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雪莱,一位十九世纪伟大的革命浪漫诗人,一百三十多年以来,一向被西方资产阶级歪曲着,蔑视着。以“诗终究是人生的批评”一语为标榜的马修·阿诺尔德,论到雪莱时,就作出了这样的结论:“雪莱是一个美丽的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在空中毫无效果地拍着他的光亮的翅膀”(一)。可是我们知道,雪莱的诗,恰恰相反,是现实的反映,人生的批评。普罗米修斯决不是个安琪儿。莱斯里·史蒂文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里看到下面一行:  相似文献   

2.
从虚无主义看雪莱对现代主义的渗透梁为祥人们一般认为,现代主义是从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开始的;而波德莱尔从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那里学得的东西渗透了他的诗作和思想。所以,爱伦·坡是一位极富现代主义特征的诗人。于是,他e然没有成为现代主义攻讦的靶子。...  相似文献   

3.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和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是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国早就出版了它们的传记和诗选,但对于他们的政治观、社会观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存在某些误解①。拜伦生前虽比雪莱名声大,他们死后三十年(即1850年),后者却一直更受西方评论家的重视,评论他的专著很多②。关于雪莱的政治观甚至在其生前就有人评论过,认为他是改革家、预言家;而关于拜伦的文章均不是关于他的政治观、思想进步意义的,更没有“伟大的革命家”的提法。陈秋帆在其所译的日本鹤见祐辅著的《拜伦传》的前言里说,作者“冲淡了、歪曲了,甚至抹煞了拜伦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泼西·毕希·雪莱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中除写了许多长诗、自然抒情诗以外还写了许多政治抒情诗,揭露黑暗、抨击暴政,号召和激励人民拿起武器,反抗统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刚一就任《消息报》驻罗马通讯员时,就结识了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沙利亚平——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的儿子。我记得他把一幅由科罗文、谢罗夫和他本人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共同画的父亲肖像寄到莫斯科,真费了不少劲!虽然我们年龄相差很大,但却交上朋友了。我不只一次去过他在圣托马昨一达库因诺街上那所朴素的住宅。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也常上我家来。 当我准备为报社写回忆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马克·吐温被邀请到法国的一个城市去演讲,到达的当天,他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非常热情,不一会儿就和马克·吐温聊了起来。理发师问马克·吐温:“您不是本地人吧?”他回答:“我说过了,我还是第一次到这个美丽的城市。”理发师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走运,马克·吐温马上就要来了。他的演讲精彩极了,您晚上一定要去听吧?”他也很高兴地回答:“对,我一定要去。”理发师又问:“您已经有了入场券了吗?”他说:“不,还没有哩。”“可惜,太可惜了。”理发师替他惋惜道,“那您只能站着听了,坐票早就没有了。”马克·吐温很幽默地回答:“我与这…  相似文献   

7.
<正>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enByron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短短的一生中,以饱蘸感情的笔锋,写下了很多长短佳作,与雪莱、济慈等诗人一起,将英国的积极浪漫主义推向一个高潮.他的诗歌博大精深,光艳照人,影响西欧一整代作家,甚至泽及音乐和美术.尽管英国国内的反动文人竭力贬低他,进步的文学家和评论家总是对他推崇备至,评价很高.普希金称这位英国诗人是自己一代抒情诗的巨匠,别林斯基认为他是“高不可及的雄伟诗人”.  相似文献   

8.
亨利·米勒是备受争议的美国当代作家.他在绝大多数作品中向人们展示的都是他的一个侧面铁齿铜牙的"文化暴徒".但在<大瑟尔>中,他却让读者看到了他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爱心慈父".从"文化暴徒"和"爱心慈父"两个不同的侧面解读亨利·米勒会使人们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波西·比西·雪莱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抒情诗和赞美诗。其思想内涵之深刻,语言表现手法之绝妙,堪称诗歌宝库中的精品。诗歌中意象、音韵修辞的妙用便是其诗的特色之一。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探析修辞在The cloud一诗中的运用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战争文学的作家。他在五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多方面、多层次地描写了人与战争的关系。在七十到八十年代的创作中,他又从今天的高度反思历史,融汇了卫国战争与当代和平生活的题材,不断地激发着人们参与社会变革的热情。他揭示了潜藏在战争与社会现象深层的生活哲理和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1.
当罗切斯特先生热烈地向简谈起他们即将进行的蜜月旅行时 ,他憧憬着“如今我将旧地重游 ,痼疾已经痊愈 ,心灵已被涤荡 ,还有一位真正的天使给我安慰与我同游。”他梦想中的天使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妇女的职业》一文中提到的“维多利亚后期的岁月中 ,每一个房间里都有这样的天使”相吻合 ,他希望简·罗切斯特“富有同情心 ,十分迷人 ,绝无私心 ,擅长处理棘手的家庭生活艺术。她日日牺牲自我……处处心甘情愿地为他人着想 ,却从不曾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①而作为女权主义先驱者的夏洛蒂·勃朗特却让简·爱明明白白的告诉罗切斯特 :“我不…  相似文献   

