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初入职场,大学生员工希望被组织接纳而不是被边缘化。本文试图建模表现在如同"政治舞台"的职场中员工努力避免被边缘化的过程。为达到以上研究目标,执行了两项研究:预研究在国务院11个部委机关的公务员群体中收集数据,开发了职场边缘化的测量工具;主研究对16家制造型企业中的343个员工、662个同事及343个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员工工作绩效、公民行为以及与上司的私人关系(Guanxi)与职场边缘化之间呈负向关联。相对而言,在政治氛围淡漠的企业中,上司关系与职场边缘化之间的负向关联更强。  相似文献   

2.
王涛 《领导科学》2020,(1):111-113
职场"学生思维"往往引致员工在工作中习惯被灌输、被牵引、被融入、被安排、被影响,这样员工就容易因为不主动而缺乏工作激情、不负责而缺乏担当精神、不取舍而缺乏明确目标、不理性而缺乏正确判断。要破除职场"学生思维",就应明确发展历程,规划目标追求;明确责任要求,强化制度刚性;明确个人需求,学会取舍艺术;明确自我短板,定位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据说,人的细胞每七年就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划分为成长、探索、发展、维持和退出五个发展阶段。如同婚姻有"七年之痒",职场也有"七年之痒",而"职场之痒"就出现在职业探索发展阶段。面临"前不见少年情怀,后不见锦绣前程,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职场倦怠期,笔者认为,年轻干部要善于自我调适,正确自我定位,把"七年之痒"变成"七年一跃",从容地迈过"七年之痒"这道坎儿。一、拒绝职场"冷板凳"在职场,顺心顺意者少之又少,即使资历颇深、处事老到者,也无不备感纠结。在职场中,谁都想成为被领导欣赏的爱将,但事实是,许多人都在职场中坐过"冷板凳","享受"过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僵尸职场",指的是如今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组织形态,较早出现在201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刊发的一篇题为《僵尸职场生存指南》的文章中。文章将那种体制僵化、抵制变革、扼杀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的组织比喻为"僵尸职场",认为正是"管理层对新思想、新观念熟视无睹,组织不善于反思和学习,组织文化不鼓励创新"等原因导致一个组织向"僵尸职场"蜕变,而这样的组织环境会极大摧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  相似文献   

5.
在职场中,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机遇面前,人们往往退缩、恐惧;而如果机会被他人取得,人们又会心生嫉妒,希望看到进取者的笑话.这种心理就被称为"约拿隋结". 现象:不敢成功,又不甘失败 某企业在招聘季吸纳了一大批高学历的新员工,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小张就是其中一员.在经过了为期三个月的入职培训后,小张与几名新人一起进入项目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6.
翟晟 《秘书之友》2014,(4):44-44
正在职场中,有人整天愁眉苦脸,有人欢欢喜喜;有人如鱼得水,有人四处碰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有时或许身不由己,但你的情绪不能被工作所左右。与其郁闷、烦躁,倒不如找一些办法来调整心态。碰撞定律成绩是争取来的喜欢看篮球比赛的人会发现,得分最多的球员往往失误最多。"碰撞定律"告诉我们,运气是一种概率,你跟职场生涯的碰撞越多,获得好运气的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职场如赌场,输赢全听天命;也有人说职场如战场,输赢全凭实力;还有人说职场如围城,输赢看心绪.其实不然,职场亦如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职场中,上司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我们在企业中的职业线,无论是"好上司"或是"坏上司",也许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下属"还是"坏下属".  相似文献   

8.
正一、当代女秘书示弱的定义及必要性俄罗斯心理学家库斯洛指出:示弱,其主旨就是自爆缺陷和弱项。①然而当代女秘书在职场中"示弱"非真弱,而是指在为领导服务中,具有幕后意识,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职场谋略,在人际交往中拥有宽容品质以及藏锋露拙、低调做人的姿态。当代女性在职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秘书作为职场中的特殊群体,不仅要像爷们般战斗,还要像水般温柔。示弱作为一种女性职场谋略,是秘书工作中的一种巧妙的艺术。然而受  相似文献   

9.
博文集萃     
<正>为何工作多年仍然没有加薪1.你可能太普通了。你也许天天加班,配合公司做各项任务,但只要不具稀有性,薪水就不会调到让你觉得合理的地步。2."努力工作"已被职场"抛弃"。真正有升迁机会的人,不会整天埋首于工作,他们会把时间拿来塑造"公司不能没有他"的形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3.超时工作并不会得到老板的肯定。老板只会对  相似文献   

