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邵晋涵是金石学行家,重视金石碑刻的搜集和研究,并有意识将金石文字材料运用于<尔雅>的训诂实践.其<尔雅正义>一书计50处引用金石材料,内容涉及校勘经注,训释词语,考索典制,提供异文.在材料甄选上他尊崇金石,但不盲从.他采用的传世文献与文物综合释证方法,开启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郑樵,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氏读书论学,涉猎极广,著述颇丰,博学多识。本文拟对他的文字学的研究略作评述.郑樵研究文字的主要著作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等.前三种主要研究“六书”,但《象类书》及《六书证篇》二书早已亡佚,其主要观点及成果保留在《六书略》中①;《六书略》一书见其所撰的《通志》。后二种主要研究金石文字,《金石略》一书亦存《通志》中,《石鼓文考》也已散佚,其主要观点已见他书所引(详下)。另据《献皇帝书》,郑樵的字学著作尚有《续汗简…  相似文献   

3.
任红军 《学术探索》2014,(7):133-137
王光祈先生是我国现代音乐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撰写和译介了大量经典音乐学著述,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对西洋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研究以及比较音乐学研究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看来,他的音乐学思想尤其是比较音乐学思想,虽然诞生已近百年,但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仍然有着积极启示。具体体现在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定位,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科学化、系统化的提升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在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确立科学的建设理念,重视田野考察、充分挖掘云南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化保护策略,为最终实现云南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做出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2):87-91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网络史料的优势及应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述 《河北学刊》2007,27(2):96-97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游彪 《河北学刊》2007,27(2):93-96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连生 《河北学刊》2007,27(2):91-93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金石学发展至清代,呈现出复兴进而繁荣的景象。随着金石学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范围的不断扩大,在金石学自身渐趋科学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金石义例之学日趋完善,金石文献脱离附庸于史部目录类的地位而独立成为史部的一个子目,且再细分子目,同时,从事金石学研究的学者群体也开始受到关注,凡此都体现了清代金石学发展过程中的学术自觉。此外,随着金石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新史料意识全面觉醒,学者们在利用金石证史方法研究历史的同时又对这一方法进行思考和总结,上升至理论的高度已指日可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代金石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安女博士源自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热爱,结合自己的优势:白族、云南大理人、古代文学的长期训练和大学教师的经历等,完成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文化阐释》,巴蜀书社,2012年),对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的丰富多彩的文学文化现象及民族之间文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做  相似文献   

10.
徐银森,1937年生,浙江诸暨人。五十年代就学于浙江美术学院,现在浙江美术学院教务处供职,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美协、书协会员,杭州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徐银森自幼喜爱书法、绘画、金石,六十年代末他集中精力悉心钻研篆刻艺术,二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勤学苦练使他的艺术日臻成熟,在国内外已颇有影响。常有日本书法篆刻家来华与他交流经验、切搓技艺。进行  相似文献   

11.
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边实践的流变和国家建设的转变影响着滇边跨境民族研究的叙事范式。建国初探重在清晰滇边跨境民族模糊的面相。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紧张的国家关系使跨境民族研究集中转向北部疆域,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涅无新的推进。直至八十年代,国家守土固疆和富边强国的意志延伸到全国边境,跨境民族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理念成为急迫的国家需要,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才再度得以补课建基。研究雏形的丰腴和完善,又将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带入了争鸣的斡旋。这些争辩的话语使许多云南本土的边疆学研究者回头静心关怀实证,从滇边跨境民族真实的生境来哲思,发现了更多新鲜的研究理路和更加深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9,(3):102-109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云南的民族关系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云南的民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云南的民族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和谐因素,批判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总结了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经验,揭示了云南民族关系面l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巩固云南民族关系长期和谐发展的局面,实现全国全省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14.
朱琳 《学术探索》2011,(5):117-120
音乐家受各自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云南的地域音乐文化影响着聂耳音乐创作的整个过程。他的音乐创作源自云南这块多民族灿烂音乐文化底蕴丰富的沃土。他的歌曲融人了云南的花灯、滇剧、洞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诸多元素,这是聂耳音乐创作地域特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谢晓霞 《云梦学刊》2011,32(5):12-1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代学者,单演义是鲁迅研究界的前辈。1957年,单演义的鲁迅研究著作《鲁迅讲学在西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少有的几本鲁迅研究著作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单演义又应他人邀请参与鲁迅生平资料丛书的写作,遂在此书基础上写了《鲁迅在西安》一书,198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该书及单演义的其他著作中,一手资料的搜集占据了研究的大部分。它们也奠定了现代文学的研究基础。在此后几十年里,单演义一直没有放弃对该著作资料的充实和修订工作。单演义的治学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研究者依然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小云 《学术探索》2008,(5):104-108
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术的一大热点,杨成志从1928年的滇川调查开始,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两度出洋留学考察,博采欧美学术,并以中山大学为依托,训练出一批研究西南民族的杰出人才,中山大学因而成为西南民族研究的重镇,杨成志也成为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陈惠菊 《学术探索》2008,(1):119-123
范义田先生探讨教育问题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写于其大学时代和早年从事教育工作期间。他立足于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和云南边疆的实际,提出了以失学的、从未得到过教育机会的贫苦大众为民众教育对象的“民众观”及以促进生产力为中心教育目标,以识字训练、公民教育、职业训练为教育内容的民众教育思想;同时提出以国家观念和民族团结为核心的边疆民族教育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上主张以人为本的民族教育思想,其对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仍具有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君  牛耀明 《阴山学刊》2006,20(3):21-23
方中通是清初数学家,“九九图说”是他重要的数学成果之一。“九九图说”主要对中国古代组合图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各类纵横图的一般性定义,从中反映出方氏对数学对称性、统一性的追求,以及对辩证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然 《学术探索》2013,(6):96-100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不仅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世俗化的整体挑战,也面l临着基督宗教“后来居上”的挑战。前者使少数民族宗教的信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者使少数民族宗教的信仰生态产生危机。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宗教的管理和引导,提升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自身文明素质和信仰素质,发挥少数民族宗教的现代功能,建立少数民族宗教作为社会性和精神性资源推动民族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