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2014年湖北省武穴市民政局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范适度、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开通"12349居家养老服务热线",为城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对接。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2012年初,省政府将"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的要求,2012年12月6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率领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调研了武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养老热点问题作出安排部署。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专题听取了省民政厅关于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对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政府办公厅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2013年1月17日,湖北省政府在武汉召开了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会,会议对加快发展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5,(5):52-52
针对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这一新课题,青岛市市北区自2004年3月份通过分析论证,推出了政府“买单”为部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新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起草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北政民发[2004]48号)、《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操作方案(试行)》(北政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上海市通过构建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机构养老服务为辅的养老服务格局,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医疗护理和保健服务、社会帮助与精神慰籍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为此,需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连贯性、提高服务队伍素质、健全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完善制度 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 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去年,北京市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10个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统一试点工作.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出台了<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试点区内具有北京市户口、年满60周岁、符合高龄、低收入、纯老年户等条件的老年人,可享受50-250元的养老服务补贴,此项政策惠及18万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贾振波 《社会福利》2008,(10):45-45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养老服务形势,市南区注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与此同时,针对如何开发、挖掘和利用养老服务机构资源,把日间照料中心建在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养老机构的设施和人力资源,既减少了经费投入,又使养老服务机构的富余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3):113-116
居家养老就是综合运用社会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是融合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市场、政府共同参与的一种多元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部分公共服务的属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价值功能,对居家养老社会组织进行监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培育专业性的居家养老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3,(8):47-49
近年来,湖北省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幸福湖北"建设重要内容,省政府连续5年将城乡"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和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截止目前,全省城乡养老机构已达2572个,养老床位总数23.6万张,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52个,农村老  相似文献   

9.
江西龙南县根据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多形式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准。重点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文章,探索性地实施多形式居家养老模式。之一:“家庭自助式”。在低保户家庭中,由乡镇、社区居委会定好标准、草拟好条件,并负责聘任有一定劳动能力、外出就业困难的家庭人员开展自助协议式居家养老服务,用这种模式来解决高龄困难老人居家养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全国全面展开,但其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多数从业人员未掌握为老年人服务的价值伦理和专业方法,制约了居家养老模式的全面推进,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能够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促进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秉持并践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掌握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够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杭州市近期实施了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和需求评估办法,养老机构服务和国办养老机构准入评估办法(简称为“两标准两办法”)。  相似文献   

12.
韩振秋 《社会福利》2010,(10):42-4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凸显五大障碍 之一:观念障碍 社区居家养老与传统家庭养老有着本质的区别,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必然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一些阻力,只有通过积极宣传倡导,才能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6,(4):28-29
上海市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服务队伍远不能满足需求、社会力量参与程度有待提升等发展瓶颈,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从推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化布局,促进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化发展,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及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12,(4):14-14
河北省从最弱势、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下大力抓突破、抓创新、建体系、广覆盖,多模式构建"9073"的养老格局:即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90%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推进"多院合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是河北省对公办示范性养老服务模式的一个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养老机构不断壮大,社区养老网络普遍构筑,居家养老全面推进,服务队伍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中因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九江市浔阳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并重,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并进,社会关怀与社区服务并行,通过打造"机构养老、专业服务、社区照料、邻里互助、协会维权""五位一体"的养老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新路子,2005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试点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通过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对比,找出中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渠道投入的范围和层次的差距;在实证研究方面,选取广州现行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的有代表性的区域、街道,了解现行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的现状及不足,以期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现实依据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13,(8):28-30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通过强化社区涉老性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为3%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服务,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十二五"上海确立了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人数43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0  相似文献   

19.
戴晓玉 《社会福利》2014,(10):28-30
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为破解养老服务难题,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泰州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回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建议应从“八个强化”入手,着力发挥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让全市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11,(11):60-60
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2011年4月,杭州市制定出台了《杭州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试行)》、《杭州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试行)》、(《杭州市养老机构服务标准(试行)》、《杭州市国办养老机构准入评估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