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龙方成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整整五十周年了。五十多年前,爱国正直的国民参政员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渴望全国人民真诚团结,共御外侮,争取胜利。有感于史学界对国民参政会历史作用评说文章尚不多见,恰逢隆重纪...  相似文献   

2.
国民参政会是为适应抗战需要而设立的政治参与机构,是国民政府的第一个制度性的政治参与机构,在中国政治参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国民参政会在战时国民政府政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权利来源、成员产生方式和法定职权都决定了其难以承担起引领中国政治从"威权"达至"宪政"的重任.它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轨迹显示着中国政治参与的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民参政会性质之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建立重要政治机构国民参政会的性质 ,学界目前主要有“咨询机关”和“民意机关”两种看法。本文按照有关史料和学理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两种定性都欠准确全面。在此基础上 ,提出并论证了参政会的“咨议机关”的性质 ,指出这一性质是抗战团结和回归宪政等合力作用下向现代议会的转型过渡  相似文献   

4.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国共军事摩擦进一步扩大,沈钧儒等一部分坚持团结抗战的国民参政员非常忧虑。他们在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大会上提出要求组织华北慰劳视察团,了解国共军事摩擦真相,找出解决办法。然而,由于国民党坚持消灭中共、消灭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和对国民参政会的强力控制,中共对视察团的真实目的表示怀疑,并向国民参政会发去了质疑电文,致使视察团并没有考察国共军事摩擦最为严重的陕北,沈钧儒等参政员提出该提案的目的也未达到。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举国抗战的高潮。在这种形势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行第二次合作,由我党大力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一条片面抗战的路线。它仍旧坚持一党专政,既不给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以民主权利,也不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战,不利于抗战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各民主党确实行全面抗战,积极主张民主抗战,设立一个包括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在内的民意机关。国  相似文献   

6.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国民党设立的由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参加的全国最高"民意机关",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产物.虽然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它还不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民意机关,但它直接推动和促进了1939年战时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和高潮.  相似文献   

7.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它的存在及其演变在中国现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初期,国民参政会发挥了团结全国军民,坚持全民族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参政会内部出现了摩擦和分裂的端倪。在中期,国民参政会在团结抗战和摩擦分裂中曲折前进,国共斗争成为这段历史的主线。在抗战、团结、进步与投降、分裂、倒退的斗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大局得以维护,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在后期,国民参政会逐渐成为国民党鼓动内战,制造分裂的御用工具。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没落,那个曾经在抗战初期起过团结全国人民,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国民参政会,最终为中国人民唾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图书馆在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青少年文化素质及国民整体素质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长期的理论思索和革命斗争中,确立了以共和国体与权利观念为内核的近代国民观念.其国民观念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民族精神是其特色、国家观念是其支柱、主人翁思想是其核心、自治观念是其基础、法治观念是其保障、创制精神则是其最高境界.辛亥前后,关于国民观的讨论颇为热烈,其中真正形成体系的还属孙中山的国民观.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其中的理性思索值得珍视,对今天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仍不失借鉴与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资源,企业利益与企业伦理密不可分.企业对企业伦理的恪守,于内可以为职工的经济行为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增强企业凝聚力;于外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创造合作效益,提高企业信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未来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政治上的小康,而且还包括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人的精神素质的同步发展。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人的精神素质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地方。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精神素质进行战略性构建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末维新运动失败,到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非常关头。西洋列强的铁骑肆意横行于中原大地,关防瓦解,国土迭遭蚕食瓜分,正所谓“十八行省之公地,何处非以血为染;四百余兆之同胞,何日非以肉为糜”,中国社会及其经济基础受到了极为强烈的震荡。但值此变乱之际,国民的精神状态却严重地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潮流,已成为中国社会走向当代世界的沉重负担。梁启超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杰出领袖和文化大师,以其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锋,率先揭起国民精神批判的大旗,为民族的复兴而召唤时代的新民。梁启超国民精神批判的理论,在思想领域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它不仅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孕育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激进反传统的思想家,同时也启发了新型改良主义者梁漱溟等人走向农村实践之路,去激发国民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13.
辛亥时期,随着社会剧变,思想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变化之一,就是"国民"取代"臣民",成为政治领域官方的通用话语。时人大体围绕民族精神、国家观念、权利观念、自治精神及宪政观念与宪法意识等范畴,把握国民的内涵。同时针对如何培育国民,提出要注重国民教育,鼓励国民参与政治实践,乃至在革命斗争中塑造国民等主张。这一时期关于国民问题的讨论,具有传播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之特点,不过此时国民观念仍远未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论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分封 ,形成于同姓王的出现 ,贯串汉初六代的郡国并行体制 ,对汉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研究者对其褒贬不一 ,或誉之 ,或毁之 ,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6.
宋美龄 (1 897— 2 0 0 3 )是横跨三个世纪的传奇人物 ,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史学界对宋美龄一生的评价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她在抗日战争初期 (1 93 7.7— 1 93 8.1 2 )这段时期的历史作初步的探讨。在这个历史的转折关头 ,宋美龄能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利益出发 ,抗日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对群众的抗日运动也予以大力支持。可以说 ,这一年半的经历是她 1 0 6年生命中闪光的一页。本文试图对她在抗日战争初期这段历史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初期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进入了初期市场经济 ,中国市场经济之所以在前面加上“初期”两字 ,是因为它还非常不成熟 ,而这不成熟的初期特点 ,正是中国初期市场经济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 ,区别于中国其他时期市场经济的鲜明特点。中国初期市场经济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 ,它可分为“进入”、“相持”和“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国民参政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中央最高咨询机关.皖南事变后,中共在国民参政会上选择了斗争而不是妥协的策略,成功地挽救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分则两损,合则两利",这场斗争对争取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现今的两岸合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存在两千年之久的作为历史文化传统的臣民观念开始瓦解.在传统天下观念逐渐式微的同时,主权意识在近代知识分子们的思想中日渐明晰起采,并引发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产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知识分子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知识分子都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认为救国需要新国民,并对国民的"奴隶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新国民"应该具有权利、义务、独立、自由、尚武、公德、自治等特质,但当他们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时,又往往"变通"的提倡从日本学来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国民思想,要求人们为了国家的权利、自由而限制甚至牺牲自己的权利、自由,徘徊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之间,并最终滑向了后者.  相似文献   

20.
论“军国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若干成就,相对而言,近代军事思想史的研究,则仍然接近于空白.虽然我们的近代前辈留下的有影响的军事思想并不多,但如果认真发掘、总结和研究,不仅会丰富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今天军事学术的研究和军事理论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20世纪初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军国民主义",就是近代历史上值得注意的军事思想之一.本文将评述"军国民主义"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从"拒俄运动"到"军国民教育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