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镖局”二字,就会让人想到飞镖、镖师、镖头、保镖等。镖局这个沾了“镖”字的行当,显然是与武功相关的职业。古代镖局是现代物流业的雏形古代镖局的运镖,也就是武装运送货物,或许是现代物流的雏形吧。不过古代镖局运的镖(货物)多是贵重物(如奇珍异宝),因此必须要有懂功夫的人保护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镖局的变迁     
王茂 《新天地》2017,(1):56-57
一说起江湖,就会有人提到镖局.在各种武侠小说和文艺创作中,镖局历来和门派一样构成了武侠江湖的基本势力.即便是在传统的清代公案小说《施公案》《彭公案》等中也出现过镖局.在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断魂枪》中,主人公沙子龙也曾经是镖局里响当当的侠客,以六十四路断魂枪名震江湖.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存在过500多年的行业,它在上个世纪20年代消亡又在世纪末重现围绕镖局在中国出现年代的问题,一直有不少争议,《水浒传》中保护"生辰纲"的那些人还不算严格意义上商业化了的保镖。《镖局春秋》的作者古彧认为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个人行为。在他2007年8月出版的这本书里,古彧将保镖在明末出现归为私有经济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明代山西境内重点是大同地区的边墙、城堡的兴筑过程,特别辨析了"大边"、"二边"的概念.本文认为,明代不同时期存在着位置、走向不同的大边和二边,明初的大边、二边应在今内蒙古境内,现存的晋蒙交界处的长城是明嘉靖后形成的新"大边",其位置在明初的二边之内.后代资料中所以出现这种大边、二边颠倒错位的情况,一是正统以后明蒙双方攻防形势的改变,造成明朝防区的大幅收缩;二是成化以后的屡次异地重修边堡造成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朝鲜使臣作为朝鲜士大夫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明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至明中叶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朝鲜朱子学逐渐深入,使得朝鲜"小中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明前期相比,朝鲜使臣开始以从中华学到的价值观念为武器,用批评的眼光来观察思考明代社会。他们通过对明代社会观察与思考,既希望朝鲜王朝引为前车之鉴,更期待着由朝鲜来实现真正的"中华",反映出朝鲜作为东亚的主要朝贡国对自身在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中所处地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历代阐释者众多,蔚为壮观,今人名日"庄学".本文研究明代"庄学",主要考察<庄子>一书在明代的传播,大致分为三期:第一期,明初至中期,程朱理学独尊,<庄子>被视为异端,几父无学者问津.第二期,正德嘉靖时期,王学勃兴,老庄重新引起读书人的兴趣,甚至将老庄语引入科举时文,评点<庄子>,以儒解<庄>,蔚成风气.第三期,晚明至明亡后,对<庄子>的接受,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儒道互补,三教合一,最后则成为遗民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戏是中原文化与贵州山地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然而贵州地戏形成的时间难以确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地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当前,地戏形成的时间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明初说",认为地戏是明初朱元璋征服云南时,征南军士带入贵州,至今有六百年的历史传承;二是"雍乾说",认为地戏最终形成于清代的雍乾年间。然而这两种观点均存在很多的值得探究的疑点。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查以及文化传播的基本线索等途径的综合考察发现,贵州地戏形成更为准确的时间应在明代嘉靖年间。  相似文献   

