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文 《云梦学刊》2015,(3):28-32
在三十年代的《湘行散记》和《湘西》中,沈从文因返乡机缘而集中思考其写作的文学源头,实现时空双重意义上的返乡之旅。进入四十年代,沈从文关注时局与历史的走势,在杂文中对楚人性格进行思考与总结,因此,有必要由长时段视角厘清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文化风景学理论,通过细读沈从文的《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和《湘西》中的湘西风景描写,分析和阐释作者如何感知和表呈寻常风景的诗意,如何在外在人和内在人两种观景视角之间转换以及视角变化所引起的风景表呈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这三个散文集子中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他的这些湘西散文补证了小说的真实性,还在今昔的对照中表达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悲哀,隐含了民族精神失落的痛苦,为此在散文形式上采取了散体图卷式结构,扩大了散文的表现功能,使散文走出了逼仄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与湘西游侠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英杰 《船山学刊》2000,(4):113-116
湘西自古多侠气。从边城走向世界的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对湘西的游侠精神甚为推崇,认为“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1)。在《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及诸多的小说、散文作品中,都有他对湘西游侠精神的生动描述。在沈从文身上,除了有性格温和的一面外,还有一种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游侠之气。研究沈从文这样的乡土作家,是不能离开生他养他的湘西这块神土的。一、湘西游侠精神的特点湘西游侠精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君子不做小人”。湘西人的君子之风,少儒家温柔敦厚、文质彬彬之风,更多地表现为一…  相似文献   

5.
张军 《社会科学家》2002,17(1):80-82
《湘行散记》记述湘西各地的风物和热爱生命的湘西人物。湘西风物幻美、庄严又带着优愁。它启示人们对于人类历史与个体生存合理形态的深思。湘西的人生困苦而卑微,但湘西人对于生命的爱与执着使他们卑微的生命富有意义。这对于人生的爱与执着也启示人们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春兰 《江汉论坛》2003,(3):105-107
本文重在考察沈从文创作中所展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湘楚文化独特的个性,给沈从文的心灵烙上鲜明的湘楚文化的印记,表现于创作上,则是通过描绘富有湘西地域色彩的意境、历史悠久的民俗风情,来展现充满生命力和人性美的湘西人民的生命状态,顽强地、鲜明地体现出湘楚地域文化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7.
二、三十年代,沈从文之所以蜚声文坛得益于他所建构的完整独特的湘西艺术世界:它们是短篇系列《柏子》、《丈夫》、《萧萧》等;散文系列《从文自传》、《湘西》等;长篇系列《边城》、《长河》;民间传说系列《龙朱》、《月下小景》等。正是因为这充满异域情调的湘西题材,使得沈从文在现当代文坛被误解、曲解长达半个多世纪。到了九十年代,又因为同一题材,沈从文被誉为“边城圣手”,当重排二十世纪文学大师座次时,他成了仅次于鲁迅的大师级作家。对沈从文现象如何认识?怎样对其作出合理的阐释?这些问题都有再思考的价值。 我们今天重提沈从文和他的湘西题材是因为湘西艺术世界中隐藏的某些东西吸引了我们,而只有时代精神的更迭,那些本来存在于作品之中的意义,才能被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到它:湘西题材是一曲以湘西人生形式的探索为主旋律的生命之歌,寄寓着沈从文期望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了与情爱、智慧和牺牲相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论江湖诗人与江湖诗味李越深南宋江湖诗派是我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诗派。它因诗人兼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原刊《江湖集》早已亡佚,现今留存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书收录的江湖诸集,一般被学者认作是当初陈起父子所刻江湖诗集的传本。江湖诸集收入的...  相似文献   

