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来的荣国公之妻王熙凤精明强干,“竟是个男人也万不及一”,为了登上大总管的宝座,巩固权力,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她运用了韩非子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思想,成为韩非子思想的实施者。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君臣思想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尊主卑臣的过程,由此建立起来的君臣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雇佣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法、术、势并不是以平等的地位简单的相加,而是以法为中心,通过A+B与A+C两种途径来融合。由此构建起来的君臣思想,符合君主在政治危机下的君权意识与求生意识,因此得到君主的推崇。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处在“争于气力”的时代,他强调耕、战、法,要求美与艺术为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服务,形成与儒、道两家大异其趣的功利主义美学思想;他以“功用”作为衡量美的价值标准,反对智巧,菲薄技艺,重质轻文,表现出否定美与艺术的倾向;他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褊狭的,但在反对美与艺术脱离生活、矫正形式主义文风等方面曾发挥过作用,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战国末期,“道术为天下裂”的局面行将结束,百家思想开始渗透沟通乃至融合。韩非子顺应统一形势,从实用政治的策略出发,多方吸取并整合和解释了老子思想中包含的“治世”理路以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历史观上,在受老子对周代主流史观中天命观、道德论的理性否定和激烈抨击的精神启发基础上,韩非子进一步提出历史的进化观点和朴素的物质决定论历史观。政治观上,韩非子吸收老子“无为而治”、“不争善胜”等智慧谋略,将之物化为可操作的统治权术,凸显了老子这方面思想的实际效验性。哲学观上,通过对老子“道”的超越性理解和普遍性解释,韩非子为自己的世界观找到了哲学的依据。在认识论和实践观上,韩非子对老子思想也是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5.
尊君是法家的最高政治目标,而重法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有效手段。从尊君与重法这一标准来看,《管子》体现出鲜明的法家色彩,又融合了儒家等学派的学说:坚持尊君,但对民的价值和利益也有所关注;坚持法治,但并没有否定道德教化的作用。而在君与法的关系上,《管子》表现出与商、韩法家诸子不同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包含丰富的管理智慧,他不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目标,而且也有清晰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思路,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此外,韩非子的一系列寓言、格言,以及独到的思维方式,也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极高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法、术、势"的思想体系对其后中国历代君王的统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颇有借鉴价值。其中,对"术"论的探究历来争议颇大。韩非"术"论是韩非学说中的精彩之笔,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也不乏其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的权力制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性"自为"、"自利"的认识出发,韩非子为君主尽心谋划权力制约之道。在权力制约的对象上,他提出以近臣、重臣、朋党为权力防范的重点。在权力制约的方法、手段上,他主张法、术结合,要求君主在以法治吏、以法制权的同时,掌握"术"道,以"术"察奸止奸。韩非子的权力制约思想对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机制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在谈到法治问题时阐述了他的消费欲望现、消费道德现、消费与需求关系砚、奢侈消费观,这些观点有对有错,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韩非子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异同,在二者之比较中阐释了韩非子的教育理念及其特点,指出了其卓异之处与时代局限以及留给今人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张九成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同时他还是一位忠君爱民的政治家。他在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利用一切机会为皇帝建言献策;在朝时,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张九成谨守孟子民本思想,勤政为民,关心群众的疾苦,深受百姓的爱戴。  相似文献   

12.
论西周的荒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是荒政制度的形成时期,在《周礼》中已经把“荒政十有二纪”作为“聚万民”的手段,提高到“政令”之首的重要地位。“敬天保民”是荒政的理论基础。《周礼》中的“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奠定了后世荒政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楚王在春秋战国四五百年的时间中一直保持着对公卿的控制,这和"大权旁落"的中原诸侯国表现得极其不同,而这一点的实现与其立国之制和历代楚王的统治有很大关系。本文重在从楚王对世族政治军事权力的限制这一角度来研究楚国王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五行"原初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万物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概括,并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中演绎出万物化生的序列性法则。后来"五行"在思孟学派那里演变为概括社会领域内道德伦理秩序的"五德"。接着邹衍将它变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和政治治理法则。最后,董仲舒使它成为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道德秩序的统一体。促使这种演变不断发生的是中国古人的人则天地、必须以自然为师的价值信仰和终极关怀落脚于人间秩序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道家伦理思想的价值视角、价值目标及价值取向,就会发现,这家的伦理思想是一种从精神实质上反对道德形式主义、道德功利主义的实质主义或特殊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强调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真正的道义论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有许多合理因素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6.
鉴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认定上存在许多疑难和分歧,本文通过将该罪与普通受贿罪比较研究,在其犯罪客体、"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和"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在普通受贿罪的参照下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作出合理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规律的基本规定 ,“三个代表”实际上就是共产党执政的三个基本规律 ,揭示了共产党执政必须遵循的三个“铁的必然性”: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不断巩固执政的物质基础 ;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用先进文化武装群众 ,统一人心 ,不断巩固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 ;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不断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以“三个代表”为基础的有机整体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规律群或规律链 ,它既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又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相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 ,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又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既体现了执政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又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的目的性 ,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划,更加深入广泛地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有利于教师贴进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过去曾有儒、法斗争贯穿始终之说。而学者们则更多地认为儒家道德人文主义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最具核心意义的精神。若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乃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政治结构,也可视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质。正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对其予以科学分析,能获得多方面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天崩地解"的明清易代的清初,深刻影响和制约当时社会秩序重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为明朝孤臣孽子的明遗民.行为上,他们初则进行武装抗争以保"治统",继而进行文化抗争以保"道统";态度上,他们初则悲愤激切,继而徘徊、分化,终而妥协蜕变.但是,就整体而言,明遗民大多心怀"后王理想"和"恢复期待",至死不渝.武装抗清失败后,他们或者以"后王"为期待,潜心于著述;或者深信"中华无不复之日",蓄养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