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对福建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概述了福建省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并对下阶段围绕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应如何加强面向社会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中国建筑业迫切需要施工企业转变施工方式,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不容忽视,我国建筑业环境管理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以及对环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在中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关键环节.本丈首先论述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逢 《科学咨询》2010,(7):31-32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但现在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很多项目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主要意义,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立法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再次要合理性设计公众参与的方法;最后从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效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平和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村环境污染突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工业、生活、农业污染并重;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滞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该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污染治理,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率;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战略环境评价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对我国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管理程序的建议,同时对技术路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当前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常态,从找准定位、开展环境宣传、策划组织活动、搭建大宣教平台、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开展福建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抓手,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1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后简称《办法》)出台,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开启了新的一页。该办法对于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推动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环境信息公开也会由此变得有章可循,对加强环保部门的依法行政也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静脉产业的现状和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产业的发展是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关键。结合中国城市静脉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法分析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总结出静脉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产业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环境审计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审计在西方国家审计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国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我国的环境审计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是:公众对环境审计认识不足、环境审计主体、内容单一,环境审计法律依据不足,环境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素质等等问题。为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健康快速发展,还需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扩大环境审计主体,扩展环境审计的范围,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加大会计信息披露范围,提高环境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对环境规制心存疑虑,担心规制增加企业成本,为此本文从战略管理层面探讨如何调动企业处理环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CEO的调研,发现管制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中的媒体是企业在环境问题上感知的主要压力;管理者越认为环境问题是商业机会以及管理者的环境意识越强,企业越有可能实行前瞻型环境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的阐述.分析引入环保NGO——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新模式和国外环保NGO与公益诉讼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旨在思考环保NGO这种新型的社团组织在公众最大限度维护公众环境权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是目前环境资源法界比较好的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以建立健全公益诉讼制度,从而更顺畅有效地践行环境司法,更加切实保护我们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张永胜 《决策与信息》2013,(10):121-121
上世纪60年代末,传统安全与国际事务在美国政治重心地位的相对下降,使美国的政治家、执政者以及公众舆论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环境外交也就因此得到重视,并被列入美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本文就美国环境外交的历史和五个发展阶段加以论述,从而较为深入地揭示出环境外交对这一超级大国的根本意义,由此总结出不同时期美国环境外交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对美国环境外交的未来趋势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公众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高,但参与环保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因此,增强公众环保参与意识,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要举措。环境宣教系统要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参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潘楚林  田虹 《管理科学》2016,29(3):38-48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企业环境战略行为,但忽视了企业环境行为自我规范的作用以及管理者自身的道德动机、环境领导力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和领导力理论,探讨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伦理和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建立一个从“被动”环境行为自我规范到“主动”实施环境战略的中介和调节模型。通过对环保压力较大的227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和Mplus统计分析软件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利益相关者通过企业环境伦理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伦理和前瞻型环境战略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环境伦理正向影响前瞻型环境战略,且在利益相关者压力与前瞻型环境战略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管理者道德动机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伦理的影响;环境领导力正向调节企业环境伦理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竞争优势期望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压力对前瞻型环境战略的影响。 研究结论丰富了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和领导力理论,扩展了对企业环境伦理和企业环境战略的研究,从管理者道德动机、环境领导力和竞争优势期望的视角为企业实施环境战略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案;激励企业管理者将环境问题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而非威胁,积极应对来自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压力,提高环境领导力;为企业有效实施环境战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环境敏感性项目建设引发社会矛盾为导向,剖析了项目推进受阻背后的七方面根源,提出了优化前期工作程序、拓宽利益补偿思路与方式、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科普宣传教育方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视角与战略适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是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然而,由于环境视角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战略适应逻辑.客观的环境视角认为,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取决于决策者对客观的环境进行的准确的和理性的分析;感知的环境视角则主张主观感知的环境决定战略的适应性;而塑造的环境视角则强调战略决策者的选择和行动在改变环境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由于三种视角相互依赖,共同决定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因此整合的环境视角是成功战略决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存在披露率低、披露信息以历史信息为主、公众对环境信息需求不足、披露信息实用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促进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建立全国性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数据库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政府决策环境的诸多变化并总结与传统决策环境相比具有的不同特点,提出互联网时代对政府决策的要求,即从缺乏责任决策向责任决策转变,从黑箱决策向阳光决策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公众参与转变。同时指出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政府决策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