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席佩兰,乾嘉年间常熟女诗人,人称"随园第一女弟子"。在乾嘉兴盛的江南女性诗坛上,席佩兰有重要的影响,其显著特点即对诗的自觉意识,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的多元、语汇使用上的新颖、诗学理论上的建树。从席佩兰的《长真阁集》可以看出名师指点、伉俪互动、诗侣酬唱对女诗人成长的助益,对女性诗坛兴盛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诗歌研究史中对科举诗的研究相对不足,女性科举诗更是如此。袁枚第一女弟子席佩兰在其《长真阁集》中共有五首科举诗,通过这些诗歌的解读可以洞悉在科举笼罩下女才子的复杂心态。她对科举并非心仪皈依,而是依违两可。她有明显的男性意识、名士情结以及竞技心理。这是女性话语权缺失时代女才子们的常见心态,从中可看出其对科举的思考,对诗歌的介怀,对男性话语垄断的腹诽心谤与抵抗颠覆。  相似文献   

3.
孙云凤是著名的随园女弟子之一,也是清中叶出色的女词人。不幸的际遇使她常在词中借助幽隐之笔含蓄道出郁悒心事,无论是抒写闺情离愁还是题画诸作,都带着淡淡的凄寂色彩。从艺术特征上来看,孙云凤词并未刻意追仿当时大行其道的浙派美学风格,而是明显散发着唐宋词的传统气质与风味,深挚缠绵,韶雅清新。其创作成就也反映出清中叶女性词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园女弟子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园女弟子概论王英志性灵派是清诗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其诗歌理论纲领的明确完善,流派队伍的庞大复杂,都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所罕见的。性灵派除主将袁枚、副将赵翼以及孙原湘、张问陶、何士等主力外,还有两支偏师,一支是由袁枚从弟袁树、三妹袁机...  相似文献   

5.
论女性暴力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暴力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一种类型,当前女性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这是令人担忧的一种现象。本文就女性暴力犯罪的特征,形成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预防女性暴力犯罪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突破了50~70年代的单一刻板模式,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趋势:一种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反叛,以对抗男性中心文化;一种是向传统女性形象的回归;一种是试图寻求一种独立、平等、和谐的新型两性关系。这种女性形象的分化反映了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受到质疑和解构,女性逐渐成为社会性别关系的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7.
逃离,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后所选择的第一种姿态,在20世纪的女性写作中不断闪过文学史的天空。逃离家园,逃离母亲角色,是女性的一次自我放逐、自我救赎。虽然这是一条不知所终的莫测之旅,但它是重写父权话语覆盖下的女性历史,重建女性自我主体性必须经历的一次精神探险。  相似文献   

8.
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燕 《中州学刊》2004,(5):78-82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然而,由于"语言和思想的物化",人们往往以为女性形象就是女性本身,相信对女性的语言描述就是女性现实.所以,女性形象一旦诞生,便会逐渐成为一种刻板形象或定型观念,表达了全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本文拟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父权文化中女性形象产生的深层心理基础和社会文化根源,揭示其中的权力话语关系及其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生态女性建设和两性伦理乌托邦构想.  相似文献   

