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是诗人们灵魂深处吟唱的歌谣,是中国俄侨作品中一簇耀眼的奇葩,它折射出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对第二故乡的感念;诉说了离家的乡愁,也赞美了俄罗斯民族。文章从心理学视角运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中国俄罗斯侨民诗歌进行解读,阐释漂泊异国的中国俄侨诗人无意识创作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瓦西里.别列列申诗歌的中国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瓦西里.别列列申是中国俄罗斯侨民作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游历了中国的江河山川,其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情和景、中国的人和事、中国的理和思,其创作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作品中常常用中国特有的元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情调.  相似文献   

3.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中许多诗人和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创作了大量以他们所在的侨居国--中国为创作背景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描写中国东北大自然,有的反映中国社会生活,有的介绍中国文化等等.本文主要研究薇拉·孔德拉托维奇·西多洛娃小说<黄包车夫>的时代背景并对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20世纪俄语文学的组成部分,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显示出与苏联国内文学迥异的风格特征,而且作家人数之多、创作成就之大,为世人瞩目。通过对俄罗斯侨民文学三次浪潮的成因和成就的梳理,揭示俄罗斯侨民文学与苏联本土文学的根本不同在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界定。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同于苏俄文学的品格为:不满当时国家的社会制度或文化政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尊重传统,接受异域文化。伴随着俄罗斯侨民文学回归的欢乐景象,其消亡是必然的。侨民在侨居地不可能创建自己的文化,侨居地仅仅是保留个别侨民作家及其创作的地方,没有读者的艺术家注定会成为愤世嫉俗的孤独者。境外俄罗斯文学的回归可能成为俄罗斯侨民文学终结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丁善德的钢琴组曲《春之旅》,在探索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作者介绍了此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创作动机;其次针对丁先生个人对创作道路的探询,指出了此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全曲多角度的分析,阐述了此曲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最后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与它同一时期产生的其他钢琴作品的不同风格,更进一步指出了《春之旅》这部钢琴组曲在探索创作具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发展道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当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研究俄侨女诗人的创作"共性"特征,并在此框架下就其作品的题材和女性形象等加以分析。首先,根据《松花江畔紫丁香》一书中收寻的作品剖析女诗人创作的普遍题材;其次,在此基础上,解析大量作品中彰显的艺术特色;最后,又着重解读女诗人笔下的女诗人形象,进而挖掘俄侨作品中的共性和个性,努力找寻女诗人作品中独到之处,进而阐述俄侨女诗人作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阿尔弗雷德&#183;黑多克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充满着对俄罗斯命运的担忧、对俄罗斯侨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百姓命运的理解与同情,并且蕴含着对中国文化的谙熟与钟爱。作家通过作品感人的情节、独特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来自中俄两个不同民族人们的共同处境,以特有的文笔真实、细腻地展现了东北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世界的活动。小说《满洲公主》是黑多克的代表作.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他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哈尔滨俄侨文学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哈尔滨著名俄侨诗人佩列列申及其创作、思想状态与关注情怀,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梅娘的创作独具风格。20世纪40年代她的作品对传统女性观表现出微妙的赞许;她女性主义思想源于其颇富传奇色彩的父亲及家庭教育,不足与尴尬处则补以女性关怀意识;作为东北沦陷区的作家,注定她写作中“侨民”意识及“超然”的风格形成。总之,“南玲北梅”———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的梅娘在她如彗星般的创作生涯里,以其不同寻常别具风格的作品赢得当时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瓦列里·别列列申是俄罗斯侨民作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诗人在中国生活了多年,游历了中国许多的地方,深爱着中国的文化[1]。他的中国题材的诗歌里内容涉及了中国的人和物,中国的民俗风情。其思想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经常用中国人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作为俄罗斯人他又传承着俄罗斯文化,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使诗人的诗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林纾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末停滞凝固的小说艺术模式,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是近代较早有意识地借鉴西方小说艺术的作家,大大拓宽了爱情小说的艺术领域.其独具特色的"技击小说"为后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他的小说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部分作品堪称文言小说的精品.  相似文献   

13.
韩邦庆的文言短篇小说《太仙漫稿》诸篇,在《海上奇书》中连载,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大众接受方式,读者在接受过程的被动与能动昭示了晚清中国小说的接受美学。他的"出新"、"独造"的美学追求,反映为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别样翻新、对传统题材的另类书写,他在世故人情中突破寻常情理塑造女性形象,将致力写实的小说与注重隐喻的寓言融合,在实践中构建了属于韩邦庆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4.
普希金来到中国已有110年的历史,他的名字、故事、作品和精神也成为中国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中国人"普希金情结"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中国近年来普希金研究的特点、焦点和危机是什么?中国普希金研究的趋势是什么?针对这些疑问,我国知名普希金研究专家张铁夫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韩国古代小说中的大量神怪情节,一方面有着深厚的本国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包蕴了丰富的中国因素。这种中国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国文学影像的存在;二是中国儒家思想因素的渗透。从这些神怪情节所包含的中国因素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对韩国文学创作影响之大,同时也可以看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之深,韩国古代文人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造诣之深。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俄罗斯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兴趣愈加浓厚。目前,俄罗斯的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及其思想以及中俄关系等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了解俄罗斯学界研究中国的情况和相关信息,可以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研究中国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东渐,佛经故事随佛典汉译等途径流播中土,产生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笑话。这些深受佛经故事濡染刻烙的笑话,印证了梵汉交融给民间文学带来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歌德孩提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看 ,歌德虽未到过中国 ,但受文化迁徙的影响 ,仍然具有较深刻的中国意象 ,这种意象一方面对他的创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产生过积极意义。也正因为他未曾到过中国 ,所以他的所谓中国意象只不过是表面的、片面的和不完整的 ,系“不完全文化迁徙”所致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的艺术创作不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体现,还受到西方文艺的深刻影响.而其描写的复仇情节,则是西方文艺的思想元素和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小说写作手法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新诗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以小说、散文名世的,诗论是他作为编辑、读者的副业,却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沈从文的诗论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诗人的人格修养;可以概括为本体论、创作论、诗史诗人论三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都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思考和独特的诗学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