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贺富永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128-130
随着国际航空旅客运输的飞速发展,旅客的损害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从适用国际航空运输的华沙体制及其相关规定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旅客精神损害有不同的规定,但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由旅客人身伤害所引起的精神损害已经获得了支持,单纯精神损害在司法判决中也有所突破。因此,可以合理遇见,旅客单纯的精神损害获得立法和司法支持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陈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36-42
华沙公约体系是通过实体规则进行国际法调整的成功典范。1929年《华沙公约》及嗣后历次 修订所构成的华沙公约体系试图协调国际航空运输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问题,建立一个为国际 社会所广泛承认的文件体系。华沙公约体系之下的国际航空运输损害赔偿问题涉及到了普通 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诉因之争。围绕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和惩罚性赔偿问题,在理论和 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较大分歧,构成华沙公约体系一体化和现代化改革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3.
许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94-97
国际航空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历来具有国际法与国内法两种法律渊源,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创设双梯度责任制度的同时,也为两种渊源的适用范围划定了界限。但对于《蒙特利尔公约》没有规范的事项,不能将国内法与一国的民事实体法直接等同,而应当首先适用该国国际私法的规定。鉴于国际航空事故的复杂性,以韩亚航空事故为典型的国际空难索赔不论在何国提出诉讼,均存在适用外国法的可能性。而在国际民事责任竞合的场合下,更需要先验性考虑诉由选择对于法律适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京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论述了我国现行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之规定的不足 ,提出我国应建立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并在适用范围、赔偿原则及赔偿标准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杨立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5):111-118
《民法典》第1183条第2款规定侵害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则,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的,具有充分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理论依据,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权益具有重要价值。构成该种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须具备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主观要件,侵害的客体是具有人格意义或者身份意义的特定物,损害后果是造成受害人的严重精神损害。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数额,应当由法官依据实际情况裁量。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民法典》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上作出了重要发展,认可在违约责任的框架之下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认可对具有人身意义的物品的损害,如果是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事实上确认刑事责任的承担与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承担互不影响。通过《民法典》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上的发展,可以发现《民法典》在制度革新,法渊源整合以及解释论框架建构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世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Z1)
自本世纪初民用航空业诞生以来 ,国际航空运输双边和多边体制此消彼长 ,相互依存。从历史透视的法律视角追踪国际航空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分析研究两种体制的历史际遇和浮沉 ,探讨经济全球化与航空自由化浪潮对芝加哥双边体制的冲击和挑战 ,即双边体制与多边体制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蒙特利公约》于1999年5月28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该公约制定十多年来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仍存在一些值得争议、思考以及未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已关涉到作为航空旅客运输消费弱者一方根本利益的保护,因而有必要在此提出并作简要的论析,以促进我国的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沈志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39-43,62
在国际航空货物运输诉讼中,当纠纷满足三个条件时,法院应优先适用国际航空条约:涉诉运输是国际航空运输,涉诉纠纷属于国际航空条约调整范围,且涉诉纠纷发生在航空运输期间。在适用国际航空条约时,法院应考察涉诉国家加入条约的情况,选择适用各国共同加入的条约;同时,法院也应综合运用国际条约法中\ 相似文献
11.
黄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6):109-114
近年来,中国民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空运输规模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民航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民航法》为核心的民航法律体系,但民航法律体系仍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民航市场监管制度与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民航法律规制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民航法律规制的不足,借鉴美国和欧盟等国外民航法律规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民航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承运人责任问题是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规则的核心问题,其中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制度和归责原则是贯穿该问题的两条主线。为保护幼稚的民航业, 1929年《华沙公约》确立了以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为归责原则的民用航空承运人责任制度并规定了较低的赔偿责任限额。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华沙公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赔偿责任限额,引入了全新的严格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董念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42-49,87
对中国国内运输中不同运输方式的旅客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旅客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相互矛盾、陈旧过时,导致了法律依据的不确定性及赔偿标准的随意性,从而使各类运输中受到伤害的旅客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救济。为此,提出应从六个方面完善中国旅客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确立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上一直是一个空白,然而这一制度的确立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符合国际上保护人权立法的潮流.因此,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侵犯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王鸿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41-45
有关人权限制的问题,我国宪法不论是文本还是理念,都与国际人权公约存在差异,因而产生两者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我国宪法限权条款有待明确化、具体化,违宪审查制度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16.
郝秀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5):35-40
航空事故调查与空难事故损害赔偿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航空事故调查报告不能决定空难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有无,也不是确认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必要前提和惟一依据,事故调查的目的仅限于查明事故原因和预防事故再发生。航空事故调查报告对责任事故的性质认定可使事故受害人的损害赔偿突破法定赔偿限额,对裁量事故赔偿额度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对空难发生后达成的《空难赔偿支付收据暨解除责任书》不应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舒小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6):53-57
行政补偿是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给予补偿的一项法律制度。行政补偿范围是行政补偿制度的核心要素,国外合法行政行为的补偿范围、补偿原则非常明确,已形成了完备的行政补偿体系。但中外行政补偿的行为范围、权益范围、内容范围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扩大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非强制行政行为等行为范围、拓宽合法权益的损失范围、增加合法权益的内容范围,是构建我国完备的行政补偿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肖英娥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0):60-66
基于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情感体验对其专业成长的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公费男幼儿师范生在教育实习 中的情感体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公费男幼儿师范生经历了从紧张忐忑到挫败,再到收获成长喜悦的复杂情感 变化过程,而主要影响因素聚焦在师范生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幼儿、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同伴四个方面。研究据此提出以下两 方面建议来优化男幼儿师范生的情感状态,以期不断提高公费男幼师培养质量:一是强化专业能力培养与发展定位引导,助力 男幼儿师范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认同感;二是加强情感教育与外界支持,助力男幼儿师范生学会情感管理、专业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吴四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70-73
我国刑事被害人求偿问题一直未引起法学界的足够重视。刑事被害人最关心的物质损失补偿问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得不到合理解决 ,将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因此 ,设立赔偿义务人足额赔偿制度、易服劳役执行措施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能有效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实现正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张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
日本国自1950年制定<文化财保护法>以来,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实践方面已取得国际公认的成就.本文通过回顾日本无形文化财保护制度建设的历程,梳理无形文化财指定、认定的程序、标准及其制度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在法规制度和实践成果上的差异,思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