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今在小语界出现了一些鲜活的名词,如“人文性”、“体验、感悟”等,吸引着课改一线教师眼球的同时也让大家纷纷仿效。于是在一些语文课上,文本解读的全面与偏激共存,课堂结构的开放与放任共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由漫游共现……课堂的确是热闹了,但语文味却淡了;人文性的确是有了,但工具性却缺失了;课程资源的确丰厚了,但学科本位却丢弃了。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生产力之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曾撰文指出,教育是生产力之母,生态是生产力之父。如果说教育是生产力运行的人文生态环境,那么,生态就是生产力运行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教育和生态只是支持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构件,怎样使教育和生态实现动态最佳结合,使生产力系统实现内部和外部关系最优从而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呢?唯有和谐能够使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两大实体性构件有机黏合在一起。人文生态的和谐是社会生产力系统健康发展的人文基础;自然生态的和谐是自然生产力系统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宏观和谐是孵化新生产力的动力机制。可见,和谐是新生产力的巨大孵化器,和谐在客观上成为生产力之祖,成为生产力健康运行的黏结性因子;和谐生产力是和谐发展的生产力基础。天人归一,万物互动,和谐发展,才是生产力运行的至高境界。所谓人类的随心所欲之点———"欧米茄点",不过是痴人的呓语。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和谐是善治追求的目标。和谐思想指导下的和谐治道在中国形成,以和谐思想为主要内涵的和谐治道是以和谐为治理目标的新治理,将为治理理论开创新的典范,将开拓人类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无论是他的日常言行,抑或文字著述,都显明地表现出率性认真、不趋世俗的精神品质。但是在庄子看似旷达的生存观背后却隐藏着浓厚的悲剧意识。生逢乱世的他,面对黑暗的现实,内心处有着难以言说的恐惧和失意,于是他选择了顺时安命的妥协,他的“混世哲学”未尝不是一种否定与批判。虽然他企图通过“体道”、“心斋”、“坐忘”,达到“乘物以游心”的精神超越,但是他的生存哲学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精神层面都面临着无法摆脱的困境和悲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的两部重要小说《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体现,对研究埃利森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法和谐的提出,是人民法院近十年大力推进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总结和探索.司法生态和谐的突出表征即司法被社会广泛认同,具体体现为信任司法整体、尊重司法实践和理解司法方法.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之下,和谐司法作为人民法院对司法活动的理想追求和应然描述,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人与自然的和谐观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焦点话题,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社会的自然观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地方。虽然存在差异,但却终是殊途同归,在现今,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着重分析了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我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观所应注意的几点方面。  相似文献   

9.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后,国内学术界对其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理论渊源和时代价值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既有研究在理论渊源、概念厘定、现状研析和实践路径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因此,未来应重视和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基础概念和现实困境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欲要拓展传统的写意"笔墨",必须从精神内涵、发生发展和近世的困惑等几个方面,重新审视中国画写意语言"笔墨"的发展脉络,找出其和谐则发展、失衡则变异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新时期社会生态状况,以和谐发展眼光,从主、客、本三位一体的和谐互动与社会生态大和谐的角度,寻找笔墨继续拓展的活力之源。也许,这是新时期拓展笔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散文名著《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文学才华和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其篇章结构和人生哲学层面洋溢着的和谐之美,对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提出了“美丽中国”概念.“美丽中国”反映了“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基本主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延伸和理论新发展.“美丽中国”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都实现了均衡发展的中国,才是一个真正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3.
在理想的和谐社会方面佛教与伊斯兰教殊途同归;在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两教大同小异;在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和谐方面两教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文化萌发于上古,形成于先秦.和谐是一个科学的理念,反映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和谐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个方面.和谐文化为儒释道所尊崇、为各民族所认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15.
中西传统和谐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原则,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克己奉公的家国和谐、崇礼崇仁的人际和谐与内省修己的身心和谐.西方社会也有比较悠久的和谐思想.中西和谐观既有相同之处,更有着文化特质上的差别,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财富与伦理本身有内在联系:财富为伦理之基,伦理为财富之范,二者对立统一于共同的主体——人,和谐是其境界。人既是伦理的主体,又是财富的主体。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财富与伦理和谐的前提,人的心理对财富达到符合法制和伦理的认同是其和谐的思想基础,而财富与伦理关系的和谐发展又是人全面而和谐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正是由于它们这种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关系,使财富与伦理的和谐既有可能,又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的和谐概念不是对和谐社会主义理论的简单套用,而是结合传统图案的基本造型、构图形式、装饰与实物、内容与形式等,运用和谐理念以及其它思辨工具来梳理、分析,进一步探究和谐在传统艺术领域中的基本特征与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以思想和谐为目标通过思想矛盾运动来达到新的思想和谐的过程。思想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的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状态,它们既存在着矛盾又追求着协调,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客观现象,也具有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应随着社会条件、时代特征和目标任务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做到适应社会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民众文娱活动之和谐开展既是以文化建设为重要目的,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它在文化深层次上改变了边区民众的精神风貌。边区民众文娱活动的组织性、雅俗共享性和健康性以及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仍有着重要的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致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角色不断转变,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多样。新形势下基于研究生师生关系的新变化,针对二者间和谐关系构建问题,观现状、识内涵、提对策,将有利于推进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