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6)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14市20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于2011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8.82和8.48,阶段性特征显著。二、空间分布。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空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优质人居环境区和以朝阳、阜新与丹东为代表的欠发达人居环境区,具有较强的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以及非均衡变动特征。三、系统分异。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变化差异较大,社会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系统较小;人口系统和居住系统得分较低,其他系统得分较高。四、影响因素。对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影响最大的系统依次是支撑系统和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系统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如何准确测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合理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并采取相应对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是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关键课题。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数据来源,采用2019年徐州市的房产网站和高德地图开放平台数据,构建以居住与环境、交通与通信、教育与文化、生活与休闲、医疗与健康为准则层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徐州市主城区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徐州市主城区人居环境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形成明显的高质量与低质量集聚区;高质量集聚区包括老城中心、新城中心、铜山副中心、云龙副中心、响山社区;低质量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分为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工业区配套小区、新开发居住区四种类型;高质量集聚区仍存在居住与环境质量低的短板,是规划提升的主要方向;低质量集聚区的规划提升路径主要包括完善休闲、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公共与生活服务设施。论文创新评价了徐州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促进人居环境评价精细化发展,丰富了中国现有城市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估维度和评判方式,能够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理...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自1954年希腊城市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创立人类聚居科学以来,人居环境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得到深化。20世纪80年代初,吴良镛院士提出要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进行研究,并在1993年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将人居环境理论分为传统建筑学阶段、广义建筑学阶段和人居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湘东—赣西边境井冈山地区传统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湘赣边境乡土建筑在长期适应气候与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宜技术,总结并提取典型的气候适宜性策略。分析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建造技艺传承的两个主要问题,探索建筑师如何在对现代性与地方性再认识的基础上,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通过介绍在井冈山荷花乡大仓村的系列实践项目,印证一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生态的、低碳的乡村振兴的可能,将当地乡土建筑中被证明有效的生态建造经验转化应用于当代工程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人居环境系统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东王庄小区人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作为现代人口大量聚集的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社区作为承载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功能的主要场所,其人居环境对居民的生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居环境分为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该文选取在北京传统城市社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淀区东王庄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新兴社区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建筑理论的相关知识,以人居环境的自然系统、居住系统为切入角度,探索其在城市社区设计活动方面的可取之处,并发现其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中的人居环境质量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急剧增长。世界各国城市化历程表明,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对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我国城市空间增长趋向于“摊大饼”式的扩张,城市土地开发呈外延平面式扩张趋势,忽视了内涵立体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中的人居环境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急剧增长.世界各国城市化历程表明,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对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对理顺沿海城市海陆统筹协调与空间保护利用等诸多现实问题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仍缺乏基于海陆统筹的系统性、标准化功能分区体系及针对海陆全域及海陆相邻地域功能冲突空间的优化调整方法。本文以秦皇岛海岸带地区为实证案例,基于功能主导、尺度适应、海陆统筹三大原则,构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此建立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现状功能分区;以“农业—城乡—生态”功能为导向,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基于“现状—规划—适宜性”功能冲突区域、海陆相邻功能冲突区域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功能分区优化与调整方法。本研究可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体系与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社会、经济、生态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内四区为例,运用熵值法,SPSS,ArcGIS软件等工具,对研究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内四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差异明显。中山区综合、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值均最高;西岗区自然环境适宜度评价值最高;沙河口区各项评价值排名均靠前,相反甘井子区的各项评价值均靠后,不具有比较优势。概括分析了各行政区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需对这些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柳硕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10):147-147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生存的气候环境越来越高热度、干燥化,直接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环境问题是由各方面的人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我们应怎样全面认识环境变暖因素,从当前和长远角度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4)
水景在城市景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及表达出栖居地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城市水景观设计建造中,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气候条件予以充分的考虑。本文只是根据南北温度差异较大的特点,就本地区水景观设计建造的一些具体情况及现象从一个小的侧面做个简单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判及主成分分析在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中的实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的人居环境评价模型和分析模型,并以兰州城市为例进行了实例应用与比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从城市经济水平、城市居住条件水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选择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市人居环境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0~2007年的南京市数据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南京市的人居环境水平处于稳定上升阶段,人居环境综合得分从2000年的73.43%上升到2007年的88.47%,说明(1)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城市经济水平整体逐步上升; (2)南京市的城市居住条件水平呈现缓慢上升; (3)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4)城市社会发展水平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9.
20.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