8.
宗室在明代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满足和适应其文化教育的需要,明政府注重对宗室的文化教育。明代宗室所建的文化教育设施不仅仅专为宗室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所使用,而且惠及儒士、王府护卫子弟及贫民。通过考察其文化教育设施的修建,可剖析明代宗室群体人生价值追求的多元取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政府对宗室社会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9.
明代以降,关学发展至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来说,明代关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继承了张载勇于创造、兼收并蓄的学术传统,以振兴关学为精神指引和责任担当,积极传承张载关学学脉;二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程朱理学,融合周程张朱于一体,思想上时有新见,开创关中学术新局面;三是晚明关学出现心学化的倾向,但就思想特质而言,此时关中学者仍不失关学原有的精神传统和学术立场。因此,关学在明代的新发展,既不可简单等同于一般意义上"关中理学",更不能否定其在整个关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小律是一种历来为人们所忽视的诗体,产生于六朝,但作品后世不传.现存的"小律"最早见于盛唐,兴于中唐,当时主要指绝句,是由律诗减句而来,也有的是古诗律化的结果.宋代至明代,"小律"指的是四韵律诗,到胡震亨时才明确为三韵律诗.历来创作三韵律诗的诗人不少,但是有意识自觉创作并标举之为"小律",则是在明、清时期,到康熙时期达到高峰.小律内容丰富,最多的题材是咏物与咏人,艺术手法上则以虚实相间、情景相生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宋元以降",稼轩风"对明代词坛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在明初",稼轩风"是词坛主要的生态特征之一;在弘、嘉时期",稼轩风"又深刻影响了明词的中兴姿态;在晚明及明清交替时期,"稼轩风"成为词人的一种精神身份,使明词品位与境界有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离州作》诗在诗话中有多个称名,如:"百家夜休"、"百家夜诗"、"百家衣体",分别见于惠洪《冷斋夜话》的各种版本及引述本,今人各种诗话选编本及吴文治主编的《宋诗话全编》仍各袭用,造成该诗称名混乱。该诗正确称名应为"百家衣体",这是"集句诗"的通俗称名。究其混乱的原因,一是形体讹误,二是人们对杂体诗"集句体"的认识不足,以致连误至今。开始产生这一错误的时间可由清代上溯至明代。  相似文献   

13.
清初人士曾说过:"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揭示出锦衣卫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对于厂卫关系,通常认为:"厂势强则卫附之,厂势弱则卫权反气凌其上."可是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就明代锦衣卫的权势演变来看,两百余年间,时敛时张大体可分为六个时期.其权势的消长主要决定于明代帝王对它们的宠信态度,同时,统治集团各派政治力量以及厂卫掌权人物的才干、能力也起很大的作用.但是,不论厂卫关系如何,在明代二百余年的统治中,锦衣卫始终是帝王控制朝政百官的有力工具,起着维护封建专制政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对康斋哲学思想的特色及其意义作了一简要概括,指出康斋思想的特色在于"一禀宋人成说",即严守朱子之矩镬;康斋哲学思想的意义在于其对明代心学有"启明"作用,即其所谓"微康斋,焉得有后时之盛哉".其实,康斋之学乃圣贤之学,其对明代心学之"启明"并非学理上之"启明",而是笃志圣贤之实践.康斋之人格与实践乃康斋哲学思想的特色与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干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性灵"不同于"性情",它是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具有去伦理、反理性、追求绝对自由的意味.晚明时期,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在生产关系上的裂缝,导致知识分子游离国家意志,在文学领域中倡导"独抒性灵",使得"性灵"文学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冲击力,促使明代文坛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自明初至清末五百余年,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程顺则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7.
论明代佛教的三教合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滥觞于汉魏南北朝的佛教三教合一说到明代发展至高潮。明 代名僧元贤以“教必归理”的宗教观为指导论证了“三教一理”说,拉开了明代三教合一思 潮的序幕;被称为“明代四大高僧”的*$宏、真可、德清及智旭则同倡“三教同源”论,共 同把这一思潮推向高峰。明代诸僧的三教合一说均表现出扬佛教而抑儒道的特点,从而扭转 了宋代佛教表现出的对儒道二教的屈从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唐代佛教的理论优越感 。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无疑存在于明代社会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8.
白族"三道茶"早已如雷贯耳,但真正品味白族"三道茶",还是不久前的云南大理之行。大理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起源于唐初,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白族家庭多爱饮烤  相似文献   

19.
一二之辩与方以智三教合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三教合一达到顶峰,方以智亦预其流.他利用一和二的辩证关系表达了一个圆融的体系,三教皆含摄于其下.方以智认为,"二非定二,二本是一;一不住一,一即是二",一二之间圆融无碍.儒家的"一以贯之",佛家的"三谛",道家的"无知知"及"无为而无不为",都是这个体系的具体表现,从这个意义上三家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来平遥古城的游客,如果只有一天的时间,大都是在城墙上、县衙里转转,参观一下目升昌票号,再进个当铺和镖局,然后在明清街满耳"平遥牛肉"的叫喊声中匆匆离去。很少有一日游的游客喜欢这座古城的。如果你有两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在去过票号、镖局、当铺等收费的景点之后,多花点时间在古城的老街老巷中走走,平遥就会让你看到它古老而不平凡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