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来春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Z1)
19世纪 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 ,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 ,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姚孟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本文论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它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把大学生造就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社会实践中,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关于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互分离的认识进行了实践批判,矛头直指其对自然科学“唯心主义方向”的抽象解释和人的科学的空洞化理论建构,并力图将二者融入社会历史实践。不仅如此,马克思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始终未能触及作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共同基础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同样无法深入探讨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互分离的“感性活动的异化”的根源,因此,马克思强调诉诸社会历史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来扬弃现实的异化,消除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二分现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建立未来“统一科学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任洁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5-9
哲学观是哲学的自我关照或哲学家的自我意识。马克思通过一系列著作表达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马克思哲学观是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点的,是对传统哲学的扬弃,具有反思辨、批判性和开放性的理论特质。以实践为立足点,还使马克思哲学较现代西方哲学而言更彻底、更深刻,从根本上超越了主客、理性非理性的二元对立模式,更具有了普遍性和现实性的品格,实现了哲学史上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的革命性转向。 相似文献
5.
毛海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1-152,158
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本文围绕什么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怎样“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等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力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深刻领会其内涵要义,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准确理解其外延深意,真正把握其实质和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阶段必修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院校的本质特征之一。对学生进行“两课”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高等教育的一项根本措施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韩颖琦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1):160-162
大学生群体"红色经典"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红色经典"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人,虽然其言说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但"红色经典"中那种单纯的理想主义和真挚的爱国情感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形象的宝贵财富。如何重新唤起当代大学生的"红色经典"阅读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情主义教育,应该成为文学史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捧出“一颗心”感悟“真教育”——学习陶行知师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纪念陶行知诞辰95周年的大会上说:“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热情赞扬他“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努力发展人民教育,为整个民族的利益造就人才,作出了永远值得后世纪念的贡献。”陶行知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是他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中实效性差的问题出发,提出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从观念上和体制上着手,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力图探究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体,整个教育是要靠教师去实施的,从传播学的视野可以称之为把关人。把关人的角色及把关行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否则不仅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还会造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滋生信息污染,负面消解信仰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可以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只有加强对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重视程度、积极研究它们的传播特点,才能抢占高校思想意识安全、政治信仰正确的制高点,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立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36-137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德发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12-112
贾振勇先生的专著《重叠的镜像:文学史理论与实践》,是著者近年来围绕“重写文学史”这一核心命题,以具有先锋色彩的文学史观、理论思维、话语系统,对现代中国文学史及其研究的诸多问题进行的深度思考与探讨。自觉的学科重构意识作为人文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从建国之初创立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从文学史观、价值规范到框架结构、话语方式的诸多命题都遭到了一些青年学者“后现代”式的理论颠覆与解构。但一番狂轰乱炸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究竟应重构什么性质、何种样态的学科意识,长于颠覆的先锋学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新颖独到的学科构想。著…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开设"教育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工程概念。同时对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宗达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12-14
对"三本"学生实行"书院制"管理,是淮海工学院近年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大胆尝试。针对淮海工学院"书院制"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工作难点,作教育对策的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产婆术”是一种古老的对确定知识或结论进行质疑的方法,在分析高职辅导员应用“产婆术”的适宜性,并对如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用“产婆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向信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94-95
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成绩斐然的30年。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社会主义中国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响应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需精准把握“00后”大学生学情新特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云阵地”,全面构建线下教学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不断深化各族师生的情感认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阵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铸牢“00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