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提供了诸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介绍韩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的研究状况,对中国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韩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叙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外部内部条件、曲折过程以及中国特点。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可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是巴黎和会与俄国十月革命,内部条件是新文化运动和知识分子运动;其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分为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知识分子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而进行的一些争论;其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实践性、主动性、必然性以及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十月革命后的传播情况谈得比较多,而对于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则讲得比较少。笔者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该研究它从传入到播开的整个历史过程。这样,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的意义。 一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期,在十月革命的春雷和五四运动的风雨中,马克思主义幼苗开始生长于杂草丛生的中国思想界园地,并迅速开花结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的特点之一,是以历史观为突破口,以唯物史观战胜唯心史观而扎下根基并拓展阵地的。这一特点可以证诸史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但俄国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毕竟使中国人开始知道有一种新的学说叫马克思主义,从而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起了先导作用,同时也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先导。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应当从俄国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开始进行研究,这才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魏金斯基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时,几乎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日本和俄国,认为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渠道传播到我国的。该文通过考察俄国共产党(布)远东局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后的情况,认为通过美国(主要是英文)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渠道之一。通过这个渠道,使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的情况,了解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情况。魏金斯基来华后的中国,日语文献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所占有的压倒性优势,逐渐被间接来自俄国、共产国际的文献所代替,而来自俄国的影响在理论上逐步支配着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在这方面,通过美国这个中介的作用则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1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曾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研究《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起点关系到如何划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段,如何理解《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内容结构、历史贡献等一系列问题。以传播主体、传播条件、传播目的为标准可以判定八卷一号是起点。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在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理念,更新研究方法,在宏大叙事研究和具体细节研究的良性互动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是中国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虽然期刊存在的时间只有半年多,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不但有政治的原因,而且有思想意识的背景.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相通之处,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步思想界普遍欢迎和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达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和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五四时期和建党初期,他在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为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反对研究系的假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社会主义思潮蓬勃地发展起来。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代表研究系分子张东荪等伪装成“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发动了进攻。一九二○年冬至一九二一年初,研究系的骨干和首领张东荪、梁启超先后抛出了《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现在与  相似文献   

12.
将马克思主义还原成信息本身,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现代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依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视域所面临的有利和制约条件作出概略分析,不仅仅是视角的变更和理论层次的完善,事实上也在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途径和方式.总结、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 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它在各国的广泛传播,却由于各国具体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同而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在欧、美一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大体上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如德、英、法、俄、美等国。在亚洲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般都在二十世纪后。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前后,即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比起欧、美各国是比较迟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特点。其所以如此,是由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下进行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形势下的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人才和实践方式上的基础,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之一,而复刊后的《晨报》,特别是改良以后的《晨报副刊》则是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李大钊在《晨报》所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正是通过他的杰出工作,《晨报》从1918年12月1日复刊第一天开始,特别是从次年2月7日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组织、有系统传播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其作用与《新青年》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复刊以后的《晨报》紧密配合《新青年》,在《晨报副刊》开始有组织、有系统地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正是在《新青年》和《晨报副刊》的带动下,《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和稍后的《京报》等迅速跟进,先后辟出专栏专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日本学者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提出的"五四时期指导《晨报副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不是李大钊而是陈溥贤"的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波浪式地曲折向前发展的,现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曲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有着自己的历史特点和丰富的成功的经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7.
试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的制定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被确立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指导思想。通过斗争实践、与错误思想进行论争、全方位多途径地进行传播,以及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它标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报刊活动入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如何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斗争和新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密切结合所产生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繁荣昌盛、光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过程,就是它在中国日益传播并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具有多样性、斗争性、不平衡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中,只有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形式,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