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他毕生致力于普及和发展各族人民的教育事业。 2 0世纪 2 0年代 ,他将有关平民教育的理论推广到内蒙古 ,对促进内蒙古普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区建设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凡  孟谦 《社区》2005,(23):6-6,8,10,12-14,16-18,20,22-26,28
我国的社区建设运动最早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受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影响: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了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了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是中国社区建设的先行之举。30年代初,吴文藻等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社区研究随即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主流。1952年院系调整取消社会学后,社区以及社区发展也就不再被提及,使中国在其后几十年…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了改革中国的旧教育,努力提高劳苦大众的文化水平,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几十年如一日,艰苦探索、大胆实践、求真务实、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式图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在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中,陶行知先生一贯重视师范教育,从事师范教育,并在教育实践中对师范教育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科学的总结,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缅怀陶行知先生,总结其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加快和深化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以一位饱经欧风美雨洗礼、喝过“洋墨水”的西洋留学生,走出高等学府的高楼深院,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参与了“五四”时期的平民教育运动、独树一帜而成为二三十年代推行平民教育的杰出代表.在当时蜂拥群起的平民教育团体中,陶行知最早将平民教育的重心转入农村、并将扫除文盲工作作为平民教育的重点,摸索到了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民间习俗的扫盲经验.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我国教育先驱者之一——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陶行知先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办教育,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他在教育理论上富有真知灼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大胆革新,在办学作风上扎实坚定,一生著述宏丰,成果累累。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教育界和人民的万世师  相似文献   

7.
一、车向忱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车向忱(1898—1971)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九·一八”事变前,他积极兴办东北地区的平民教育,发起创立了反日爱国的群众团体──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人了抗日救亡运动,为东北和各战区流亡青少年创办了私立东北竞存小学、中学,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和人才。1945年抗战胜利后,车向忱来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参观了解放区的各级学校.系统地了解了解放区办学的工作经验。1946年初,车向忱回到东北解放区,…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为振兴中华,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教育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教育理论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完整的体系和积其丰富的内容,是一笔宝贵的教育遗产。 陶行知逝世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毛主华称赞他  相似文献   

9.
清末举人刘菊初先生是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人,他出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亲历了新旧政权的变革交替。先生毕生投身教育事业,辗转执教于柳林、离石、平遥、兴县等地,后创办了贺昌中学并连任校长直至75岁离世,为吕梁山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著名的革命人士贺昌、刘墉如、牛荫冠,教育家辛安亭等皆受业于他。先生倡导的基本教育思想,一是教育兴国,教师以教育为天职;二是学生学有所成;三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1991)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陶行知先生一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他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为振兴中华民族造就人才,作出了永远值得后世纪念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纪念陶行知先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逝世那年,毛泽东同志提字:“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朱德同志提字:“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宋庆龄先生提字:“万世师表”。郭沫若同志在《祭陶行知先生诗》中指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孙中山死后的一位孙中山”。这些都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极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艰苦探索,力图变革,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师范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把师范教育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陶行知一生重视发展师范教育,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与在他之前的一些教育家的师范教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理论,也是他最主要的教育理论。这个理论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各个方面。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有着许多有益的主张和非常有价值的见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即来源于其“生活教育论”。  相似文献   

14.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最早并不是面对乡村而是针对大中城市的。但很快晏阳初认识到,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平民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农村。为了推行乡村平民教育,晏阳初先后三次信邀陈行可,结下了他最终和晏阳初走到一起的因缘。而真正打动陈行可的,是晏阳初在信中对普通教育和平民教育运动的一番比较,并阐明平民教育对中国面对外敌入侵的现实意义。陈行可由此义无反顾地和晏阳初走到一起,投身平教会的乡村建设运动,于抗战时期在四川新都大力推行实验县。  相似文献   

15.
侨讯乡情     
热心助学的美籍华人顾大宁 美籍华人顾大宁先生,祖籍江苏射阳,自幼随父赴台。大学毕业后,他只身赴美发展。顾先生在美从事服装制造与销售数年,后在洛杉矶主持假日饭店,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父叔辈返乡,在上海创立摩士达商厦、在重庆创办富安百货,并附设宾馆与美食世界。根据父亲顾怀祖先生的意愿,顾大宁先生先后三次捐资在家乡创办了“明达小学”、“明达初级中学”、“明达中学”,为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振兴地方教育事业建树颇多。顾氏家族在盐地区投资创办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明达”系列学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有更多的人民性和革命性,与资产阶级的泛爱主义更是大相径庭。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系统观照,我们可以说:“爱满天下”的精神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条主线,也是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的内动力。陶先生正是“捧着”那颗“伟大的爱之心”而投身于改造中华的教育事业的。研究和学习这种精神,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民主战士、人民诗人。他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一篇教育史诗,堪称人民教师的典范。 行知思想的特色是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他由一个旧民主主以义者经过晓庄办学、上海普教的过渡期,转变为一二·九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者、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在政治思想发展的同时,认识论和教育论也相应地发展。他由唯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改革高等农业专科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校学习、研究、借鉴陶行知的思想,在高等农业专科教育如何深化改革、办出特色、走出新路子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初,民主人士施钟鼎先生响应政府号召,筹措经费创办了上海市易进进修学院。校名由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学院创办之初,施钟鼎先生就亲笔题写了“以奉献精神为己任,立志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治校格言和座右铭。许多人被施钟鼎先生那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创办上海市易进进修学院是他投身教育事业的夙愿。他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获得法学士学位。年轻时他就萌生教育救国的念头,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但他没有成功。1958年,他被遣送农村劳动,那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再一次付诸东流。岁月蹉跎,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座右铭,这“一大事”便是普及教育。他在《普及教育运动小史》中这样写道:“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喜欢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①为普及人民的教育,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四处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整个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