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亡实肇因于文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因隋文帝缔造隋朝,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的有功之人,所以学界往往多扬其长,鲜暴其短,实际上隋朝灭亡也与他有直接关系。在法律方面,他制法又犯法,喜怒无常,法外用刑,过于杀戮,无情践踏自制法律,“于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以残暴为能干,以守法为懦弱。”这不仅使隋朝已存在极不稳定的因素,也为后来隋炀帝坏法乱纪提供了依据。在用人方面,他“猜忌苛察,信受谗言”,黜陟失当,自坏长城。在齐家方面,听信妇人之言,坏乱家法,废长立幼,使善于矫饰而不当立的杨广立为太子,结果使隋文帝自身难保,子女被祸,大隋江山也毁于隋炀帝杨广之手。因而史书称:“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即隋文帝),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隋朝的灭亡实肇因于文帝  相似文献   

2.
略论隋朝统治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隋朝统治与道教段塔丽从一些史籍材料来看,隋朝建立后,无论是文帝杨坚,还是炀帝杨广,似乎都是以崇奉佛教为主,对于道教则多有贬抑。如隋文帝所言:“朕于佛教,敬信情重。”①《隋书·经籍·志》也称:“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事实...  相似文献   

3.
隋朝     
《中文信息》2007,(6):50-53
开皇元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朝。八年之后,隋灭掉了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同时也为陵寝制度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已经恢复了秦汉时期“封土为陵”的规则,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公仅仅有二世,前后不到四十年,文帝和炀帝又都死于非命,所以在陵寝制度上,隋朝虽然恢复了秦汉“封土为陵”的规则,但是在营建规模上还远远比不上秦汉陵寝那样高大宏伟。  相似文献   

4.
论隋代速亡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代为何速亡?从古至今都认为是隋炀帝的暴政造成的。如唐太宗云:炀帝“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今人吕思勉先生也说隋炀帝“徒特严刑”,“又猜忌性成”“于是数年之间,起义者势如火之燎原矣。”范文澜先生又云:封建朝廷向外扩地,未必一定会亡国,但“隋炀帝这样做,却非亡国不可。”雷家骥还说隋文帝立隋炀帝为继承人,就“是隋王朝亡国祸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欠妥贴,有必要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争议较大,而且迄无统一趋向。本文试就隋末农民战争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作些探讨,希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裨益。一、隋末农民大起义是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的产物公元581年,隋朝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后三百多年的分裂混战状态。通过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度,使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他们的劳动兴趣和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地主、官僚、豪强的竞相侵夺,均田制很快破坏。隋文帝时土地兼并已很严重。逮至炀帝,大批农民已是流离失所,“无尺土之资”了。与此同时,很快腐化了的隋统治者,为了满足其穷奢极欲的生活,又大兴土木,广造宫室,修驰道、筑长城,征发徭役,远戍边陲和三征高丽等,使社会生产遭到惨重破坏,给劳动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阶级矛盾急剧激化,隋王朝重新面临了“山雨欲来”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6.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年柞虽短,仅历38载而已。然而它却结束了魏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混战,使中国重新走上大一统,其立国皇帝隋文帝更是励精图治,承袭、变革了不少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隋制,为后世历朝沿用。他在治期里形成了政治上四海晏宁,经济上媲美汉时的局面。然这一繁华景象如昙花一现,来去匆匆,缘何如此?本文旨在从隋文帝的治国得失中探讨隋兴隋亡的原因。励精图治,奠立开皇之治一、顺应史意,禅周立隋经过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战争相寻与割据发展,书轨不同已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带来莫大…  相似文献   

7.
引言隋王朝建立后,从某些史籍记载着,无论是隋文帝杨坚,还是隋场帝杨广,似乎都以崇信佛教为主,对于道教则加以贱视。正如隋文帝自己所称:"朕于佛教,敬信情重。"①又《隋书·经籍志》也称:"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仔细研读一下这一时期有关史籍,就不难发现,隋朝统治者在崇信外来佛法的同时,并未忘记利用道教为其统治服务。实际上,有隋一代30多年的统治中,基本上实行的是佛、道并重政策,并非扬佛抑道。而这一点,恰为以往治史者所忽视。本人不揣愚陋,拟就杨隋政权与道教的关系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  相似文献   

8.
孔颖达世系及入唐前行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明 《阴山学刊》2003,16(5):63-66
孔颖达为孔子第32世孙。下博孔氏出自关内侯福七世孙郁,后汉冀州刺史。汉下博南部,隋、唐分属冀州衡水,故为冀州衡水人。孔颖达有子三人,孙二人。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起,教授乡里。炀帝大业元年,32岁时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九年,以杨玄感之祸,避地虎牢。十五年正月,太尉王世充开府,悉取隋朝显官、名士为太尉府官属,孔颖达以太常博士造禅代仪。郑开明二年(唐武德三年),为郑太常博士。次年,孔颖达入唐。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教授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写道:“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统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陈寅恪的观点影响很大,直到今天,某些唐史论著,仍然因袭陈寅恪的观点,宣称武则夫打破了关陇集团对政权的垄断。但是,历史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提出两个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一、《四库提要》史部地理类三《梦粱录》: 自牧自序云:“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梦粱录》。末署甲戌岁中秋日。考甲戌为宋度宗咸淳十年,其时宋尚未亡,不应先作是语。意“甲戌”字传写之误欤?按:“甲戌”不误。吴自牧《梦粱录》并非亡国之后追忆都城繁华而作,而是南宋未亡时记杭城之繁盛。其自序云:“时异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风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畴昔哉!”是其恐日后繁华消歇(或已看到南宋将亡)而撰,以记录当日繁盛。考该书末卷(卷二十)有“顷于景定年间”语,可知其撰写时间距景定不远。景定为宋理宗年号,尚在度宗咸淳前,距南宋亡还有15年。又该书所记最晚为咸淳间事,从未提及度宗以后的德祜、景炎、祥兴时事,益知其书成于咸淳时。四库馆臣不当因“往事”二字便指该书为亡国后作,因而疑“甲戌”为传写之误。  相似文献   

