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特许学校制度的借鉴和推行,对于扩大优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愿望、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改造薄弱学校中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的不同,借鉴美国特许学校制度应尊重体制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在适应乡村需要、追求规模效益和倡导价值多元的背景下,贯穿整个20世纪、影响至今的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革发展经历了快速合并、延缓合并到复兴重建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运动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理论探索与实践推动。美国不断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保证教育质量,注重规模效益,坚持多元价值取向。这给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持辩证态度和多元价值取向,避免盲目和冲动,以科学理论支持农村学校发展,以实践智慧推动农村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教育的兴衰。目前,针对我国的教师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教师教育管理改革。论文借鉴美国PDS学校的教师教育的经验,针对我国的教师教育管理的推进策略,提出相关的教师教育管理的一些合理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宋民间学校教育传播的发展和兴起,是继春秋之后教育重心再次实现整体下移,推动教育传播主体转向平民化过渡,开创封建社会后期大众教化传播与"精英教育"传播互为层次、共同发展的教育转型时期.南宋民间学校教育传播系统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承载时代变革继往开来的社会使命,其要素组成与社会化特征表现在高素质和职业化特色的教育传播者,教育传播信息开发的丰富多样化,印本书成为主要传播媒体以及受传者的普及化与公平性等几个方面.这些特征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学校教育传播高度灵活的发展自觉、丰富多彩的内在生机与引领时代教育潮流的创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优质学校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创造的过程,其根本旨归在于创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模式.以往的学校改进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理论先行,实践推广"的模式;二是"实践探索,总结提升"的模式.这两条路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我们试图探寻学校发展的另一种模式: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行动研究的道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建构学校发展的策略.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校文化的重建;二是学校教师能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汶川地震灾区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体系重新构建问题研究,强调非物质层面的重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制定了包括民族体育资源的重建、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众心灵创伤的抚平和民族精神振奋等重建目标;阐述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方面的学校体育教育重建内容;提出了包括加大灾区教育投资、制定完善各项政策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等重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是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模式.这一模式在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品德培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主体模式的前提下,努力进行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学校特色和校本发展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创建学校特色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学校特色体现为以学校为本位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是追求独树一帜的优质化教育的基础。创建特色必须推进校本发展策略 ,以学校为发展中心 ,以学校为基础 ,以学校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学校效能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肇始于美国的一项教育研究,至今已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有效学校研究时期、学校效能与改进时期、学校效能研究国际化和综合化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学校效能研究在研究重心方面沿着"效能→改进→发展"主线发展;在研究取向方面经历了"内部→外部→未来"的转变;在研究方法方面由"单一→多元→综合"不断完善。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学校效能研究提供以下启示:拓展基础理论研究,打破壁垒、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处理好"效能"与"改进"的关系,政策取向、实践取向与理论取向并重。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构建新的学校管理体系。现行学校管理目标、管理方式、评价方法、管理结果等方面与新课改理念有诸多矛盾。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改变旧的管理模式,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在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的营造,对师生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重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学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所谓民族学校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在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专门设立的主要供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西南地区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在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民族学校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说来,要推进西南民族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设置多元文化课程;(3)重视民族学校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4)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摘要]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能够有能力做出课程决策。学校文化作为以一定假设和价值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对学校课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决定着谁来参与课程决策、对什么进行课程决策以及课程决策的依据。学校必须进行有效的文化重建,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学校课程领导、提升学校文化反省力、倾听不同的声音以及加入异质因素等策略来做好课程决策。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设置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文对美国语言学校课程设置及国际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经验进行研究,就我国高职教育外语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内涵发展的阶段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改革,学校发展重心应从关注办学奈件的改善转向重视内在品质的提升。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会经历规范化、个性化和核心化三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现代学校需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找到准确的办学定位,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以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策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在教育应急和重建状况下探索对学校建设有效的路径,对武装冲突较多的国家——阿富汗的社区学校进行了探究,在其国家应急背景下、构建机制中找寻类似学校建设中的特点,得到社区学校在角色定位、环境保障、教育方式、外部支持等方面具有学校建设上的显著特征。虽然是在其特定武装冲突环境下产生的,但就应急和重建本身作为来看,研究表明其在教...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大规模实施,为厘清学校体育"网课"实践限度、更新学校体育"网课"建设理念提供了新的契机.研究表明学校体育"网课"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增强体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共情"缺失、主体"独舞" 、"迭代"不足、"治理"缺失等问题.因此,学校体育"网课"应建立"以生为本"的伦理规范,推进"智慧联动"的资源建设,建构"上下互补"的共享模式,融合"生命教育"的健康维度,助力学校体育"网课"从"临时教改"转向生命教育的"质量行动",满足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适应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面对素质教育老大难问题和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问题,我们需要从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主体的学校、学生和教师身上寻找新的动力和获取新的能量.一是通过现代教育分工,落实现代学校的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二是通过体现教育公平的“学好上”的政策措施,落实“上好学”的学生的质量主体目标;三是把办师生满意的学校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工作策略,落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成才与就业》2014,(23):62-62
正美国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近日表示,美国学校改善助学金项目(SIG)将为10个州的学校提供9500多万美元教育资助,帮助它们扭转不良经营局面。邓肯同时指出,美国需要为孩子、家庭及更广阔的社区群体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而社区参与是促进学校转变的更为有效的重要策略。因此,美国教育改革支持部门(RSN)发布了"学校转变中的社区参与政策",探讨参与的具体问题,并对11个州和地区的城市及农  相似文献   

19.
社区教育的有效发展途径与趋势是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运用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方式,通过整合社区学习资源,形成区域性教育网路,向社区大众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模式.但是,在学校办理实施社区教育的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学社融合"的理念与基本内涵上尚未形成正确理解;其次,在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中,达成资源分享及区域整合的目标还需要确立资源整合模式,形成强化社区整合力、向心力、自治力的社区教育的统合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职“三教”改革的应有之义。“三教”改革从育人主体、育人载体及育人方式等方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路径与方式,使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师、教材、教法、评价等四方面立体化改革,以期探寻适合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