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能够创造超额价值,原因在于:价值不是抽象劳动而是货币,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超额货币收入;先进科学技术能创造超额货币收入,在于它所开发出的新产品、新服务平均价格(价值)高,具有排它性和独占性,可获取超额收入和垄断收入;可以提高商品的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成本费用,从而增加纯收入.科学技术创造超额价值的定量计算,只能用货币计量,不能用劳动时间计量.计量方法有事后实际计量法和事前测算法,其中事前测算法主要采用收益现值法,市场比较法和重置成本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消费者均衡模型没有对收入进行细化,其效用函数只体现商品的效用,收入则没有直接进入效用函数,而是体现在预算约束条件里,造成“均衡等式矛盾”的漏洞。为推出更加合理的消费者均衡等式,将传统模型中的收入细化为总收入、剩余收入和实际支出3部分,将剩余收入引入效用函数,运用条件极值法建立修正的消费者均衡模型。研究结论认为,传统的消费者均衡模型是修正的消费者均衡模型的一个特例,运用修正的消费者均衡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的边际效用,也可以为宏观经济现象提供微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货币滞存法对广东2003—2011年间的超额货币情况进行测算,进而运用平稳性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等方法对超额货币和实体经济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广东省超额货币与实体经济存在反向的协整关系,当超额货币上升(下降)1%时,实体经济会下降(上升)0.6%左右,因此,应当关注超额货币对实体经济产生的长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旅游具有空间流动特性,这种特性能够将财富由富裕的地区带向贫困的地区,从而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以Barro和Sala-i-Martin的收敛假说为理论基础,以甘肃省为案例地,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了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省内14个市州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2001-2011年间,甘肃省内经济增长呈发散态势,旅游业发展对甘肃省内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具有积极影响;不考虑旅游收入因素的影响时,甘肃省内市州间经济增长以每年3.48%的速度趋于发散;考虑旅游收入因素后,省内市州间经济增长以每年1.39%的速度相互趋同。因此,旅游业发展对缩小甘肃省内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省内经济均衡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基于货币职能的理论视角,利用边界检验法、基于ARDL法的协整估计对转型时期的中国货币结构函数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实际产出、股票市场收益率、通胀预期、人民币汇率以及非国有经济比重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结构的长期Granger原因,而执行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各经济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中误差修正项系数并不显著。为此,央行在对货币总量进行调控时,其中介目标体系应将各种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资产价格纳入其中,引导货币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个人可支配收入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在促进旅游人数增长上和提高旅游总收入上,增加农村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要比增加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中间产品种数扩大型内生经济增长Romer模型中添加人力资本变量,并在修正产品开发成本不变和生产成本不变的假定基础上,导出一个内生增长稳态解。解的政策含义指出人力资本投入或教育部门的效率及资源投入在提高消费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中的重要作用。模型还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给出最优人力资本配置比例。  相似文献   

8.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民收入的现状:增幅连年下降,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持续减缓,收入增长更加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探讨了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农业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增长下降,生产经营分散,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城市化滞后,农业发展环境恶劣,农产品产销脱节.据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狠抓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增收突破口;营造宽松环境,为增收提供各种便利;更新观念,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产销衔接.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的经济增长收敛效应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arro和Sala-i-Martin的收敛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面板模型探讨了甘肃省人口流动对其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09年,甘肃经济增长呈收敛趋势,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具有积极影响:不考虑人口流动因素甘肃经济增长以每年4.18%的速度趋向稳态水平,半程收敛时间为17年;考虑人口流动因素的影响后,省内各市州经济增长以5.69%的速度相互趋同,半程收敛时间缩短为12年,说明人口流动加快了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德州市200多家农资流通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农资价格上涨速度超过了农产品价格上涨速度,导致农民利润空间缩窄.而中间流通企业仍然维持在盈亏平衡状态,并没有在化肥价格上涨中获得超额的利润.同时,流通企业流通成本费用较高,流通体系不健全、效率低下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农业、能源和农资3方面的关系,稳定农资价格和构建以连锁农资超市为代表的现代农资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键字     
虚拟货币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十四个部委联合印发通知,严厉禁止虚拟货币买实物,防范虚拟货币冲击现实经济金融秩序。在中国,"虚拟货币"已经与现实货币存在一定的"单向兑换"关系,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财产属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虚拟货币不下十种,如 Q 币、联众豆豆、盛大点券等。据估计,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规模,并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实证研究中国31个省市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至2008年期间的收敛问题 东部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后呈σ收敛,而中西部地区则在2006年后呈发散状态 从γ系数看,该值在东部地区下降速度比较缓慢,而中西部地区下降非常明显,城镇居民收入收敛速度则比较快。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合理与否对经济影响较大 ,因此如何保持一个合理的货币供给水平 ,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一般地说 ,财政收入减少、国际资本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增大 ,会增加货币供给 ;如果用货币以外的资产来替代货币资产 ,则会通过改善货币乘数而增加货币供给 ;金融创新通过改变货币层次结构、货币数量和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内外均衡协调状况 ,由利率和汇率的组合结构状况及其水平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货币当局2002-2012年资产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货币当局的资产增长动态机制,以期能够甄别其动态演进路径.实证结果认为,近些年来,我国货币当局月度资产的增长动态强势,但月度增长率极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并且资产的急剧扩张主要是由我国外汇储备剧增所致,衍生了资产的国内外地域分布不均衡问题,加剧了资产管理的国际风险;另外,月度资产水平值具有非平稳性,而其一阶差分值具有平稳性,其演化动态路径遵循ARMA(2,4)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推出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业务已一年有余,一年多的市场运行表明,两国的货币交易额增长迅速,并呈现平稳发展之势。尽管如此,两国的货币交易依然面临着货币交易量的相对有限性和汇率形成机制未能脱“美元锚”的“量价难题”。这一难题的形成与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人民币的非完全自由兑换、企业的客户需求比较有限以及做市商数量有限等因素相关。今后如何打破这些难题,促进中日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两国的智慧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重庆市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的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以及入境旅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将耗竭性资源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讨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在平衡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的必要条件,即物质产品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与时间贴现率之比应满足一定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检验发现,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物质产品部门的产出弹性会对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产生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重庆市旅游收入和GDP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VAR模型,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检验,对重庆市旅游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旅游收入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经济增长是引起旅游收入增加的原因,而旅游收入增加并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显著原因;(3)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产生正面影响,而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却有一定的滞后期,在短时期内会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负面影响;(4)经济增长促进旅游收入增加的作用力远大于旅游收入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力。针对以上结论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藏区农牧民持续增收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考量指标,旅游扶贫是藏区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旅游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现实情况,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旅游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水平取决于旅游者数量而非旅游总收入。针对结论,文章从加大宣传、深度挖掘文化和产品、增强农牧民参与能力和大力发展大众旅游增加游客数量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旅游扶贫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和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直接估计法,从膳食多样性、总热量、蛋白质与脂肪供热比四个指标检验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类型和营养的关系。研究表明:总收入对膳食多样性、热量、蛋白质供热比、脂肪供热比均呈正相关;随着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的增加,居民膳食多样性指数和营养指标均下降;种植业生产收入占家庭农业收入比重与膳食多样性指数、脂肪供热比成反比,与蛋白质供热比成正比;渔业生产收入比重与热量成正比;果蔬业生产收入比重与热量成反比,与蛋白质供热比成正比。促进农村居民总收入增长,拓展非农收入空间,并辅以营养知识普及和消费政策引导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改善农村居民营养状况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