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国际政治环境、国际经济条件、特有历史与地理条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东亚跨越式现代化发展的外部因素.从东亚"四小"的国内政策、经济发展策略、教育投资与国民精神培养等角度,阐述了其现代化发展的内部条件.认为东亚现代化迅速发展得益于东亚国家与地区对其内外多种发展因素的综合利用,使其现代化发展具有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2.
东亚模式是一种现实存在,是东亚地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特质,它在东亚经济的起飞和发展中起了导向作用。但理论界对东亚模式有不同的评价,我们认为应该从理论和现实的比较中分析东亚模式的本质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现代经济发展中各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经济发展中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美国、日本经济发展中文化功能的考察和思索,指出一国经济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把握和发掘自身文化以消化和吸收并创新外来先进理论和技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企业文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在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同时,他们开展了以儒家文化价值为核心、面向世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文化建设工作,并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这对亚洲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以往的发展理论最大的缺陷在于忽视了现代化发展的多样性原则,东亚经济的发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东亚现代化属于“后发型”模式,它与“早发型”现代化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差别,面对世界上众多的非西方社会的发展问题以及发展理论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引擎,在以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城作为一种文化促进和发展模式,以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成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挥影响的重要因素。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作为典型个案,分析其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其具有的集聚、辐射、创新互动效应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东亚世界整体关联的角度,探讨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这个地区被卷入现代世界现代化大潮的总体进程,东亚这一巨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段;它的复杂内涵可概括为四个过程与三大基本演变形式。对战前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成功”应待两点论,对战后东亚的重新崛起与新兴工业化地带的出现,应结合独特的时代机遇、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市场与国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等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并从中探讨有关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新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释了从文化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到结合经济与文化的研究再到“经济文化一体性”理论的学理探索,分析了中西方经济文化学术研究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作者多年来立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力图逐步丰富“经济文化学”理论架构的实证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亚太地区(主要指的是东亚)崛起和经济振兴的特点、成因、发展趋势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论述,作者指出,在近二三十年中,东亚的崛起为人类世界文明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目标。对此 ,任务是艰巨的 ,但是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 ,尤其是东南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从基因变异规律对东亚经济的作用来探析我国经济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方针 ,将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观念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非经济的思想观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基点出发,认为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中心环节。作者考察了自西汉“盐铁会议”以后,以三大教条为特征的主流经济观念在传统社会结构功能中的作用,提出了“劣化组合”与“二律背反”的制衡功能,并以“电桥平衡原理”对中国封建制度长期延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还以东亚地区经济腾飞为参照系,论证了弘扬民族传统的积极因素并与外来先进科技文化有效结合,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意义。本文提出的某些观点可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东亚人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东亚价值观,并以此创立了东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的特有模式,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后,人们对东亚价值观和东亚模式进行了反思,本文力求从正的方面去探讨东亚价值观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自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发表以来,作为回应,无论是持赞成态度者,还是持反对态度者,都对文化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寄予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尤其表现在东亚经济奇迹与儒教(儒学是否宗教、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本文所用儒教概念、取儒学教化之意,并不表示作者同意儒学  相似文献   

14.
以儒学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探讨文化传统与现实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东亚文化在21 世纪的发展趋向作出了种种预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东亚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现实环境决定了这一点。作者指出,作为东亚文明象征的儒家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其活力和潜力表现在民族性格的塑造、管理经验的提升、生态资源的平衡、民族文化的建构等方面;儒家文化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制度导向、心理潜能、人才中介和文化传感;东亚社会发展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分析了历史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阐发了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且对东亚经济的崛起和"四小龙"腾飞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推行和发展了一种国家合作主义的政策和思想,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本文对国家合作主义的政策和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合作主义是在新加坡的民族运动、文化交汇、历史传统、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因素的压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它是一种“超阶级”的带有民主色彩的现代化导向明确的现代政治集权主义。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怎样地实现东亚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从经济成长阶段的演进及国际经济变迁的角度,分析东亚经济增长的原因、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并就东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把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世界文化舞台的前列。但是不能因此赞同以“东方文化主导”论代替“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同的。一、对西方发达国家,它具有文化交流作用。企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完全化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矛盾是不可能的。西方现代化中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以生态危机、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危机、家庭结构的解体、性关系混乱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表现出的危机状态,不是简单的文化危机,而在于它的社会结构本身。没有一种外来文化能使西方摆脱现代化进程中所陷入的困境。但是从文化交流角度看,西方人瞩目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变化,中国文化必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变历来文化中西重东轻的情况。二、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理论并不是东亚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论述了韩国历史上及现代关于徐福研究中所存在的将传说视为历史的倾向,勾勒了这一倾向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分析了其之所以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民族文化因素,并指出了徐福文化在东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