11.
隋文帝废立太子原因探析黄冬云(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南通226007)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扶立杨广,是隋朝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隋政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太子的废立,史籍上多说是晋王杨广阴谋活动造成的。《隋书·高祖纪》史臣论...  相似文献   

12.
<正> 吐谷浑自公元四世纪建国青海草原,屡仆屡兴。南北朝时期,西秦、北魏曾多次出兵吐谷浑,企图吞并之,均未能如愿。隋朝建立后,大业五年(609年)炀帝亲自率军攻灭吐谷浑,在吐谷浑地区设置西海四郡,隋末大  相似文献   

13.
隋日交往中的“国书”问题研究述评黄尊严隋朝时期中日间的官方交往十分频繁。从公元600年至614年的15年间,日本推古朝(529-628)先后向隋朝派出了四次遣隋使,隋朝也派出了中国古代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正式访问日本的外交使团,从而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第...  相似文献   

14.
魏征被唐太宗誉为“人镜”这是人们熟悉的,但他不迷恋权位、尤其是他退位以后的行为,还不大为人了解,今天读来也还是很感人的。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时胸有大志,博览群书,避乱曾为道士。隋朝末年参加瓦岗军起义,继又在窦建德起义军中做过事,最后,他投奔唐王朝,开始任太子洗马,为李建成主管经籍图书。魏征见李世民勋业日隆,多次劝告  相似文献   

15.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兼论隋短祚而亡的主要原因陕西师大历史系李文才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率领骁果发动叛乱,杀了避难江都的隋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都之变”。对此,史界认为这是一次兵变。其实,细考史籍。“兵变”说似失之简单,未...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对南方人文成就的高度评价,对南方文学的企羡和仿习,与关陇集团领袖人物如宇文泰、苏绰乃至其父隋文帝的态度极为不同。隋炀帝的南方文化情结最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江都的特殊情感上,不妨径称为"江都情结"。炀帝继位初发动的营建东都、开凿运河、游幸江都等大型系列工程,诚然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化战略背景,但也与炀帝的江都情结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惟其如此,这些工程的合理性及其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也往往被忽视。炀帝选择江都作为葬身之地,即因江都是其事业发迹之所,精神故乡所在,文化情感所系,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为江都情结而殉身。隋炀帝与唐太宗在诸多方面,包括南方文学好尚上,极其相似,但在如何处理个人的文化兴趣与治国理政的关系上,二人表现迥异。它从一个侧面透露了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唐太宗和隋炀帝,在政治成就和历史评价上何以如此迥异,而历史也昭示,没有隋朝的暴君炀帝作反面教员,就不会有唐代的明君太宗。  相似文献   

17.
<正> 李渊是隋王朝的近戚旧僚,久仕隋廷,于隋末大乱之际,起兵太原,建立了唐王朝。李渊为什么能够从太原留守起家,削平群雄而统一全国,并迅速恢复了封建统治秩序呢?原因当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李渊有一套完整的用人方略。一、广泛收罗人才,以此争夺天下李渊是早有政治野心的,在仕宦隋朝期间就开始注意交结人物,培养羽翼。史称“高祖  相似文献   

18.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尤中一、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公元五八一年,杨坚从北周宇文氏手中夺取政权,在北方建立了情王朝。公元五八九年,隋灭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甫北分裂二百七十二年之久的政治局面。隋朝统一内地之后,接着便展...  相似文献   

19.
隋唐王朝统治时期,对高丽进行了多年连续不断地战争.隋炀帝由于连年用兵高丽,不断征发徭役、兵役,从而引起国内阶级矛盾的极度尖锐,邹平民王薄据长白山,首举反隋的旗帜,全国各地反隋义军风起云涌,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唐王朝建立以后,唐太宗又数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亦屡告失败,从而遗恨终生,至唐高宗总章元年,因乘高丽的内乱而征服之.要知,从隋至唐,为什么不断地发动对高丽(包括对新罗)的战争呢?隋炀帝因用兵高丽而身国俱亡.唐王朝是在隋未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作为唐王朝统治初期执政者的唐太宗,亦算得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深知隋朝因何而亡.为了加强与巩固李唐封建王朝皇权的统治,他常以“亡隋之鉴”来时刻警惕自己,为什么又接连不断地发动对高丽的战争,而踏着亡隋之辙呢?笔者兹试对这个问题以其有关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提出个人粗浅的、尚不成熟的某些意见,以就教志于有者.  相似文献   

20.
对于自成吉思汗开始的蒙古征略、亚欧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及其统治,世界学术界历来是贬之者多,褒之者鲜。有人认为,蒙古统治者发动的远征,屠城掠地,滥杀无辜,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地阻碍了亚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某些西方和阿拉伯历史学家称它为“蒙古旋风”,污之为“黄祸”;更有甚者,说蒙古西征是“毁灭世界的残暴事业”,“国家在于年内也恢复不了元气”。近年出版的权威性的《太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在评论蒙古帝国时说,“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蒙古的征略所留下的社会文化遗产不易追寻,它起的作用比较起来也十分短暂。实际上蒙古人并未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持久的文明。他们的征服毋宁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①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