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化转型的机制和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较大的历史尺度上,文化所代表的生存方式总是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模式。在人类历史和文明的重大转折时期,必然会发生深刻的文化危机并导致深刻的文化转型。从人的生存矛盾的角度着眼,文化转型的机制大体上可以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人的主体性和对象性活动中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二是自觉的文化和自在的文化层面之间的互动。从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之间的两种基本的关联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转型的两条不同的路径:当自觉的或自为的文化同自在的文化之间形成必要的和恰当的张力或冲突时,这一文化的转型会采取内在创造性转化的途径,即采取文化创新的方式;而当这两个文化层面之间缺乏必要的张力和冲突时,这一文化的转型只能采取外在批判性重建的途径,即采取文化整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主体文化自觉是确证主体性的表现和过程,它包括个体主体文化自觉、群体主体文化自觉和类主体文化自觉三个基本维度.文化生成于主体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向性为理由的实践过程,主体主观世界是外在文化世界的"观念化"和"意识化".主体文化自觉是人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询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以正视和提升人的自我的精神存在和主体价值选择、实现人积极而自由的生存状态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准则与目的的.  相似文献   

3.
"先进文化"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文化"的内涵.一为"文化"的先进性的评判标准."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人化",它通过对象化的活动,体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尽管人的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可是因为异化劳动使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了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使人处在异化状态,因而文化的先进性也即"先进文化的内涵",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使人摆脱这种异化状态,多大程度地释放出人所本有的自由来.也即能多大程度地增进人的自由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康德"自在之物"辨正--兼谈对康德哲学阅读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界似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康德哲学是一种折衷主义,不论来自左面还是右面的批判大都将其定性为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焦点在于对自在之物的坚持或消解,但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认识论的阅读框架.文章指出,这种习惯性的阅读范式不能很好地理解康德的自在之物及其整个批判哲学体系,自在之物往往只被理解为认识上的一道屏障.文章认为应该从康德"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他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奠基于对人之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有限性的理性反思,它内在地包含着的范导作用可以导向一种历史意识.以此为视角,才能很好地理解康德批判哲学的内在统一性,从而走出研究其哲学的惯性思维和误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一种出场方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文化概念,其根本目标指向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推动主体文化自觉。从广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指向,文化哲学真正的研究主题就是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实现主体的文化自觉。从狭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指每个主体的一种主动、自觉的文化生存状态。具体而言,主体文化自觉是指主体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中,自觉认识到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形成和持有一种文化准则和文化价值追求,自觉反思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实现文化的内化,并通过主体意识的强化和实践活动的深入自觉实现新文化生成,最终实现人的生存方式转变的动态过程。广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总体的目标指向,狭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动态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自觉,是对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遵循自觉,是对推动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担当自觉,与以人为本有着内在的关联。现阶段要从文化自觉的高度认识与理解以人为本,以文化自觉的心态坚持与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向在文化领域兴起革新运动的外在动力;而当近代文化革新运动由不自觉而渐自觉、由表及里而指向本体,或者说当文化革新运动由从属于政治运动而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的文化本体的革新运动,尤其是进入民族新文化的建设、涉及民族文化内涵的兴革阶段时,两种文化选择便摆在中国人面前:是追随西学进一步向"西"走、指向"欧化主义"甚至是"世界主义"?还是在"万国"竞争的世界、在民族危机的当下坚持文化创新中的民族性,提倡文化的民族精神并强化民族认同及凝聚力?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开展文化革新运动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正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始终摆脱不了的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巨石压迫这一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从以民族主义为外在动力逐渐深化为以民族主义为内在灵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主导下,中国人为了解决在"万国"竞争格局下的民族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急迫地开展了自救性质的民族振兴运动。民族振兴主要是政治问题,是政治运动,但它在初期确实是把中国人对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推向在文化领域兴起革新运动的外在动力;而当近代文化革新运动由不自觉而渐自觉、由表及里而指向本体,或者说当文化革新运动由从属于政治运动而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的文化本体的革新运动,尤其是进入民族新文化的建设、涉及民族文化内涵的兴革阶段时,两种文化选择便摆在中国人面前:是追随西学进一步向"西"走、指向"欧化主义"甚至是"世界主义"?还是在"万国"竞争的世界、在民族危机的当下坚持文化创新中的民族性,提倡文化的民族精神并强化民族认同及凝聚力?这是当时中国人在开展文化革新运动中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正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始终摆脱不了的民族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巨石压迫这一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运动从以民族主义为外在动力逐渐深化为以民族主义为内在灵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从北方草原文化融入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可以透视出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不同于哲学上的不平衡性,亦非"多元"与"一元"的转化,而是中华民族在集合各地区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分别创造的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的作用下,经过以政治斗争为主要矛盾的运动和长期的文化交融,由自在到自觉地变松散型结构为紧密型结构的聚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单位管理生态是管理活动中各参与要素与管理环境的有机统一,领导风格作为单位管理生态的有机构成,与单位管理生态高度契合,并受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领导风格要追求管理的"完美"状态,应关注文化环境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影响,以"人性为本"为起点,领导者与下属建立互应性关系,以便更好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关系的平衡.领导风格塑造应结合领导环境寻求"变"和有"度",不仅要重视下属的认可,而且要与组织、下属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休闲是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的生存状态,诗词创作是古代文人理想的审美体验方式.休闲之为理想在于进入了人类的自在生命领域,创作之为审美理想在于进入了生命的自由体验状态.两者有着共同的心理前提与审美指向.休闲带给人自由体验,审美是体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诗词创作成为古人理想的审美实践,"闲"也作为重要的审美元素拓展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因此,我们在"哀怨起骚人"、"愤怒出诗人"之外,更应关注古代休闲文化对文学,尤其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关注审美的休闲文化对人性生态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对长期以来支配思想史研究的"集体无意识"观念进行反思,以促进思想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为,促进民族的理性自觉和理性的成熟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一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从自我崇拜走向圣王崇拜和自我沦丧的反思,揭示"认识你自己"的真正哲学内涵及其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二是通过对传统的阶级划分标准是否切合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实际的反思,揭示泰汉以后中国社会关系的真正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对思想史发展的影响;三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以多元论消解一元论、又如何不自觉地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应该达到怎样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与社会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提供和证明一套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秩序,即社会活动的组织体系及其规则系统;一个是内在秩序,即为外在秩序提供合理性与意义的价值系统.前者要求的是实用性、有效性、效率等功能性问题,后者要求的是正当性、权威性、神圣性等合法性问题.文化自觉是中国社会秩序变迁的内在因素.将中西文化融合起来铸就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国现代社会秩序,是无数先进中国人的长期梦想和宏图大志,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六朝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占据重要一页,无论哲学、文学、艺术、美学、宗教,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主体意识作为六朝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觉醒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意识.如果我们把文化从广义上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问题,那么文化的主体意识则是人对自身价值及其生存意义的一种自觉认识与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关于对文化自身的地位作用、内在发展规律和建设任务的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方向,是引领先进文化的前提。荣辱观缺乏反映了当今时代文化之忧,荣辱观是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衔接与递进。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把握,是文化自觉的基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来不断修正社会成员的价值准绳,才能够明确前进的方向,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生存方式是文化的哲学层面,是人类文化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的沉淀,它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三个方面。作为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的生存方式可以分为自在的生存方式和自为的生存方式两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它有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方式也可能以其固有的惰性而成为社会发展的阻滞力。不过总体上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为人类的存在提供稳定的状态;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价值和意义;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器。  相似文献   

