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啸天 《领导文萃》2008,(13):36-37
在信访活动中,正常信访大多数是因为政府行政瑕疵引起的.非正常上访的出现往往和公民信访权利的滥用有关。就公民遭遇侵权而言,侵权主体可以是其他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也可以是政府。公权力侵犯私权利行为的发生.既是对私权利的蔑视.也是对国家法制尊严的挑战。如果政府以“维持秩序”的名义压制公民的维权行为。双方的对立必然加剧。  相似文献   

2.
信访四题     
随着转型期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人民群众通过信访途径反映困难和问题,寻求救济的情况越来越多,期中有不少是“群体访”和“越级访”,这不仅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利。也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压力.还给信访制度本身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群众信访问题,多数地方开展了“市长接待日”、“局长接待日”等活动,有的地方开设了市长热线、局长热线、主任热线、县长热线等,有的地方的领导还频频在媒体上亮相,与信访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4.
薛果 《秘书之友》2009,(8):40-40
政府办公室召开“信访工作研讨会”,会上.姚秘书提出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认为,制度、政策、决策与信访问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制度、政策、决策是信访问题产生的大前提和背景;同时,信访反映出的问题也可以成为制度、政策、决策变化、调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制度、政策和决策可以“解决”一大片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5.
薛果 《秘书之友》2009,(11):38-38
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领导在对信访工作者提要求时,往往把“热情热心”放在首条,这给信访工作者一种心理暗示:似乎有了“满腔热情”,信访工作就能够做好。对信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要求是一回事,信访工作者有无回应以及回应程度如何是另一回事,这种信访工作管理理念在整个信访工作管理与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又是一回事。喜欢提精神的、道德的东西而不习惯用制度、规则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确实是国人的一种顽固的共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说起信访,都认为是中国独有,其实不然。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政治传统和文化相类似的日本和韩国,保留了传统政治中的一些东西,都拥有各自特色的“信访”制度。
  日本式“苦情制度”
  日本苦情制度的设计非常成熟,由于行政职能的扩大和行政活动的加强,国民权益与不断扩张的行政权力产生了矛盾,为此,日本政府建立了群众性监督及救济的“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它是行政不服审查制度(即行政复议)之外,集政策评估、行政评价监察、行政救济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申诉救济制度。“行政相谈”受理国民对于行政机关的“苦情”申诉、建议意见,及时解决国民的合理诉求,提高行政效率,促进行政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7.
曹岑 《秘书之友》2008,(11):44-46
最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五年立法规划,《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被列为一类立法项目。1989年出台的《行政诉讼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告官”制度。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原因,《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只能状告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起诉政府规章、文件等抽象行政行为,即公民无法对“红头文件”说“不”,导致了不同程度地“立案难”、“胜诉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个人信访救济成本低,社会对信访的期待要求高,致使许多矛盾纠纷涌人信访渠道寻求解决,严重扰乱了原本正常的信访秩序。笔者认为,当前在抓好信访问题处理的同时,重在规范信访秩序,发挥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访行为为什么会产生?信访行为的基础是什么?信访行为中政府、民众(信访人)、事件(信访件)相互沟通、理解、信任基础是什么?信访运行中各种身份、角色之间有无维系的共同点?如果从一个比较简单的角度回答这种实际上非常复杂的问题,那只能选择利益,信访之全部或者根本之解释,就是利益互补。  相似文献   

10.
化解信访老案是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从数量上看,信访老案在组织部门受理的所有信访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但由于其历史较长、情况复杂、信访主体相对比较特殊等因素的影响,组织部门在处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妨碍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信访制度是一种特殊的人权救济方式,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我国的信访制度已经逐步进人到了法制信访的阶段,但从现状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对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判后答疑制度在全国各级法院逐步推行,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涉诉信访现象依然很严重,缠诉缠访问题已到了令不少法院一筹莫展的地步,与最高院推行该制度想要达到的“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的产生”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通过实践运作与理论分析,笔者发现“心态不平衡”是引发信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涉诉信访人实行“心理疏导”是有效息访、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在涉诉信访的源头——判后答疑阶段引入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决策》2011,(12):50-52
从义马的“信访扩权”实践来看,恰恰是通过对行政资源的合理利用,让群众表达利益的渠道得以完善,各种不可预期的社会矛盾被快速化解。  相似文献   

14.
吴焰 《决策导刊》2007,(9):15-15
重大决策引入信访评估,以避免“长官意志”、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产生,这一做法,近一两年陆续在全国推广,并让一些地方尝到甜头。河南欲用“倒查”的办法来追究“源头单位”责任的新设想,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5.
怎样给行政诉讼被告下定义,如何确定适格被告的范围,《行政诉讼法》没有作出明确的概括性规定,学术界对此解释也不十分明确和统一。这严重影响了行政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给理论研究工作也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与适格范围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一、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什么是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相似文献   

16.
陈丽 《科学咨询》2023,(4):31-33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也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整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职业倦怠行为。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16):14-15
长期以来,“钓鱼执法”、“放水养鱼”、“顶格罚款”等行政执法中的“顽疾”备受公众诟病。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在行政执法中出现随意裁量、消极裁量和越界裁量等行为,导致“合法不合理”、“同案不同罚”、“同事不同办”等现象。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2009年国务院开始起草《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年初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正在学者、司法界及部分国务院部门、  相似文献   

18.
西蒙以“个人得失”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来论述人类本就是“理性人”,组织中的个人通过对在其中获得的江中感和参与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来分辨其行为的准确性。“有限理性”行为催生了追求“江中”的行政人,而组织中的多数人则是在追求功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张玉堂 《决策探索》2009,(22):69-6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矛盾冲突增加,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理解决矛盾纠纷的职能虽然有所加强,但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体制机制并不完剑顺畅。纠纷当事人信访不信诉,信上不信下,各类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非理性上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同挤信访“独木桥”,大量的越级上访、  相似文献   

20.
薛果 《秘书之友》2008,(7):31-31
在早晨上班的路上,见某局大楼门前围着不少人,还打着横幅,一望即知是群众集体上访。对于这种事件,作为秘书工作者本不该围观,但是想到自己已经是专职信访秘书了,亟需增加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路遇的这一信访事件虽然不属于自己行业内的问题,可信访问题有一定的共通性,其他行业(机关)遇到的信访问题说不定对自己所在行业(机关)的信访工作有某种启发、借鉴意义,所以我就走近人群听了个究竟。原来,这个局在所属企业搞“改制”,有一部分企业职工对具体措施不认同。我看到这个局机关的钢化玻璃门从里面用链锁锁上了,信访群众站在上了锁的门外情绪确实有些激动,个别人还不时用拳头擂着那门,门里也不时有“领导”模样的人露一下面,对信访群众喊几句,看那架势,情绪同样比较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