9.
杨珺 《中州学刊》2007,(6):221-224
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从女性的历史政治反思、对自然万物的平等观照、女性的城乡经验三方面参与了对社会公共话题的思考。这一创作事实不仅是对那些认为女性散文视野狭窄、境界偏低的看法的一种反驳,同时也是一种女性主体建构理路的发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女作家迟子建,评论家们更多关注的是她讲述“北极村”童话而形成的鲜明的地域文学特征,对于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却常常视而不见。作为一名出色的女作家,迟子建一直在进行一种女性书写。她不仅用一种远离都市喧嚣的纯净的乡野声音讲述故事,也在用远离男性理性话语的女性声音讲述故事,这种女性书写绝不仅仅是叙事学意义上的女性书写。除了叙事风格带有鲜明的女性色彩外,迟子建一直关注处于边缘的女性亚文化群体,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而迟子建的女性意识又同那些具有“仇男情节”的女性作家不同,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已经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性别战争,放眼到人类的整体生存上。迟子建的小说告诉我们,生命永远是缺失的,在坎坷的生活中,与女性对立的绝不是男性,而是生存本身。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蒂娃在进行解析符号学研究的同时,就女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她的女性问题研究是其解析符号学的重要方面,为这一复杂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形象阐释,同时为女性主义在新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支持.她强调女性的个体差异,认为女性运动应该体现女性的个体区别,从女性的整体出发进行女性运动无法真正实现女性的平等.她将女性定义为女性特质,认为女性特质对应符号的前符号态,以异质性为特征,对建立在男性特质基础上的符号象征态社会构成威胁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和建构.这样的女性主义研究更能体现和符合后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学”概念是舶来品,有两种倾向有自的翻译,一种侧重文学对女性权利的言说和维护,称“女权主义文学”;一种表征女性性别自觉,并希望以文学的形式加以传达,称“女性主义文学”。前者求“平权”,后者求“差异”。另外,国内目前对女性文学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分歧,比较有影响的有三种:一种认为凡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都是女性文学;一种认为凡以女性及其生活为对象的文学都是女性文学;一种认为只有那些在女性自觉精神的导引下从事写作,也就是说,只有当文学话语女性化之后的写作结果,才是女性文学。中国文学发展到现代汉语文学…  相似文献   

13.
"剩女"作为一种女性突生现象,加剧了女性择偶次生行动的紧张与彷徨。以女性张力为视角,可以揭示现代女性在择偶中面临的种种困境,通过女性择偶路径依赖的多元分析,探究女性择偶模式蕴含理性与非理性的多样化纠结,从科学发展观视阈寻求女性择偶选择的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中后期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女性自我的探索过程中,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的创作直面女性身体,重写两性关系,审视女性自我,开启了199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多元化深度探索的新局面。重估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晓晶 《东岳论丛》2001,22(4):132-134
20世纪 90年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而女性文学研究的繁荣则是随之而来的一种学术景象。 90年代我国女性文学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探寻我国女性文学源头 ,梳理我国女性文学传统 ;确立女性写作空间 ,拓展女性文学研究领域 ;突出女性小说研究 ,关注其他各文体女性文学研究 ;立足大陆女性文学研究 ,兼顾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与哲学     
一、我们小小的传统谈论“哲学和女性”,不可避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女性这个性别是否适合哲学的活动?通常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是,女性从事哲学,受到伤害的不只是哲学,还有女性本身。支持这种看法的有力证据在于———翻开人类历史、人类文明史及哲学史,女性哲学家实在是太少了  相似文献   

17.
陈海燕  张启智 《理论界》2008,(7):128-12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女性文学始终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潮流,曾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女性文学逐渐走向蓬勃之时,女性作家群体中却突然产生了一股“异流”,一部分自诩“前卫”、“先锋”的女性作家们在其作品中充斥着性欲望、性描摹等内容。她们对于女性身体的过度关注及对性体验的细致描绘,又体现出她们在创作中心理的庸俗的逢迎情绪,从而使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走入误区。其实,这些作品已经不是真正的“女性文学”,她们在创作的发轫阶段就迷失了自我,从根本上背离了女性文学展示女性自我价值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程勇真 《殷都学刊》2008,29(3):139-142
殷商时期,女性已经开始更多地与美联系在一起。透过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已经开始在文化理性层面成为美的象征,成为被男性欣赏的审美对象。殷商时期的女性审美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审美,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审美,人们开始对女性的道德价值进行美学上的审视。并且殷商时期的女性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走向内敛,走向一种封闭的美感,它不仅和善联系在一起,更开始与恶联系在一起,女性审美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家庭科技》2013,(7):42-42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0年前,平均每位女性一天中仅仅会经历7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现在一天中,每位女性经历的烦心事平均比10年前多出近4倍。虽然这项调查只针对女性,但却反映出现代人一天中所承受的压力正在上升,无论男性女性,面对一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愉快事件,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0.
刘胜枝  齐雪洁 《河北学刊》2006,26(2):230-233
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中国时尚杂志在女性杂志中异军突起,以全新的办刊理念和运作模式冲击了女性杂志市场。目前在时尚杂志中存在三种女性形象模式,这些女性形象背后蕴涵着多重现代价值观念,每一种女性形象都代表了女性杂志所培育的一类理想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