10.
<正>获得上级领导的赏识和认可是年轻干部职场拼搏的首要目标,其不仅直接关系自我职位的升迁,更影响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相较于"世家子弟"优越的出身、丰富的职场资源、殷实的家境,基层的年轻干部更多的是通过考试、考核而实现职位升迁,其不得不面对自我薄弱的职场基础、贫瘠的职场资源这一现实。如何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实现对上级领导眼光的成功"锁定"就成为其立足的关键,在无先天资源可以利用的前提下,其必须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而实现对职场资源的有效积  相似文献   

11.
<正>身在职场,不少人有身不由己的感觉,有时是陷入应酬不能自拔,有时是疲于开会苦不堪言,有时是遭遇"规矩"无可奈何,尽管抱怨烦琐、麻烦、自捆手脚,却被一个"都是为了工作"所掩盖。对此,笔者提出这样一种理念:不妨"简单一点"。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生活中,"刷"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刷"自我存在感"原本是指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不停地刷心灵鸡汤、职场法则、成功之道等话题,吸引人们围观、点赞、讨论,使更多人关注自己、记住自己、认同自己。在领导工作实践中,一些女性领导干部刷"自我存在感"则是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显摆权力、依附上级、控制部属、伪造政绩,刷出我存在、我有位、我有威的感觉。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领导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最近这条辞职去旅行的新闻火了,被称为史上最文艺的辞职信,网友们刷遍了朋友圈. 经历过跳槽的人,在简历“工作经历”一栏中总会有一段不短的“空白档”,这段“空白档”往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职场空窗期,是指结束了一份工作,正在寻找下一份工作之间的阶段,也即职场空白.  相似文献   

14.
<正>职场中有一些心里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被摆上台面,就会有副作用。心里话一:"我只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理想。"这句心里话得来得一定不轻松,没经历过打击的职场人体会不到。但忠诚这个词太高调,处理起来还是低调点保险。  相似文献   

15.
职场,是一个充满话题和故事的领域,2008年随着<潜伏>热播,有着浓厚职场剧色彩的谍战剧、励志剧受到了大批观众的追捧.刚刚播完的<黎明之前>更是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浪,被很多人视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职场圣经".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在感叹"80后"已经渐渐成为团队中流砥柱的同时,也惊奇的发现"90后"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在目前制造业等行业中,以技校、职高毕业的"90后"已经成为了生力军;同时大学本科毕业的"90后"也已经开始在职场中闯荡。作为最早一批"90后",步入职场不仅是从校园向职场的飞跃,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有着鲜明特质的群体将会成为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正>修炼一种"度"初入职场,亲近领导固然可以得到快速升迁,但是如果走得太近,反而会被其所伤,成为权力的牺牲品。我有一位学友,原先在政府机关工作,几年前受一位企业老总的邀请,辞去公职,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学友和老总是好朋友,老总一直以"大哥"尊称学友。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决策》2015,(1):90-91
负面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结果。要打造高效而又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就必须及时消除"情绪病毒"。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的抱怨多了起来,感觉工作被满腹的牢骚代替。同事们凑在一起讨论的不是工作,而是人际关系的复杂,工作内容的枯燥,或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恼;更多人慨叹工资待遇太低。抱怨、嫉妒、抵触等等,这些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结果。要打造高效而又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就必  相似文献   

19.
河之洲     
<正>快乐是职场的另一种成功快乐是我们走完、走好职场之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你在什么层级、什么领域工作,都会身处一个小团体里。在任何一个小团队里,要取得成绩,要快乐开心地过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团队里的人和谐相处。1.和领导"看上去很美"。团队的领导有时候就和父母一样,是我们没得选的。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和被管理层或多或少地存在矛盾,当然也不乏优秀的、深受大家爱戴的领导。但如果你很不幸地发现你们团队的领导是个"奇葩"的话,那你也绝对不能和他摆开架势,大战三百回合。你也不要参与到  相似文献   

20.
邵晓 《决策》2013,(7):90-91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人在职场谁不干点取悦别人的事?取悦他人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再自然不过的,更有人专门研究出职场中取悦他人的技巧,美其名曰"职场取悦术",甚至有人为学不会取悦他人而惶惶不安。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个美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