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华 《领导科学》2005,(16):26-27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题目中,一般要求考生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善后意见,或给出克服弊端的对策建议,这些方案、对策、意见或建议,笔者统称之为申论方案。申论考试中要求考生拟写方案,主要是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方案的写作,只有精心谋划,有的放矢,才能切中肯綮,把握要义。下面结合近五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申论考试的情况,谈谈申论方案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一、明确角色,准确定位,确保方案的合体性写作申论方案时,首先要弄清谁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即由谁来就题目所给的问题进行决…  相似文献   

2.
在申论写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首先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这是大的前提和总的框架。在大前提和总框架之下,申论应试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分别使用以下五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戴斌 《决策》2014,(6):86-87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命题模式变化很大,尤其是大作文环节。申论考试历来的重头戏都是最后一道题目(大作文)。而现在的申论考试,大作文已经从过去侧重"对策"的写作模式,逐步过渡到侧重"论证"的写作模式。笔者以广东省申论大作文的命题为范例,谈谈申论命题的素质化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4.
赵国艮 《决策》2011,(11):85-87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申论命题肩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必须将那些有真才实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独创性的人才甄选出来,而不是把机会留给那些只会抄袭和模仿的人,甚至是考前背背模板和范文的人。  相似文献   

5.
戴斌 《决策》2012,(11):84-85
国考的大作文,是以议论文为写作切入点,尤其是侧重考察考生的"分析、论证"的能力。因此,阅卷老师十分反感考生机械套用所谓的"对策模板"。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录情况看,在笔试环节中,大部分考生都反映难度较大,感到比较头疼的笔试科目依然是《申论》。笔者尝试从"申论命题"到"申论题型",对国考《申论》进行全面剖析。省考侧重"精神"层面,地市侧重"物质"层面【最近两年的真题回顾】2012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考察主题——社会诚信危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国艮  朱贵平 《决策》2012,(12):82-83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落下帷幕,地方公务员考试将随继展开。如何在申论考试中得高分?申论材料阅读要按照浏览试卷、通读材料和重点研读"三遍法"来进行。考生真正读懂给定材料,是答好申论题目的前提,但很多考生忽视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命题人的意图基本上都隐藏在给定材料中,如果在没有真正读懂材料的情况下就作答,很难得高分。读懂申论给定材料,要按照浏览试卷、通读材料和重点研读"三遍法"来进行。第一遍:浏览试卷俯瞰整片森林:当凌绝顶,一览众  相似文献   

7.
郭五林 《秘书之友》2009,(11):31-34
在2008年1月召开的全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会议上,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尹尉民同志表示:要“解决各地试题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努力提高地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开发、命制水平”。这说明当前申论命题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由于申论试题不公开、答案不公开、评分标准不公开,命题、阅卷教师不能参与培训等纪律要求,以致研究申论命题与阅卷中存在的问题有相当难度。  相似文献   

8.
正申论考试是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理解能力主要通过审读材料来体现出来。申论材料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材料,形式多样,内容庞杂,内在联系隐秘。要顺利地完成申论考试,材料的审读是基础与根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然而,很多考生却在审读材料时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9.
由本刊倡议并与中国写作学会、写作杂志社、领导科学报社、聊城大学、聊城市社科联共同主办,聊城大学承办的“全国公选作文与公务员申论写作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山东聊城召开,来自湖北、河南、山东、湖南、新疆等地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公选作文与公务员申论写作”这一主题,就公选作文和公务员申论写作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中所起的作用,写作的形式、特点以及命题趋势、写作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交流。与会代表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国家公务…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设想。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推进其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浅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是必考题型,其核心是为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主要目的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精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整门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题目的回答既要依赖于考生对前面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概括分析,又要为后面的申论文章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此类题目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得分较难,令考生十分头疼。由于以上原因,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往往会对这类题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平 《秘书之友》2013,(11):36-38
目前国家公务员招录中的申论考试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考。与其他考试不同,申论考试除了检测考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考查其细心办事的能力。为了迷惑考生,命题者往往在作答任务、作答形式、作答范围等方面设下一些陷阱。  相似文献   

13.
宋玮 《领导科学》2005,(14):26-27
自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首次设置申论写作之后,申论写作便成为众多国家机关和省市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形式之一。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它要求考生在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定的约1500字的资料和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对资料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显然,解读给定资料是申论写作的基础和关键。它是申论写作的第一步,是完成其他环节的前提条件。只有资料解读到位,才能准确地概括出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为提出对策打好基础,为进行论…  相似文献   

14.
李定乾 《领导科学》2012,(19):38-39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公务员招考申论考试中,不少考生作文时常出现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比如脱离材料、立意错误或不明确、语言文学性太强、文体选择失误等。下面就以上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有人形容申论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这种说法形象地揭示了申论作文的特点。因为申论作文在立意确定、文体选择、语言使用、材料整合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但又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一、立意一元化申论作文属于供料议论文。近几年申论的作文题中常出现"以××  相似文献   

15.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命题。这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理论创新为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远超5000公里,全线基层员工达万人,显然要运营管理好高速公路事业,就必须建设好这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且行之有效的光荣传统,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持。在高速公路行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要问题是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同时又必须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巨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社会和谐是整个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就其最终的目标状态而言,应该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性质上已经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干部公选及公务员报考热的持续升温,如何提高申论写作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成为广大考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实际上,这些能力的体现最终都要借助于书面语言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19.
魏宏 《领导科学》2000,(2):26-27
“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是党的十五大关于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对高素质干部作了一个界定,这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这一特定的、鲜明的界定,内在地包含了高……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这些理论都需要我们的干部首先学习、理解,然后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如果我们的干部不能完全理解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么能够带领职工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学习理论,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掌握辩证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就能顺利地进行,就会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