17.
诉讼文化是指历史地凝结成的特定社会群体在面临或面对诉讼时稳定的应对方式,是人的生活方式在诉讼方面的体现,是社会成员在诉讼方面有规律的反复的反应,核心是社会成员自觉不自觉地建构起来的人在诉讼方面的形象。诉讼文化具有群体性、稳定性、"现时"性、地域性、对应主体上的可分性、可选择性特征。诉讼文化既可以区分为职业诉讼文化与非职业诉讼文化,也可以区分为刑事诉讼文化、民事诉讼文化、行政诉讼文化。诉讼文化重新界定有助于将以往停留在结果上的考察转变为过程考察,将以往侧重于对传统的批判转变为对社会各主体的改造,凸显诉讼文化的独特性和提升诉讼文化研究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支持作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富有特色,以人为本,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民文化”对传统“臣民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中国社会 ,全球化已成为描述民族生存环境的最为重要的术语。受全球化所主导的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推崇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公民社会。奠基于生存本位基础上的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 ,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文化形态。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观念 ,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 ;而作为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应对和民族文化可行性发展路径的策略设计 ,其现实践履 ,则离不开对具有现代“世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主体的培育及其文化创新实践的有效促动  相似文献   

20.
精神福利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发展的内在秩序,精神福利的文化价值逻辑及公共性追求是实现人之根本性的精神生命活力的源泉,在进一步澄明人的生存安全性之公共性本质的基础上,对精神福利的内在认知结构和文化价值的追寻就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维度。当代中国社会,以精神福利的文化价值为公共性追求的"中国梦"的实践,必能造就一个精神福利共享和文化价值共生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