10.
《江湖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但作品丰富的现实描绘只是浪漫传奇的背景和装饰 ,浪漫仍是作品最深沉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1.
正1920年代初期沈从文来到北京,过着飘零的生活。后来在郁达夫、徐志摩等的提携下,在民国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上发表文章,沈从文的作家身份逐步确立。邵华强整理的《沈从文年谱简编》(载邵华强编《沈从文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为沈从文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但经查阅原报刊,发现年谱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该刊资料室收集整理的《沈从文研究资料目录之一(1924—1948年)》。这是近年来关于沈从文研究资料中较为详尽的一份目录(共计七十条)。但仍有一些遗漏,现根据笔者收集到的1926—1947年关于沈从文研究资料的目录做如下补充,供有关研究工作者参考。 《闯仔穷祸哉》(记者)——《世界日报副刊》1926年8月1日第2卷1号。 《闯祸以后》(亦文)——《世界日报副刊》1926年8月5日第2卷5号。 《代表了“骆驼”》(周作人)——《语丝》1926年10月第89期第5册合订本。 《沈从文(传略)》(沈岳萌)——《日出》1930年第1期。 《国内文坛消息(十七则)》(小萍)——《读书月刊》1930年12月1日第1卷第期。 《沈从文论结婚》(朱雯)——《申报·自由谈》1933年1月8日。 《最近之沈从文(青岛通信)》(式烨)——《老实话》1933年8月21日第1卷第3期。 《沈从文的偏见》(马儿)——《新垒》1933年10月15日第2卷第4期。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崇尚生命的自然状态;二、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尊严;三、爱是生的一种形式。在《边城》里,沈从文为他的生命哲学作了一次诗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卢刚 《船山学刊》2003,(2):102-104,134
《湘学报》、《湘报》是戊戌维新期间,湖南具有全国影响的两份重要报刊。唐才常作为这两份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对《湘学报》、《湘报》成为湖南维新变法的重要舆论阵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由湖南学政江标发起、创刊于1897年4月22日的《湘学报》(原名《湘学新报》),作为以开化湖南风气,宣传维新变法为目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是近代湖南最早的新式报刊。唐才常任《湘学报》主编,同时兼任“史学”、“时务”和“交涉”三个栏目的编辑、撰稿工作。唐才常借助这种新式宣传媒介,以笔为枪,大胆著文,大力鼓吹救亡,倡导变法,在当时的湖南思想界产…  相似文献   

16.
在哲里木大地,从事多年新闻,宣传工作的回族作家李全喜同志,近年来在朋友们的催促下,将他的散文汇集成《哲里木散记》,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哲里木文艺界的一大硕果! 《哲里木散记》大部分是纪实作家亲身经历的事实。作家说:“……在哲里木大地上,我生活过来五十余年,耳闻目睹它的历史变迁,革命的先烈,勇敢的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浇灌了哲里木大地。在这块热土上,留  相似文献   

17.
在宋代诗坛上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江湖派作家群,近年来日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笔者自1986年起奉命茸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资料之《江湖派卷》,五年中所得不下百万言,然每因江湖派人员无定,没有“宗派图录”或“小序”一类东西可本(如“江西派”然)而为编排犯愁,近日读到张君瑞先生《<江湖集><江湖前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两宋诗坛上,湖南宁远诗人乐雷发这个名字并不响亮,他确实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家。但在“诗格日下”的南宋末年,特别是在“多五季衰丧之气”(《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苇杭漫游稿》)的江湖诗派里,我们却不能以小家目之。从数量上看,在陈起所编之《江湖小集》中,诗集在四卷以上者仅五人,乐雷发是其中之一。从质量上看,《雪矶丛稿》中的一百五十多首诗,也不象江湖派中的其他诗人那样光是“求尺书,干饯物,谒客声气”(方回《瀛奎律髓》),  相似文献   

19.
黄静 《学术界》2005,12(4):295-300
沈从文40年代创作的小说《看虹录》与《新摘星录》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和象征意味,作品中有两对主要意象,即“虹与星”和“诗与火”。“虹与星”不仅是关于美好女性的象征,更反映了沈从文对于“抽象”的思索———“向虚空凝眸”;“诗与火”则象征一种充满爱与美的理想生命形式———“神在我们生命里”。这两篇小说是沈从文为复活与重造爱与美的神性进行孤独求索的一份精神备忘录。  相似文献   

20.
文化保守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的一股思想潮流,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创作。沈从文的《长河》延续着他乡土作品中的田园牧歌式的风格,描写了三、四十年代湘西社会。本文从《长河》中的无聚焦叙述切入,探讨其背后沈从文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