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一个老乡在一家私营的机床厂打工,每次见着,他都是一手的黑油灰。他说:“特别难洗。但只要回家见老娘,我都是拼命洗干净了再回去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的妈妈只知道他在县城打工,但不知道他有多苦。他每天要上十几个小时的班,做的全是重体力活。第一个月送钱回家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剑歌 《当代老年》2007,(2):32-33
他是一位处在生活底层的平民,却做了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事情。从1979年到今,他已默默收留求助了391名流浪儿。如今,他已年过花甲,还靠微薄的打工收入继续着这份爱心“事业”。  相似文献   

3.
欢欢倒退两步,挣脱出小手,又看了一眼这个陌生女人,转身扑进养母屈叶辉怀里……打工夫妇花钱买个乖女儿2004年4月的一天,在广东东莞打工、38岁的汪学球、屈叶辉夫妇在自己租住的小屋里等来了一个叫杨艳的女人。杨艳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左右大的女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汪学球交给对方  相似文献   

4.
一份既看不到任何希望又得不到一丝回报的爱,她整整坚持和付出了30年。30年来,她一直不离不弃、嘴对嘴地喂养一个和她毫无血缘关系捡来的残疾女婴。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最美母亲”。她——就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58岁的农妇王均秀。1985年3月16目的傍晚,王均秀的丈夫曹宗恋开着拖拉机给供销社送酱油,返回途中,借着车灯微弱的光亮,他看到路旁有一个纸箱。曹宗恋停下车走近纸箱,发现纸箱里面有一个用小被子包裹着的、奄奄一息的女婴。当时天色已黑,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曹宗恋担心女婴被野兽叼走或被冻死,善良的他就把女婴抱回了家。  相似文献   

5.
刘晗 《职业》2010,(1):74-75
先是海外求学回来在国内打工,后在事业辉煌之时脱身再度奔赴海外到非洲安哥拉做人力资源管理……“面人无数”的职场经历让他意识到“面试”这一步的关键。于是,他决定给职场人办一件大事,扫清他们在职场第一步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职业》2011,(19):73-73
6月7日,成都,“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梁实又上考场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1983年,高考预考名落孙山后,他连续5年报名参加高考,遗憾的是,都没有考上。上世纪90年代,他辗转在内江、乐山和成都打零工,修过机械、砍过木材、做过服装生意,卖过电视机。唯一不变的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复习,每年准时到当地招办报名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7.
做一个塑料工仔的不寻之梦 谭雪飞先生1978年出生在贵港市一‘个农村家庭里,由于家境困难,初中没有毕业就到了舅舅开的一家塑料小厂做了一名“小工仔”。“当时家里非常困难,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活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相似文献   

8.
放弃上大学,小伙要去卖房子 1990年10月,陈曦出生于四川武胜县万隆镇.7岁时,他刚上小学,爸爸便去了重庆打工,可每年所挣的钱仍无法供两个孩子上学.就这样,哥哥陈浩上完初中后,主动提出要和爸爸一起去打工. 当时陈浩已被广安一所重点高中录取,可他撕掉了录取通知书,并叮嘱弟弟说:“好好读书,哥哥往后供你上大学.”然而,2009年高考,陈曦只考上了一所三本学校.尽管一家人都很高兴,但陈浩很快发现弟弟脸上有几分落寞:“哥,我不打算上大学了……”陈浩大吃一惊:“没发烧吧,你说什么胡话?”于是陈曦对哥哥吐露心声说:“去上一所三本大学,往后毕业,工作会很难找,还是要四处去打工,这几年不就白上了吗?”  相似文献   

9.
刘玉刚     
《中外书摘》2014,(2):107-108
刘玉刚是镇北街人,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去了广东打工。他在东莞一家名叫“裕元”的鞋厂打工,先在车间当了一名操作工,在流水线上用小锤子砸鞋底。凭着勤奋,第二年就被厂领导看中,选为储备干部。这十多年,他当过车间组长、主管、科长,一直做到生产车间课长。2003年,他被公司派往印度尼西亚等国,负责新厂的管理,完成了从出“农门”进“城门”,再出“国门”的三级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高管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7天所有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  相似文献   

11.
遇到一位坐怀不乱的男人,问到原因,他说:“她那人的确是聪明。”随后,他举了“聪明”的例子。两人是在深圳打工时认识的,结婚后,他回省城打工,老婆则回农村婆家生孩子。分居两地,她独自与婚前从未谋面的公婆一处生活,南方人受不了干燥的气候,连续流了一个月鼻血。有人问:“她不会埋怨你吗?”他得意地摇摇头,她从不抱怨赚得少、压力大,在我提到时她还劝解:“我们需要那么多钱干吗?”这位丈夫打趣,“原本我就急,她再抱怨我可怎么活?”说话间,脸上露出对妻子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2.
君生我未生     
我是个孤儿,也许是重男轻女的结果,也许是男欢女爱又不能负责的产物。是哲野把我拣回家的。那年他落实政策自农村回城,在车站的垃圾堆边看见了我,一个漂亮的,安静的小女婴,许多人围着,他上前,那女婴对他粲然一笑。他给了我一个家,还给了我一个美丽的名字,陶天。后来他  相似文献   

