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学大师常志美是经堂教育山东学派的创始人,但历来关于其生平、著述、思想、活动等研究不多,存在不少盲点.本文综合零散的历史资料及实地考察,认为常志美是胡登洲开创的经堂教育和宗教革新运动在中原和华北地区的继承者和推动者,他及其弟子的革新活动激发了贯穿整个清代华北和中原地区回族伊斯兰教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次重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堂教育自16世纪中叶在陕西形成以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清同治年间,随着陕西回民起义的失败,经堂教育的中心也随之西移,河州成了中国经堂教育的中心。20世纪50年代,经堂教育在河州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变化;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突破,使河州的经堂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这两次改革,是20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大飞跃,而这两次重大变化都发生在河州著名经师“井口四师傅”和他的弟子两代人的手上,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河州地区的范围,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对未来中国的经堂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纳明安经师(1890~1943年)经名达伍德,字亮卿,回族,出身于伊斯兰经学世家,原籍云南河西(今通海县小回村)。祖父开元,应聘滇西弥渡县红岩街清真寺教长职,任教多年,誉满迤西。父兴荣,幼受家庭垂训,既长,投学大庄合镇国大阿訇帐下(合是马复初第三大弟子)。穿衣后,受聘于开远县田心村,于是举家迁往砚山县田心村落籍。多年后,又应聘该县茂克村,遂一直设帐于该村,滇省经学大师合成梁、田家培等,皆为其薪传弟子。  相似文献   

4.
知识荟萃     
回族的经堂教育经堂教育,是我国回族人士在公元16世纪后期,逐渐兴办起来的一种民间教育形式。初期的经堂教育,是以宣讲伊斯兰教的教旨、教仪和培养宗教接班人为目的的,由私塾办学。陕西咸阳渭城人胡登洲,就是回族中开办经堂教育的创始人。他把教学分为:讲授伊斯兰教的教旨、教仪;讲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介绍他本人出国游学的观感及西亚北非阿拉伯的文教概况与风俗习惯等内容。以后,在当地回族群众的资助下,清真寺内正式办起了讲经堂,有  相似文献   

5.
虎隆  杨文炯 《回族研究》2000,5(3):74-78
虎嵩山阿洪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伊斯兰经学大师和教育家.他一生爱国爱教,注重实践,在改革西北地区的传统经堂教育,兴办现代回民学校等许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年是他诞展12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富有远见卓识、开拓精神的回族先辈.  相似文献   

6.
明代经堂教育大师胡登洲(1522—1597),作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及陕西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回族史、宗教史、文化史以至世界宗教史上都是一个极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作为其原籍陕西省、咸阳市及渭城区编写方志必收的历史名人。可是,关於他的籍贯及生平有关问题,因史料传达不一、理解与说法歧异,诸说并存,莫衷一是。自迁葬碑文发现并由冯增烈先生诠释刊刻后,并未有专门文章作综合论证,其后发表之传、文关於胡登洲的籍贯  相似文献   

7.
马燕 《回族研究》2006,(3):105-111
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不仅传承和巩固着回族文化,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回族的发展。经堂教育教材作为实施教育的经典文本而成为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方式,但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纽带,体现了回族生生不息的民族“基质”,而且在今天看来,它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经堂教育教材的历史沿革与当代变迁的继承和变异中,探寻回族经学教材体制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西夏党项民族从聚居于“东接临洮(今甘肃临潭县)、西平(今青海西宁市),西拒叶护(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北数千里”的地区逐渐内徙至今天的西北大部分地区,占据银(今陕西米脂县西北80里)、夏(今陕西靖边县)、绥(今陕西绥德县)、宥(今陕西靖边县东)等二十二州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逐渐汉化,汲收先进汉族文明的过程。特别  相似文献   

9.
《回族研究》2015,(1):53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丁士仁教授主编《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上)》一书,于2013年12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的经堂教育,是以传承和发扬伊斯兰文化为目的的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专业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它以清真寺为依托,以学习伊斯兰教经典为宗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伊斯兰文化和信仰的宗教专业人才,为伊斯兰文化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书收集了先贤和老中青学者论述经堂教育的30多篇文  相似文献   

