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是1996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最新学科目录建设的新专业。该专业的目的是培养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应用人才。 南京大学中文系素有语言学研究的传统,建国后有方光焘、黄淬伯、洪诚、黄景欣、施文涛等著名语言学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语言学人才。进入新时期以来,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在原来普通语言学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汉语和汉语史专业的硕士点、汉语史专业的博士点。1996年,原现代汉语和汉语史专业合并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点),并同时建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课程和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针对目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中小学语文师资培养和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校中文系教师申小龙著《汉语人文精神论》最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申小龙撰写的文化语言学系列著作中已出版的第五种。作者在对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语言学进行文化反思的基础上,系统而又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语文研究的人文主义传统和汉语的文化积淀,探讨了汉语与汉民族自然观、时空观、哲学意识、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通约  相似文献   

4.
试论汉语文教育民族性的凸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汉语文教育的民族性却在逐渐地丢失或淡化,其发展也因此陷入了困惑之中.本文立足于社会语言学,从社会发展、个体成长、汉语文学科自身三个方面论述了凸现语文教育民族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特殊语音研究可以丰富汉语史和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语文教育、广播电视播音、古籍整理和出版,特别是对汉语语音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汉语特殊读音是汉语汉字发展的见证,蕴涵着丰富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特殊读音的处理应该在三个前提下进行:一是研究古今语音演变规律;二是调查实际语音情况;三是要根据不同特殊读音形成的情况予以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6.
徐德宽教授     
徐德宽,男,汉族,1968年出生,山东德州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先后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和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教授。2010年—2011年受国家汉办和鲁东大学委派赴法国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现任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研究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中国汉英比较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7.
当代语言学家马庆株先生,1942年生于天津静海。他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1981年到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南开语言学刊》主编、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学术委员,《汉语学报》、《汉语学习》、《东方语言学》编委,《现代语文》顾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8.
动态词汇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言学学科。文章重点介绍了葛本仪先生的动态词汇学理论,并分别从共时动态和历时动态两个角度,同时结合汉语词汇史的个案研究,从选题、框架设计、分析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这一理论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语体领先”说,最早由澳门学者程祥徽教授提出,该说发表近二十年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印证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程氏的论述中,引发出诸多理论联想:语体领先的哲学阐释;语体视野下的语用学;汉语语言学的语体转向;语体领先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谭汝为,原籍广东新会,1945年生于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天津市修辞语用学会会长等学术职务。出版主要学术著述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普及性文章数百篇。谭汝为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汉语修辞学、词汇语义学、民俗语言与地域文化、语文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例证分析 ,从汉民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出发 ,探讨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外交是国家行为,每个国家的外交都带有鲜明的本国文化特色,中国也不例外.周恩来总理是当代中国外交之父.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公报"签署两件典型事件生动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和而不同、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外交风格,从总理对这两项重大外交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色,特别是中华文化中"和"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汉语比喻与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语言具有双向互动性,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哲学观,制约着该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摹写。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基因对句法单位的象似组合,汉语比喻辞格的生成都具有某种编程式的钳控。汉语比喻的构建、喻体取舍、喻点的多"边"二"柄",无不潜存着丰富的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训诂学的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语义裁断,决定取舍,避免盲从;还可以在疏通文意、阐述语法、分析文本结构、阐明修辞、说明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古时的典章制度方面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日本俳句促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形成了“汉俳”等诗歌形式.但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使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汉俳在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不一样的诗坛风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1832-1851年发行于广州等地的综合性英文月刊。这份刊物不仅报道时政新闻,而且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学术论文,在西方学术界重构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它所发表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文章对中国传统史学著作和19世纪中期以前天主教传教士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念提出质疑,发表了众多评论中国史学著作和西方学术界的中国历史研究著作的文章,主张重写中国史,就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该刊还将一些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作了翻译或评介。这些,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菜肴英译与中国饮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义、使用原料、烹饪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19.
基督宗教在中国本土进程中的权威建构与《圣经》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布离不开基督宗教权威在汉语世界中的建构。而基督宗教权威的建构实际上意味着来自异域的《圣经》符号资本如何与汉语进行“象征性运作”,也就是说基督宗教权威的确立是与《圣经》汉译紧密相联的。《圣经》汉译历经千余年,已然在中国文化变迁中构成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并以文化资本的形式作用于基督宗教权威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汉语谐音现象及其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汉语谐音与民族特征的关系,可以拓展词源学的范畴,使汉语发挥更好的交际功能,也给人文学家提供一点资料,促进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