系统。与传世文献相比,表现出一些有同有异的特点,可为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20.
韩军 《殷都学刊》2007,(4):61-65
"康宫问题"是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关键性问题,并导致了学界意见根本对立的论争。本文对持续数十年而未决的"康宫问题"的历史论争进行了概述,对两派学者尤其是唐兰的论证过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简略分析,介绍了"康宫问题"在当代的研究状况,指出了"康宫问题"研究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