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群体传播具有独特优势。群体传播是群体交往的产物,随着民族交往向世界交往的扩展而具有跨文化特质,而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真正的群体传播时代的到来。群体传播实质上是价值观传播,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就是通过文化交往使中国价值得到世界上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甚至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群体传播,即中国人民以整体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价值形象。在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特别是在网络群体传播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群体整体素质、加强和改善群体传播、提升群体传播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形象的跨文化生成对加强中外文化对话交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一直伴随着学科话语的自我反思,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众多中国学者从中国形象与西方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关系入手,对中西文化交流中生成的中国形象进行描述和阐释。文明互鉴视域下的文化空间引发了现代中国学者的民族文化主体意识觉醒,促使其反思传统学术,拓宽比较视野,重视文本对他者的想象性建构。在跨文化的语境中,中国学者始终坚守中国人的身份立场,以文明互译的形式开辟出中国形象的跨文化建构新路径,推动了中国形象的跨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标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可以科学回答“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何处来”这一根本性的民族根脉和源头问题,对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由传承意蕴、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和保障体系等构成,具体解决为何传承、由谁传承、传承什么、怎样传承以及如何保障等核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以及加强现代话语体系、传播传承机制、实践养成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建设,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龙"和英语中"dragon"的不当互译引来了诸多跨文化交际的麻烦。"龙"和"dragon"的问题是一个语言翻译和跨文化传播的问题,更是一个后殖民主义视野下的哲学问题。在对两个概念重新编码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对象文化接收者的选择性、倾向性和认知特点。两者的指示意义大不相同,联想意义更是有天壤之别。在保护、发展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时候,要让中国参与世界性话语建构,破除以西方的"文化霸权"为特征的西方话语权力中心。在学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妨由政府来正式向外公布"龙"的准确英译名,这对于"龙"的形象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形象的重构和传播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生产方式变革、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的综合作用下,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文章着重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呈现形式、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解决当代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化不仅是实现体育强国“自我赋能”的呈现,更是推动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范式重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数字藏品的逻辑关联、实践案例以及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数字藏品的形式,拓展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革新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表达,进而增强了体育文化的历史底蕴。为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化发展,需要构建健全的数字文化体系,依托体育赛事讲好中国故事,注重虚拟反哺现实,加快构建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新机制,以期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当代主流价值观的特殊文学作品,《女勇士》《灶神之妻》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以美国人的视角加以创作,激发了西方读者的想象力,引发了共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创作过程中,因时空之囿、身份诉求以及跨文化传播等因素,华裔作家经常有意无意夸大中国文化中的消极部分或改编经典的故事人物形象,以迎合西方人的欣赏品味,造成了中国形象的误读.这种误读折射了华裔美国作家回应主流文化的叙事和生存策略以及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境遇.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社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国家形象、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和困境,需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弘扬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根据时代的需求以及国际社会认知中国的需要,结合严复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质,应当重新定位诠释严复形象:近代福州城市之子、福建海洋文化传人、中华文明代言人。这一形象不仅有助于严复形象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也有助于打破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偏见,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进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度与美誉度。  相似文献   

10.
结合自己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的感悟,提出艺术家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在传承中保护好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在创作中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信仰,在市场传播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充满自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本质,中国舞蹈艺术才能真正达到“好舞必大文”的文化诉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建设目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才能得以传承与弘扬。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传承,这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在"后西方时代"来临及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好莱坞电影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不同以往,折射出西方国家所隐含的新的政治文化意愿,但始终是以一种西方为中心和主体的文化策略为前提。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需积极建构跨文化传播中自身的主体形象。目前中国电影的跨文化输出存在各种问题。以打造"中国梦"作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内核,并增强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异质文化里相似性文化基因的传递将会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再现形式,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载体,其语义表现手法有象征、寓意、符号和谐音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在造型设计、表现手法、色彩构成、图形结构等方面对传统吉祥图案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正确对待和恰当运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对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其所包含的一系列理念、政策、主张为中国文化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论述了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以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要多措并举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形象并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上下五千年,在最早的部落文化中,母系宗亲文化已经出现,伴随历史的变迁和科技文明的进步逐渐又由父系宗亲文化所取代。早在夏朝时期,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出宗法制,这一制度随之在商朝得到发展,并在周朝形成完备体系。可见,中华民族的家族宗亲文化发展和传承已经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家族宗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艰难困苦所阻碍,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宗亲文化在家族迁徙过程中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典籍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长期发挥精神支柱的作用。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的电视媒体,通过媒介形态、媒介类型与传播模式的重新整合进行跨媒介传播,提炼典籍中的价值内涵,推动中国典籍的记忆重构和创新性发展,使其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服务于现实,为凝聚情感认同、传承文化基因、树立国家形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传播,可以推动我国海洋文化形象的塑造,加快海洋强国的建设。进入新世纪,青岛已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平台,在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实地调研结果,通过探讨青岛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现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语言政策、文化认同、权势关系等,了解青岛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发展的程度以及海洋旅游政策制定的依据,对推动中华传统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已成为教学界的共识,但由于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也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本文分析了 "母语文化"在实现外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呼吁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但东方主义对中国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在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学写作、媒体报道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评判中国。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恰好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制胜法宝,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制胜法宝,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就有了深远的意义。《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一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和世界对话,要走向世界,必须先和自己精英的传统文化对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发展和变革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之根本有益于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要把握时代信息脉搏,以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思想观念为主导,以传授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运行规律为主题,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要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等有效措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自觉的历史语境中研究跨文化的中国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起点,相关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以一种话语力量控制相关话题并参与西方现代性实践的问题;二、西方的中国形象影响或塑造现代中国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想象,即"自我东方化",及与此相关的中国的西方形象和.西方主义"问题;三、世界的中国形象与全球化的中国形象的网络形成,及与此相关的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跨文化霸权以及"彼此东方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