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教育环境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环境主要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三个大的方面。教育环境的创新必须把教育制度的创新作为重点 ,并坚持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环境的创新必须抓住学校教育环境创新这个主体 ,应当注重与家庭环境创新的结合 ,形成创新的整体联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可量化指标,构建了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从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政府支持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四个方面,对辽宁区域创新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环境需要营造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氛围,积极打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新环境,积极打造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新环境,不断推进产学研结合并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快推进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辽宁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3.
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建构主义认为创新学习行为始于创新学习环境的构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作为外部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环境作为文化环境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校园文化环境构建需要思政工作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工科学生创新发展资源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校园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活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区域创新环境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的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环境体系对引导技术资源流向、培育创新主体、提供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等功能的分析,提出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由政府政策环境、对外合作与开放的环境、区域产业及企业内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要素环境和自然、人文环境等构成。并结合贵州目前创新能力较低的状况,提出培育和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营造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在营造创新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引导人们认识创新环境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创新环境的特点、表现以及引导人们掌握营造创新环境的具体方法着手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营造创新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例,构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测度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整体表现为下游地区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好于上游与中游地区,同时全域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均处于不同等级阶段的失调状态,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总体协调发展程度较弱.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教师 ,创新的教师需要创新的环境 ,创新的环境需要创新的机制这一合乎逻辑的角度 ,对创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成长又需要怎样的环境和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创新环境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以企业创新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创新环境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数理经济模型,求证创新环境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以及企业创新的内外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研究:利用2009年的截面数据,对区域企业创新环境与其创新产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显示结果与理论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因此,要推动区域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必须明确营造企业创新环境的主体、企业在营造其创新内环境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在营造企业创新外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创新文化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高等学校在坚持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大力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完善创新的制度环境、学术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创新文化与创新体系建设共同推进,相辅相成,全面提升高水平大学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环境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07,27(2):98-103
对于创新环境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学术界创新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创新环境论最先是由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的学者们在研究欧洲高新产业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后来不少西方学者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从不同视角阐述了产业集群创新环境概念和理论。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相呼应,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展了对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研究,创新网络的概念也逐步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普遍应用。总之,创新环境是在某区域内形成并随技术进步不断调整各种网络关系的总括。环境是创新赖以进行的一个重要意境,是产业集群形成社会支持系统、环境为创新提供了条件,创新过程的结果就会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用户创新的条件和范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户创新正在成为一个日益普遍的现象 ,在企业的创新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因此对用户创新行为及形成条件进行研究尤为必要。从用户参与深度和参与阶段来衡量 ,用户创新行为可划分为三种范式 :用户主导创新、用户合作创新和用户自主创新。实证调查结果表明 :创新意愿、创新能力、代理成本、制造商支持、项目复杂度和信息粘性是用户创新的六个条件 ;不同条件决定了不同的用户创新范式 ;处于不同创新阶段的用户创新行为也需要不同的条件。企业可在既定的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创新模式 ,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用户的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依据当今管理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企业创新包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不论从经济理论上理解,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看,还是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着眼,创新都是企业构建自己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企业要持续创新,就必须营造一种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类型创新所带来的绩效差异问题,从企业组织视角出发,着重研究了组织架构保障型内源式创新和组织学习导入型外源式创新及其绩效问题。利用85个奥地利企业样本和215个中国企业样本进行分析得出,无论是内源式创新还是外源式创新均是组织绩效改善的基础,发达国家企业倾向于组织导向内源式创新,而中国企业更偏好组织学习导入型外源式创新,内源式创新正逐渐受到中国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熊彼特首创的“创新”概念演变至今 ,其内涵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还应包括理论创新。这“三大创新”中 ,技术创新是基础与前提 ,制度创新是保证与关键 ,理论创新则是核心与灵魂。经济理论创新大体包括两大内容 :一是经济理论表现出独到的创新特色 ;二是经济理论发挥出创新的作用。作为最高层次的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途径 ,理论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与灵魂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高度重视经济理论创新乃是本文分析研究所得出的逻辑与内在结论。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也是一种常规性的管理活动,是指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自我超越,最终引起或改进企业的产品,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转绩效.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创新培育、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一刨新成果四个要素.创新体系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而因子分析可以为创新体系提供现实性检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基础条件也比较薄弱,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选择策略对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通过对核心技术创新与非核心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与中间技术创新、原始技术创新与集成技术创新这3对概念的系统分析,我们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非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选择应当是非核心技术创新、中间技术创新和集成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熊彼特经济学上的“创新理论”,引发了“创新理论”的一场革命。创新的内外兼修本质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实现着从“技术创新”到社会创新的转化。系统思维方式是社会创新的重要方法论特征。满足需要与开发潜能的充分与否正是创新的现实品质与根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能力是影响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基础性因素,合适的自主创新模式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鉴于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的双向影响关系,文章立足于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潜在优势,分别从静态的创新能力势差和动态的创新能力演进两个角度研究了安徽省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旨在探索与安徽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模式,以促进安徽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协同创新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基于协同创新思想,可从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优化大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搭建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国家教育制度,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工程。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对于推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创新、文化创新及教育创新的提出及其内涵入手 ,从教育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的角度 ,阐明教育创新在文化创新中的基础作用以及实施教育创新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