12.
《安多政教史》是十九世纪西藏最大的一部编纂学文献,是安多①、库库淖尔和沙里河地区氏族部落群的历史著作,及以西藏史料为基础编撰的佛教史的资料汇编。它出于西藏学者——拉卜楞寺第四十九代主持智贡巴·沙布龙·贡却克·丹巴·绕杰(生于1801年)的手笔。他的老师是安多的学者巴勒曼·贡却克·坚赞(1764—1853),曾应卫拉特(和硕特)的顾实汗后裔之命写过《印度、中国、西藏和蒙古简史》一书。在1833年,智贡巴·沙布龙·贡却克·丹巴·绕杰“应贡却克·坚赞之命撰写了安多佛教史著作,但被认为过于简短,于是作者作了扩展并以最新资料加以增补。作者于1865年末  相似文献   

13.
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是美国文学史上与埃兹拉·庞德、T·S·艾略特、威廉·卡罗斯·威廉斯一样重要的诗人。他大气晚成,四十四岁才发表第一部诗集《簧风琴》。在晚年却诗名大震,一跃而成为诗坛巨匠。他不属于任何流派,也从不想模仿任何人,任何流派,并尽可能避免公开谈论文学。他的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读者都觉得他是一个谜。他从不为别人提出什么标准,只是不断地为自己制造新的、严格的标准,他的诗中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因而显得格外艰深,并且总是提出很多问题,却不给读者提供现成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坛,先后诞生了两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是马克·吐温,一位是杰克·伦敦。他们同样都是美国社会阴暗面的揭发者,但揭发的手法却各不相同。马克·吐温擅长幽默和讽刺,他惯于运用令人惊叹的夸张笔调,把生活中某些丑恶事物放大好几倍,让人们看清它的荒谬和可笑之处,从而达到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反对种族歧视、嘲笑金钱罪恶的目的。他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愤怒与控诉是寓于强烈的讽刺之中的。杰克·伦敦则不一样。他当过童工、水手、淘金者、流浪汉,艰难酸辛的经历,使他对金元帝国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他能够用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语  相似文献   

15.
德国正在从“团结友爱的社会转变为利己主义的社会”:德国人的“集体精神”日趋崩溃,“一切为了自己”和“一切为了自我满足”成了人们的座右铭。 现年32岁的律师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工作紧张,收入可观,他只在周末看望女友,他觉得这种“松散关系”很好,不会使自己有“被拴住的感觉”,他偶尔离开事务所去喝杯咖啡,总是耳内塞着耳机,手里拿张报纸,避免他人打扰。35岁的女电影剪辑员西尔维娅·施奈德“讨厌其他人,讨厌第三世界,只对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感兴趣”,她有时想生个孩子,但不想建立家庭,偶尔与男友过一夜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29岁的艺术史学者达尼尔·赫尔曼没有女友,对议会选举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怀着非常痛苦的心情离开祖国去日本。他说自己是“顶着一个三万元的赏格的脑袋子到日本去亡命。”(《天地玄黄·拙劣的犯罪》)又说:“我真是个孤孤单单地离开了我很不情愿离开的祖国。祖国并不是不需要我,然而我却不能不离开了。在开船的时候,我望着沉默的祖国,潸潸然流下了眼泪。”(《海涛集·跨着东海》)郭沫若到日本后,飘流日本,举目无亲,但日本人民对郭沫若是友好的。郭沫若得到斋藤等日本朋友的帮助,几经周折,终于在离东京不远的千叶县市川须和田定居下来。然而,日本反动政府却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JamesWaller)的处女作《廊桥遗梦》(“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在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却遭到一些重要报刊杂志的贬斥和讽刺。《华盛顿邮报·书的世界》发表了标题为《在玉米地里消遣》的讽刺评论。作者表面上劝说读者相信罗伯特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认为“他是个象征而不是个真人”,不要去注意“他言谈的平淡陈腐”,更不要认为弗兰西斯卡“是个幼稚浅薄的女人”,实际上批评得很尖锐。《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发表述评,挖苦作者把两人在厨房跳舞的情景描写得详细周全到了拖沓冗…  相似文献   

18.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一在英国浪漫派的五大诗人中,与拜伦、雪莱齐名的约翰·济慈(1795——1821)是一位诗才晚熟、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济慈18岁始步入诗坛,给他带来诗歌灵感的是英国伟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诗歌魔杖。斯宾塞的代表作《仙后》唤醒了济慈的天生诗才。令济慈欣喜若狂、满怀热望、惊叹不已的是斯宾塞的诗歌形象中产生的特殊引力及其诗歌世界里图画般的色彩和音乐魅力。影响济慈诗歌创作的尚有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和拜  相似文献   

20.
比尔·克林顿自从登上总统宝座,他幽居独处的权利实际上就被自己剥夺了。打那以后,他和他的妻子、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毕生都将受到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USSS)的保护。 在总统任期结束后,克林顿夫妇仍会受到USSS特工们的昼夜保护。希拉里前往商场购物,总有一名特工跟随而去。倘若她决定同朋友出外进餐,邻桌也会坐有一名特工。特工们身穿不起眼的便服,携带着枪支,目光冷峻犀利,板着严肃而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