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明转型时期的中国理论思维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文明是第一个影响和支配了全世界的人类文明形态,但不是所有民族共享的文明形态。信息—生态文明将是全人类共享的第一个文明形态。现在,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信息—生态文明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次文明转型中,如何规划我国的理论思维建设极为重要。我们必须以建设信息—生态文明为参照系,重新解读马克思,解读当代世界的实际演进,重读、改造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集聚,应包括自然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和人文生态文明三重形态,内含自然、社会和精神三重价值的和谐。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开始进入信息文明发展阶段.前三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物质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而后一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信息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与前三种文明形态质的区别,不仅在技术系统的考察上存在物质与信息之别,而且在观念系统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即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可以这样说,从技术系统来看,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了信息文明;从社会系统来看,人类由区域化文明进入了全球化文明;从观念系统来看,人类由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与文明进化相随的"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渔猎文明时期的基本相适应,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冲突以致产生生态危机问题;另一方面,揭示了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引发哲学发展的"生态哲学"转向,文化发展的"生态文化"转向.源于自然科学技术的生态观全面渗透和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反思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以来的实践成果为实践依据。科学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的形态,和谐是其核心价值理念.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世界和谐、社会和谐和个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生态文明追求和谐也就是在追求人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历经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到工业文明(黑色文明)至生态文明(绿色文明),每个文明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技术体系---作支撑。从文明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上看,人类的自然观和技术价值观形态决定了技术发展的状态,技术发展又对人类文明的转向起到关键作用。黄色文明是一种原色技术弱势,自然强势,人与自然朴素和谐的文明形态;黑色文明是一种灰色技术强势,自然弱势,人与自然对立的文明形态;绿色文明则是绿色技术与自然协调互补,有机和谐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工业文明的继承,而且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在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端与缺陷的同时,还应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社会的持续发展,这就决定了生态文明具有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水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基本形态。水既是农业文明产生的动因,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命脉;漫长的农业社会史始终是围绕着水这个主题展开的。水也是工业文明产生的重要机制,以水电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先驱;水在工业文明中的双重变奏,也使人类反省自身的生存环境,关注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建设一种新型的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中的新形态,它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统一的新型概念表达。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回溯历史发展的概念,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划分依据,可知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时性考察人类文明形态这一相近概念中呈现,在共时性对比前苏联创造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和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形态的对应概念中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回答现实课题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维度和中国特色的语境下,它表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概念,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需要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机制中处理好道路与理论、传承与创新、全面性与协调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是提出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构成了提出生态文明的理论背景。通过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分析,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生态维护的种种失误,是工业类型文化中某些民族谋求世界霸权以后派生出来的生态维护问题,它不仅是工业类型民族的事情,也是所有民族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生态民族学认为匡正这些失误的基本方针是尽最大的努力有选择、有分寸地利用好工业类型文化提供给人类社会的物质条件和全球生态观,促成多元文化的稳定延续,利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去逐步消解当代生态维护失误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能协调各民族具体生态维护的泛化生态维护格局,才能有效的消减生态危机,赢得世界各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生态治理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乡村生态治理缺乏整体意义上的治理机制,出现了社会资源整合有限、政府角色错位、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合作治理主体单一等多重难题。唯有在善治视野下重塑乡村治理中公民与政府的角色定位,在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推进乡村生态治理,方能将外部的政策、资金支持转化为乡村生态治理的内生力量,从而提升乡村生态治理的实际效果。未来应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能动性,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完善政府与社会、市场三个维度的合作治理范式,健全乡村生态治理的有效运行机制,改善乡村生态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以生态世界观审视我国学校德育,不难发现存在着一定的生态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为了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学校德育进行生态性建构,确立生态德育观。  相似文献   

14.
人类必然要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而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以及建立在生态自我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将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核心。文章着重分析生态意识、生态潜意识与生态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它们对生态消费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消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爱的呼唤促成了生态整体思想的萌芽,而群落超级有机体范式则构筑了现代生态学的逻辑起点。它们实现了生态学与机体哲学的融合,并为盖娅理论的产生作了铺垫。但是,由于生态整体论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使得它不断遭受来自还原论的质疑:生态系统是否是具有本体论地位的最基本单元,群落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还是随机的组合等。正是整体论与还原论之间的这种相互辩驳、修正使得生态理论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与发展。这种逻辑几乎贯穿了生态学历史的全部。尽管它们之间的分歧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生态思想的逻辑归宿最终只能是多层次的进化整体论。  相似文献   

16.
黄石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黄石市1999~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79342hm2逐年增加至2004年的2.34330 hm2,生态承载力在0.51 hm2上下波动,生态赤字由1999年1.30909 hm2增加至2004年的1.81928 hm2说明黄石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在生态农业的含义中有生态伦理的内涵,在生态农业的特点中体现着生态伦理的本质,而且在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中也有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挖掘生态农业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能更好地推进生态农业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发展阶段和主要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对现有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对未来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方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生态伦理演化的大体历程 ,提出应当超越“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理论论争 ,树立“天人和谐”的价值观 ,并分析了目前生态伦理学说的缺陷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必然性联系,指出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将解决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并就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方案。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