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陵瞭望》2010,(7):39-39
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涌现出一批批政绩卓著、深受爱戴的清官。《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汇集了134位任职南京和南京籍的清官、廉吏、能臣的勤廉故事,集中展现了他们“清、慎、明、勤、能”的精神,以及共有的清正廉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10,(7):40-4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匆匆走过.历史仅记住了他们。在史书撰写时。多少官员粉墨登场。史官仅把他们列入了循吏传。那是因为他们足以彪炳史册.留香千古。《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正是记载了诸多凝固在历史中、雕刻在史册上.传诵在百姓口头的巍峨形象。  相似文献   

3.
翻看《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历史的印迹再次重现:有“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有“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有“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有“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134位任职南京和南京籍的清官、好官、廉吏、直臣、能臣,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公正廉明,共同诠释了“清、慎、明、勤、能”的为官、为人高贵品质.他们的显赫政绩、清廉操守为我辈所缅怀、所敬仰。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9,(26):53-5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罢《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掩卷沉思.感悟良多。纵观南京历史长河.无论是“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还是“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莫不是为人称道的清官廉吏。他们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或清廉自守、洁身自好,或不计名利、安贫乐道,或谦恭待人、好学敏求,事迹流芳于世,代代相传,令人心生景仰。  相似文献   

5.
傅浩 《华人时刊》2010,(4):82-84
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京既曾蒙受过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羞辱,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辉煌。注目南京,我们就会发现,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隐约活跃着一个独特群体——华侨的身影。他们从源远流长的炎黄血脉中走来,他们从萦绕心头的拳拳乡情中走来,他们从九死未悔的报国壮  相似文献   

6.
《女人世界》2005,(5):31-34
聪明的女人知道,男人的身上.的确有着一些值得学习的东西.他们不像我们这么八卦.这么爱抱怨.他们不会感情用事,他们沉默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多…… 一个女人.达到“男人”的境界.并不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我们可以既有男人优秀的职业风范.又保持着女人的独立自我。 固守着小女人的频率.保持着小女人的风格,你也许永远看不到,女人的道路上,其实有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清官,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往往以清正廉明、打击不法、整顿纲纪的封建社会中坚的面貌,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对于历史上的清官,应该根据他们的言行对历史所起的作用,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作为文艺形象的清官的出现,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是在宋元时期。一种文艺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原因的。宋元两个朝代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吏治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加腐败、黑暗。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10,(7):39-40
读《南京历史上的清官》,学习清官的勤廉为民.对于党员干部培养为政以德、以廉为贵、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优良品质具有现实的意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以史为鉴.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勤政廉政意识和纪律意识,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非常必要。读罢此书,以古鉴今,为官之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9,(23):49-50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的深入发展。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地方志办公室深入挖掘我市历史廉政文化资源,联合编撰了《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将此书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必备读物”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在南京日报、金陵嘹望等报刊开设“我读《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专栏。择优刊登党员干部尤其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该书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清官戏是古典文学范畴里的一个部分,也是高等学校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课题。所以,我们要科学的予以历史地评价,还它以历史的本来面貌。中国文学在它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发展到元代、明代、清代阶段,在古典文学的范畴里出现了不少清官戏,从此谁也不怀疑在当时出现了不少清官这个事实。清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清廉,为百姓办好事。官而清与官而贪相比之下总是清官比贪官好。而那种认为软刀和硬刀或一丘之貉的看法未免有些欠妥。看过《生死牌》或《三女抢板》的人,大概都记得那个挺身出来制止和反对地方大豪强大恶霸挽救了两家人性命的巡抚海瑞。  相似文献   

11.
汤雅洪 《金陵瞭望》2011,(17):30-31
优秀的文化传统,南京文化土壤的独特魅力,延续了南京文学的繁盛,包括草根文学。如令.南京有这幺一些人,他们执著地走在寻梦的道路上,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书写着对文化的无限真爱、请看草根文化系列之——  相似文献   

12.
刘亮 《社区》2011,(35):41-41
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陆常青 《金陵瞭望》2009,(25):12-15
南京,六朝古都,它见证着历史的传承,也被寄予厚望。6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南京发展.多次到南京视察指导工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藏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11,(3):4-4
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起跑平台,为“十一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年,我们成功申办了2014年青奥会,为南京加快“三个发展”赢得了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我们看过南京人、外地人写南京的文章,而外国人如何看南京呢?不忙,让我们看一看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陵物语》,就可以一饱眼福了。从明朝利玛窦眼中的南京到史沫特莱笔下的南京南京自六朝建都以来,就不断有外国人到访。从印度的达摩到明代的利玛窦,他们万里迢迢来到南京,或在这里停留,或在这里居住,自然用一种不同于中国人眼光观察着南京的一切;并且用不同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最后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笔触记录下南京的历史,为美丽的南京留下  相似文献   

16.
《金陵瞭望》2009,(28):68-69
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宠辱不惊、淡泊名利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媚上哗众、追名逐利成为正常现象。最近,读《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看到宋朝傅尧俞的故事,感受颇深。据史书记载,宋神宗即位后,傅尧俞奉调进京。当时,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本来二人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   

17.
回望历史     
周涛  赵文荟 《金陵瞭望》2005,(14):F0002-F0002,1
2005年的南京,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回望历史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同时以600年的视野和60年的视野考察同一个主题.就是在南京.当600多年前.郑和7次从这里出发.率领2万多人的强大船队辟波斩浪在两大洋和三大洲时,中华民族走在世界的巅峰:还是在南京.当60多年前数十万日军的铁骑短短8天.就踏破了作为当时中国首都的南京城时,中华民族已经跌入历史的深渊.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7,(15):5-8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开始了血与火的磨练,也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奋勇杀敌,指挥了一场场令敌人心惊胆寒的著名战役,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据南京军区军史顾问王辅一介绍,如今,在南京城中,还生活着近200名副军级以上的老将军,他们亲历了许多战役,也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直至今天,不少老将军对过去那段征战沙场的经历记忆犹新。在此,我们与其中几位著名将领一同回忆英雄部队的成长,追忆着永铸在人民心中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9.
“清官崇拜”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义化现象。所谓“清官崇拜”是指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为民做主的政府官员当作正义的化身而神圣化。说到底.这是一种人格崇拜,是人民群众不能保障其自身的权益.而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寄托在被称为“清官”的掌权者身上的无奈心态的反映.是封建社会经济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政治上的延伸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为了打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现其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曾对历史上的清官,大加讨伐。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清官不清”,甚至说什么:“清官比贪官更坏。”其理论的荒谬,简直达到惊人的地步。随着这伙“左”得出奇的“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