10.
何志明  穆萨 《回族研究》2012,(4):118-121
马联元(1841—1903),清代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思想家,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云南学派继马复初之后出现的一位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育事业,首创的"中阿并授"和"穆尔林"两项经堂教育主张,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新局面,不仅成为云南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恪守的传统,而且成为  相似文献   

11.
经堂教育     
经堂教育经堂教育亦称寺院教育、回文大学。中国历史上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地区在清真寺附设传习伊斯兰教经典、培养宗教人材的学校和教育制度。明嘉靖年间(1522—1566)陕西Z胃南人胡登洲在家乡创建。后扩及到河南、山东、云南、七·肃、北京、宁夏等地。系明...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部用经堂语汉文、小儿锦、阿拉伯文3种文字对照、采用经堂造句法翻译的《古兰经》,前不久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经典是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伊协副主任马振武(回族)阿訇用15年时间翻译而成的。这是我国伊斯兰教译经史上的一件大事。 经堂语,是中国伊斯兰教育的专门用语。最初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汉语译音,后为适应经堂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回族经堂语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经堂语,顾名思义,是回族经堂教育中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因为经堂语并不脱离于汉语,而只是一种在汉语基础上形成并通行于回族宗教教育中的语言。所以,在语言学的学科分支中,它应该归属于社会语言学,经堂语的语意内涵也应该是汉语言的变体——回族经堂社会语言。 作为汉语言的一种变体,回族经堂语首先给汉语言学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由于其宗教语言的性质,也可以把它和其它回教化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无疑,这将会给普通语言学理论增添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开封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开封伊斯兰教的地位,对伊斯兰教传入开封的时间采用了更有根据的"可能是唐,确切为宋"的提法,并为此主张将马依泽、所非尔、革哇默定三大世家的传说放在北宋中原与西域交通这个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范围内考查。本文还概括出开封清真寺区别于他处清真寺的四个特点,对开封经堂教育、特别是经堂教育经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重点研究,进行了初步分期。介绍了民国以来与开封伊斯兰教有关的六位人物和三本著述。最后列举了现在能知道的开封伊斯兰教有关碑文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回族经堂教育的产生及早期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教育制度中,回族经堂教育颇具特色,它集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一体,随时代发展而变革,至今仍保留于回族清真寺内。对这一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仅论述回族经堂教育的产生条件及早期传播情况,对于其教育制度、风格、社会价值等,将另文探讨。 一 所谓经堂教育,是在清真寺院里,由开学阿訇招收回族穆斯林子弟,诵习伊斯兰教经典,传授教义、教法等基本宗教知识,培养宗教接班人与普及伊斯兰教常识的一种特殊教育制度。“经堂”一词,始见于清初。刘介廉《天方典礼·例言》:“是书语气与经堂语气既不相合,则不能不起物议。”所谓“经堂语气”指在经堂学校使用的一种口语,“经堂”一词的出现,显然早于清初。早期回回穆斯林借用汉语词汇,将《古兰经》尊称为“天经”、  相似文献   

16.
胡登洲作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对中国伊斯兰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的建立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堂教育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今天应在发扬经堂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扬长避短,大胆探索和改革,使经堂教育焕发出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塔志圣训集》近现代伊斯兰教圣训学名著,又名《圣训之冠》,回族经堂教育及经学院校选讲教材之一。曼苏尔·阿里·纳绥夫·侯赛因编著,辑自五大驿训集。共分5册、30卷,辑圣训600G余段。内容概括“先天、中天、后天的各种知识”,分3集,三大单元,第一单元是...  相似文献   

18.
雄龙西南古民居经堂壁画以宗喀巴大师生平故事为主要题材,绘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兼客了汉藏民族及印度地方三种绘画的优点和长处,其对研究清代壁画题材和相关佛教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堂语是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元明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汉儿言语"——翻译阿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本文根据马振武先生的《古兰经》(经堂语、阿拉伯文、小儿锦对照本)中的经堂语,参照语序类型学成果,考察经堂语的句法表现,揭示其类型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丁士仁 《回族研究》2012,(2):102-108
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传承宗教信仰和延续文化命脉的重要途径。国内以往的相关研究,由于受到资料、语言等方面的局限,加之缺乏横向的比较,过多地强调中国经堂教育的独创性,而忽视了其与伊斯兰世界教育体系的整体联系。如果将中国经堂教育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去考察,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它只是一个流,其源头近在印度,远在中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