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蒙古贞胡尔沁说书艺术,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蒙古贞地区也曾一度成为胡尔沁说书艺术的传播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胡尔沁说书文化现在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蒙古贞胡尔沁说书艺术保护形势严峻。针对其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保护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蒙古贞胡尔沁说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及藏传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对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是喜玛拉雅地区建筑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其建筑既借鉴了印度建筑的风格,又有其本身独特的样式。由于历史上尼泊尔与西藏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关系和密切交往,所以,尼泊尔宗教建筑对藏传佛教文化圈建筑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吉祥多门塔为例,试图通过加德满都谷地建筑艺术对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类型和装饰艺术的影响,探讨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与尼泊尔宗教建筑艺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概况,并总结了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12世纪末到14世纪中期藏传佛教的东传韦明元朝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很多学者对此大都从藏传佛教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这一角度作出了很有见地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藏传佛教发展史的角度,通过阐述藏传佛教传入汉蒙之地及其历史特点,欲以阐明这一时期西藏文明东向发展的轨...  相似文献   

6.
赤峰地区现正常使用和基本保护的藏传佛教寺庙有29所。赤峰市境内藏传佛教进驻历史悠久,个别寺庙可追溯至辽代。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大体分为3种:一种是“汉式”;一种是“西藏式”;一种是“汉藏混合式”。藏传佛教在赤峰地区影响久远,寺庙是赤峰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承传、发扬的场所,是各族信众精神寄托的圣地。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维护信众的合法权益,是赤峰市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宁玛派典籍和敦煌古藏文P.T.996号文献,有证据显示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在传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受苯教以及藏传佛教等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宗教群体,并于吐蕃末期传播到安多藏区之今青海贵德、尖扎等地区,从而为藏传佛教初传安多藏区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时期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青甘宁地区藏传佛教由于得到封建王朝的扶植,在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不断发展,对该地区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蒙古化”的藏传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取代萨满教成为这一地区的主流信仰,藏传佛教文化已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对蒙古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至今在我省藏、土、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其影响之一是至今仍保持着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存在于这些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中,而且主要还在民间。1991年元月,笔者参加省直属机关赴尖扎县工作队,在该县多加乡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顺便对这里的民间宗教活动情况做了初步调查。该乡的民间宗教活动带有普遍性,通过它可以窥见全省信仰藏传佛教地区民间宗教活动的一般情况,故将调查所得整理成文,供有关部门和宗教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明朝建立之初,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虽未中断,但并没有立刻形成高峰。只是到了永乐时期,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才出现传播兴盛的局面。永乐时期,藏传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自身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传入西藏。在吐蕃赞普和王室的大力支持下,没有被吐蕃贵族大臣们的一次次禁佛运动所扼杀,也没有被吐蕃本土宗教苯教所挤垮,最终登上了吐蕃社会正统宗教的地位,赢得了很高的礼遇和崇高的地位,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吐蕃佛教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元代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贯穿于自唐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的始终。唐初,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汉地佛教传播到了吐蕃,曾一度成为吐蕃佛教的主流。因此,藏传佛教前弘期,主要是汉地佛教影响了藏传佛教。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是在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西藏地方统治者和中央王朝的密切接触,藏传佛教便大量流传到了内地,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了汉地佛教的诸多层面,并受到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汉地许多人士的青睐。据此,藏传佛教后弘期,主要是藏传佛教影响了汉地佛教。  相似文献   

14.
从整体看,藏传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还保留了原始苯教中的许多重要思想,从而在民间传说、伦理风俗、信仰体系、宗教仪轨等诸多层面带有雪域高原的鲜明印记,成为最具地缘特征和神权政治特质的宗教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价值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藏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目前对藏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多集中在反映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实体性景观上 ,而对各种景观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开发不够。本文从旅游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出发 ,探讨如何挖掘藏传佛教的旅游文化价值 ,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的藏区旅游文化品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参阅大量的汉、蒙、藏文文献史料,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明末清初新疆蒙古藏传佛教的情况。其中详细叙述藏传佛教在新疆卫拉特蒙古传播发展之进程。同时也阐述新疆卫拉特蒙古联盟围绕藏传佛教格鲁派而在青藏高原展开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擦擦”是藏传佛教的一种艺术品。“擦擦”与佛塔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西藏佛塔塔腔内装藏“擦擦”的这一习俗源自古印度佛塔内盛放佛教圣物的宗教礼俗。“擦擦”在西藏的制作和供奉十分普遍,是藏传佛教佛塔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大开发中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面 ,会能有效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功能 ;但同时 ,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还仍旧存在。因此 ,加强政策引导与宗教的自我调整相结合是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兼具出版文化功能,它是藏传佛教文化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特殊的形态。文章从藏传佛教寺院的佛典翻译、典籍出版、文化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