13.
不爱说话的玉玉 7岁的玉玉(化名)婴儿时被送入福利院生活,3岁接受唇腭裂手术,但因腭裂缺损严重,仍有一个缺口没有修复;6岁被送入寄养家庭生活,当时还有另一名与他同龄的福利院男孩波波(化名)与他一起在同一个家庭生活。但半年后,波波被外国家庭收养,这个家庭只剩下玉玉一个小孩。玉玉在院舍生活的时候基本都不说话,来到家庭后,情况稍有好转,但起色不大,只会简单地以“嗯”、“哦”、“知道”等短语回应别人,不主动与人交往,爱好单一,只爱看电视。  相似文献   

14.
红粉泪     
红粉泪文/芊芊,燕晓山那一年,我为一个书商林打工。书商买到一个书号,组好稿子找一家印刷厂印出来,就在某酒店租一间客房,按他自己的发行渠道往外批书。我们三个为他打工的人其实都是他的熟人。一天下午没有客户上门,我们坐在房间正聊大。“林在吗?”随着声音,个...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员工,他辞职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亲自致电挽留,给他一个微软史无前例的终身荣誉总裁称号;为了他。网游大鳄陈天桥不惜动用两大武器:“金手铐”和“金降落伞”;不用他开口.便有人主动以10亿天价盛情邀请他“转会”。他就是“中国第一打工皇帝”唐骏。  相似文献   

16.
资讯     
“克隆女婴”是真的吗? 此前宣称已经克隆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的Clonaid组织表示,他们培育的世界上第二个克隆女婴在某个北欧国家诞生,其“父母”是一对荷兰女同性恋者。 C1onaid组织是由Raelians教的创始人沃利霍恩,又名雷尔创立的,据信该教在全球有55000名信徒,雷尔表示他认为克隆技术是实现人类生命永恒的  相似文献   

17.
他曾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打工仔。当年,他从家里勇敢地走出去打工时,刚刚14岁,小学还没毕业,身高不到1.5米;他曾多次在打工的路上落得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第二次出省打工时,他仅有9.2元钱路费,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起……可如今他居然成了亿万富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欣然题词称他为“中国第一打  相似文献   

18.
刘杰 《老年人》2005,(3):12-13
在成都打工的李世成,3年 前救下了因失恋而跳河寻死的杨桂芝。这段“英雄救美”的故事,成就了他们的婚姻,并很快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然而,李世成不久就从杨桂芝的手机上发现了秘密:妻子与前男友仍然藕断丝连。更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儿子与自己有一种莫名 的生疏感,而且每当他逗儿子玩的时候,妻子都以一种怪怪的眼光看着他。 眼看儿子一天天长 大,李世成反倒觉得跟自己一点都不相像,心里的疑问在不断增加。夫妻感情嘛,也好像越来越生疏,一说话就吵架。为了息事宁人,他带着孩子离开成都,回到老家眉山和父母同住,自己做点水果生意营生。每当想…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事情,即便是许多年后,我们也是难以对它做出对错与否的判断。不过,对于涉世之初的女孩来说,她做的决定是对的。去年寒假,我第一次坐火车去南方打工。途中上来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我的旁边,他包装得无可挑剔,领带上别着一个漂亮领夹,小指上戴着一枚暗红宝石戒指,根据我一贯的社会经验,这种大款多半是徒有其表,于是我扭过脸,观看窗外景色。当我再次转过头,他正挺着胸、端正地坐在那儿读一份英文画报,这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他似乎觉察到了,便将报纸放下:“你懂英语吗?小姐。”“懂一点儿。”“这份画报很有意思。”他将画…  相似文献   

20.
湘乡市育乡南坪村彭绍清,在外出打工的人潮中并不起眼,但是他的孝心与打工同行的故事却感人至深。彭绍清的父母共生育了5个儿女,他排行第三,今年30来岁。在彭绍清的记忆里,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父母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几十年来都是在拖着多病的身子勤扒苦做。他怜惜父母,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混出点名堂来,让父母能够享享清福。为此,他刻苦读书,考上了中专。1983年中专毕业,他被分配到湘潭市电石厂工作。端上了“铁饭碗”,有了一份工资,他想从此之后可以好好地孝敬父母了。没想到世事多变,到了90年代,他工作的厂子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