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薛力 《领导文萃》2015,(5):48-51
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14,(16):24-28
<正>中国外交如何经营周边?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负责任大国要从周边做起2013年10月24日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专门研究周边外交工作,这是否代表周边外交地位的提升?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我国一直遵循"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可能引起中美外交纠纷的问题上把中国惹了个遍?2010年才过去2个月,中美争端就成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声明和被追问最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了外交实践的新发展,并为自身发展谋求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是否以及如何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决定中国未来外交走向的重要问题。当下,国内外学界、政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趋势     
《领导文萃》2013,(3):135-136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国人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交流。公共外交的场合无处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公众与世界公众广泛交流的机会,这两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是一个了不起的跨国文化交流的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随风潜入夜,  相似文献   

6.
镜头     
《经营管理者》2013,(12):14-17
日前,在瑞士日内瓦,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伊朗外长扎里夫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出席伊朗核问题目内瓦对话会。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11月24日凌晨在日内瓦达成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  相似文献   

7.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解决双边、多边关系与重大国际事务而以正式身份公开、直接参与的个人外交.它具有地位特殊、效果直接、关系重大、迅速及时和举世瞩目的特点.回顾中国首脑外交的历程,经历了一个由不活跃到异常活跃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首脑外交迅速增加,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文要研究的正是这样一些问题,即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内首脑外交如此活跃?首脑外交的轨迹呈现了怎样的国家战略选择?效果如何?本文选取首脑访问这一重要首脑外交形式,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分析各时期首脑外交的特点,从而梳理外交战略布局,揭示中国首脑外交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8.
王卿 《领导之友》2008,(6):30-32
3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最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中国外交30年来的新理念,回顾中国对外战略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中庸”特色外交的渊源 (一)中国“中庸”特色外交的科学含义及形成 “中庸”观念是儒家追求的重要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中庸之道不仅能够当成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而且还能当成解决国际问题的正确方法”(刘江霞:《中庸思想与现代领导艺术的提升》,《当代经济》2012年第2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无不体现着“中庸”的特色与实力.在“中庸”外交策略下,我国不但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也取得了时至今日的外交辉煌.中国这一特色外交也是有其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05,(11):83-86
1955年9月,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外交学院正式创立。作为培养中国外交人才的“专业性”学府,50年来,外交学院与中国外交一同经历了悲喜和挑战。50年后的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更加复杂,中国向外界展示的形象也经常被外界误读,中国外交界所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外交学院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之际,9月7日,《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外交学院现任院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中国外交50年来变化巨大《望东方周刊》:外文学院在“文革”期间曾经遭到停办,可以说外交学院见证了中国外交的风风雨雨,你如何看…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历来视中美关系为最重要的外交之一,但美国政府囿于冷战思维从1949年对新中国就采取了敌视政策,中美关系围绕台湾问题反复较量与斗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和两国关系在中国政府的提议下,从1955年8月这近二十年的时见内,中美先后举行了300多次大使级会谈,但一直没有实现实质性发展.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收缩与调整,中国也需要缓和中美关系,以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中美双方围绕台湾问题先后签署看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但中美关系的完全正常化还有待于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为提高外交决策和行动的效率、速度,需要考虑建立外交大数据系统,并结合外交实际善加利用,使外交向精准、迅捷、科学化方向迈进。大数据时代中国外交的四大挑战一是外交事务呈几何级增长。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密切,几乎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贸易投资遍及全球。中国加入了300多个国际条约、数千个政府间和非政府国际组织。近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进程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13.
王鼎杰 《领导文萃》2013,(11):46-50
放风性宣示再度成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在不同场合对其外交方针作了放风性宣示,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在于:1.严厉抨击了民主党政权3年来的外交失误,认为正是这种人为的失误造成了日本外交的混乱。2.坦言"不加强美日同盟,就无法获得强大的外交实力",表示"希望最先访问美国"。3.将尽早寻求改善中日关系,但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的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积极有为,以理论和实践创新打造了外交升级版,亮点多,影响大,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向令人敬畏的负责任大国迈出了一大步。一、外交理论得到创新和发展(一)形成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念中国提升了"共赢"的外交地位,把"共赢"作为外交旗帜的新内涵,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合作共赢",形成"共赢出安全"思想。强调扩大利益共同点和交会点,认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出与各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扩大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墨宁 《领导文萃》2014,(4):110-113
正2013年10月24日,中国举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政治局七常委悉数出席,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意味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政策已经有了微妙的调整。而将要组建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也被外界认为,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势的严峻性,未来可能集中处理中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问题——周边邻国关系。对东南亚态度差异化  相似文献   

16.
特使外交与大国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中国外交也进入了新的发展与提升阶段.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更经常地运用特使外交的方式,构成了中国外交新的亮丽风景线.2002年9月,在巴以冲突升级之际,中国引人注目地第一次派出了中东问题特使--时年66岁的退休外交官王世杰.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20年的复兴进程中,中国在外交上一直小心拿捏分寸,成功消除了外界的猜疑,传达了中国发展将有益于整个世界的理念。近几年来,中国的外交愈发专业和老练。政治关系如今嵌入一种可靠的经济和公共  相似文献   

18.
<正>核心提示:回顾过去一年中国的外交,既保持了连续性,又有新的突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点:首先,以共赢深化和平发展战略;其次,中美达成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是历史性的突破;第三,重视发展周边关系并提出明确的方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2013年走上了各自的领导岗位,全世界都十分关注中国今后的走向,中国已经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外交上如何行事,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2013年中国的外交是活跃的,丰富多彩的。中国外交包含四个大方面: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修"和"建"时期,中国显然已不能只是"不"外交,而必须进行"有"外交。无论是"修"还是"建",我们的不变的立场是不接受只占世界人口少数的西方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或控制地位,并致力于世界秩序或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大西洋月刊》称,随着2014年开始,看看近期的头条新闻,就能发现中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最重要的挑战并不发生在中国本土,而是发生在日本。中国问题评论家们有一个倾向,那就是认为中国有一连串迫在眉睫的危机,外交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但是人们值得记住的一件事是: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预测中国经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