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话文化"与文学经典的命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无论在汉语还是其他语言中,"经典"都有规范、法则的意思,它不但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更包含此类文本或明或隐地体现出的制约和规范人类思维、情感与行为的文化-道德与政治力量.这样,经典包括文学经典,就必然与文化权力乃至其他权力形式相关,同时也与权力斗争及其背后的各种特定的利益相牵连.可以说,经典是各种权力聚集、争夺的力场.考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与解经典化过程,以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对文学经典的接受方式与阅读态度,就不仅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而且也是勘测社会文化史的重要线索.由于经典是传统文化的凝聚,所以,通过对经典命运的追踪可以清晰地呈现文化传统的历史遭际. 相似文献
2.
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是对于当代中国重要的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大话文学与大话文化的系统研究文章。本文首先从文体学和文化学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大话文学的语体特征,即通过拆解、戏拟、拼贴、混杂等方式,对传统或现存的经典话语秩序以及这种话语秩序背后支撑的美学秩序、道德秩序、文化秩序等进行戏弄和颠覆。进而指出,大话文学的快感类型是一种生产性的快感,也是一种有限范围内的冒犯和颠覆的快感。最后,作者分析了大话文学与当代中国犬儒主义思潮的关系、大话文学与犬儒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指出大话文化作为一种后全权社会的文化抵抗与文化逃逸的方式,具有批判与妥协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经典化机制本身的合法性受到理论质疑。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学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调节、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培育消费社会中理想的文化主体。经典文本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久经检验,是文学教育之范本,应该为受教育者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各大书店里,最庞大的"家族"无疑当属四大名著读物.一些嫁接于四大名著母体之上的衍生出版物大量出现,比如,所谓后现代文化的<大话西游>,经管、励志类的畅销书<水煮三国>、<麻辣水浒>,还有新近出现的漫画版<红楼梦>,等等.这些作品一问世,便无一例外地成为市场的宠儿和人们争论的焦点.相比之下,陈列于"古典文学"专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原著却显得高贵而落寞.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一再追问:四大名著的"变脸"究竟是对文学经典的光大传承还是糟蹋戏弄?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涌动,中国虽然主要还在进行现代性这项未竟的事业,但它也已经被纳入世界文化的整体格局.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在文化上既不是一个纯粹的传统社会,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现代社会,更不是一个纯粹的后现代社会,而是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同时并存的社会.本文从四大名著的种种"变脸"现象入手,重点分析文学经典在这种复杂的文化语境中的命运遭际.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时代改变了传统知识分子的话语地位.知识分子介入媒体必然影响着当代知识的生产、分配、享用以及再生产,也影响了知识分子与经典的共生关系,经典在当代文化中的存在形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大众化、商业化以及明星包装策略等媒体主导的遴选机制,使知识分子在介入媒体的过程中,获得公共性而又无自主性、解释性而无创造性、商业性而无自律性的特点,大众娱乐的品质和价值与作为宾正的思想革新和艺术创造的作品之间的区别被抹杀,经典的文本价值被简单化.知识分子成为"顺从主义知识分子"的同时也使迫使经典卷入巨大的消费泡沫中,从而造就了知识分子与经典的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6.
7.
互文性理论注重把经典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坐标体系中予以观照:从横向上看,它将一个经典文本与其他文化文本、潜文本进行对比研究,让经典文本在与其他非经典文本的对话和移位中显露出它的平民特性;从纵向上看,它打破传统文学研究中对影响、渊源和承继的探讨,否认经典的崇高地位,从而获得对文学史和文化传统的全新认识。用“互文性”来描述经典文本间涉的问题,不仅显示出了经典文本内部多元文化、多种话语相互交织的事实,而且也呈示出了经典的深广性及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内蕴和社会历史内涵,但是也有抹煞经典文本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和原创性之弊。 相似文献
8.
近两三个月来,有关北京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大换血”的几条报道。如石击水,在各路传媒上引起阵阵舆论激浪。特别是围绕最初的一轮报道所刻意凸显的“金庸PK鲁迅”“《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这一细节,赞同者和贬斥者很快在网络、报章和电视上形成了壁垒分明、互不相让的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9.
10.
高新技术时代经典艺术的命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典是后天的 ,它先于其被确认的标准而存在 ;经典是累积的 ,文化变迁对新经典的确认建立在与已有经典并存的基础上 ;经典是统一的 ,尽管文化的不断变迁会产生风貌各异的经典 ,但文化精神的一脉相传却使它们具有某种内在统一性。以此为基础来讨论高新技术时代经典艺术的命运问题 ,可以见出 ,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危及到经典艺术的生存 ;但是 ,人们对经典艺术的追求仍在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适应文化变迁需要的新的经典确认原则正在形成 ,信息技术的内容革命则将为经典艺术提供崭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彭晓红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4-45,53
博雅教育自它诞生起,一直因各国各学校的情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但其核心始终一致:即基于对人与社会的本质的认识,通过对科学、人文及艺术的学习、习得和生活体验,培养人的理性与心智,培养健全阳光的人格。而大学里开设的各种文学课正好具有这些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充分发挥文学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文学的文化阐释与经典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国际学术界关于文学经典问题讨论的回顾 ,分别从接受美学理论、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等角度阐述了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构成以及隐于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作者认为 ,经典的构成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批评话语、权力机构及其他一些人为的因素。由于“欧洲中心主义”和其后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的作祟 ,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东方文学的优秀作品长期以来被排斥在经典之外 ,因而从跨文化的视野对既定的经典进行质疑乃至重构是完全可能的 ,这是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着重讨论了弗莱的《伟大的代码》以及由此而显示出的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提出一种既带有精英意识的审美功能同时又具有文化研究的批判精神和去经典化尝试的经典重构策略 ,认为这是使得当今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可赖以进行对话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文本分层理论认为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存在,不同的批评方法进入文本的不同层面获得不同的意义,从而对文本形成不同的评价。文学经典建构是批评话语将契合自己最高标准的文本推入艺术界,使其获得中心地位和合法性的过程。在今天的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越界现象频繁,文学经典认同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但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文本分层理论中获得相应的解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大众文化的语境下,文学经典遭遇冷落。图像文化逐步取代纸质文学经典的中心地位;消费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产品感官化、娱乐化的审美取向冲击了文学经典阅读;大众对于文学经典的戏仿和解构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文学经典的权威;阅读主体的功利化和阅读文本的肤浅化,导致浅阅读当道。对此,应明确文学经典因其内在精神内涵绝对不会走向终结,同时,应努力重建经典意识,重拾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治学道路的切入点会影响研究者的入思方式和成果样态,就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影响着他的未来一样。高小康先生切入学术研究的特殊路径,为他个性化、独创性的研究提供了特定的语境资源。他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与艺术精神迁移的,但他在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承担的国家、教育部、省级课题则多半是当代大众与城市文化的,出版社约他写作的著作更构成了大众文艺美学书系。①这些在我国最早介入后现代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研究的著作和下面征引到的一系列论文中体现出一个强烈的研究道路:为了克服观念先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中国文学经典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并没有采用现成的中国文学史中作品,而是采取史的角度与他者的眼光,在跨文化的视野中,选取他眼中的中国文学经典来研究,即将目光对准在传统的经典作家与作品身上。在编选经典作品与研究经典文本时,宇文所安这一前后左右贯通的手法,不仅是对中国文学史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学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着重探讨了"图像"与"文字"之争,指出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文学与影视是艺术天地中并流的双河,影视不可能替代文学,使文学成为自己的附属品或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