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民间教育的源泉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探讨刘三姐歌谣与壮族民间教育的渊源关系,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壮民族现代文明和谐社会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的文化,涵盖多个领域的众多内容,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风格。在网络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岭南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与挑战共存共生,主要表现在网络新媒体为岭南文化的传播、发展、创新提供了有效资源;同时,对岭南文化自身的影响力和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新媒体下岭南文化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刘三姐的历史原点是民间传说。壮族山歌文化是孕育“刘三姐传说”的“母胎”。经历艺术、电影、旅游“三次创意”转化之后,刘三姐成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经典,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这是文人精英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彩调剧《新刘三姐》以传统的内核和精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新时代精神,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文人精英对传统经典的演绎和重塑。其是否成为新时代经典,还需社会审美经验的转变、培育、接受、重构和认同,从而实现对精品的同频共振,形成固化的社会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在壮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刘三姐作为壮族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歌手,其人物具有聪慧机敏、勤劳勇敢的特征,歌声具有歌如泉涌、优美动人的特点.壮族乃至全国人民都对刘三姐有着很高认同,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刘三姐的故事,在壮族地区,每年三月三日已经成为刘三姐的纪念日.本文对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深入的...  相似文献   

6.
刘三姐歌谣在跨民族跨语际传唱中因文化语境不同导致了审美意义的丧失,地方性审美知识的差异也造成了刘三姐歌谣的传播困难,壮汉文化融合实现了刘三姐歌谣的跨族际传唱。由于壮族文化的弱势,刘三姐歌谣的族际语际传唱也伴随着汉族文化对壮族文化的改写,壮族文化逐渐流失的同时汉族文化成分逐渐增多。在同质化的趋向中如何再生产刘三姐形象的新意义并保持其艺术个性才能推进刘三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夜东風遍地發”,自从柳州彩調团演出“刘三姐”后,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已出現了“人人爭看,处处傳頌”的群众性文艺活动高潮。数以百計的职业剧团和业余文工团竞相演出了这个戏,据不完全統計,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三月中旬,观众已超过了一千万人。“刘三姐”的剧本一版再版,共印了二十七万册,依然供不应求。“刘三姐”的故事在广西流傳很久。千百年来众口相傳,三姐是僮族人民的歌仙,聪明美丽,富有反抗精神,她以山歌作为武器反抗了封建統治阶級的压迫,为广大人民所热爱。彩調“刘三姐”就是根据这一美丽傳說創作的。因为經过加工整理后的剧本,比较完整和深刻地塑造了刘三姐这个人物,充分显示了刘三姐的革命性和人民性,同时这一切又  相似文献   

8.
刘三姐:从银幕走向荧屏/高守信六十年代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刘三姐》放映后,刘三姐的故事便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多年来,广西壮族人民一直把刘三姐视为自己民族的自豪与骄傲。我去广西壮族地区深入生活,每当我走进一个村寨,拦...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节过后,国内不少媒体纷纷就广东一家公司欲投拍电影《新刘三姐》以及原《刘三姐》主创人员对此的反应一事作了大量报道。其中,有个别媒体的报道是无根据,不负责任的。由于此事牵涉到如何对待民族题材的创作问题,尤其是对于“刘三姐”这样一个家喻户晓、名闻中外的人物形象,创作方应保持冷静,格外慎重!近日,本刊记者就此专门拜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电影《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还约请原《刘三姐》法定著作人古笛亲撰文章,并电话采访了广东巨星影业公司。我们认为,凡有关“刘三姐”的任何创作都要在尊重史实…  相似文献   

10.
论建设刘三姐人文生态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三姐文化品牌自 2 0世纪 6 0年代诞生以来 ,一直是广西民族文化品牌的代表。但是 ,广西却没有营运好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 ,刘三姐品牌出现了滥用、歪用、曲用的非正常现象 ,而同一个时期产生的“阿诗玛”文化品牌 ,云南运用得比较好 ,究其原因 ,就是要牢牢确立品牌“专属权”。因此 ,广西必须确立“刘三姐”品牌的专属权 ,正本清源 ,扭转对刘三姐品牌的滥用、歪用、曲用。建立“刘三姐人文生态保护区” ,是保护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基础工作 ,是确立刘三姐品牌“专属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三姐斐声中外。文学、电影、戏剧等以其独特形式展示于众,交相辉映,颇有目不暇接之势。“刘三姐”、“莫老爷”等人物走街串巷,家喻户晓,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成为某一特定内涵人物层约定俗成的代名词。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电影《刘三姐》,在国外放影,盛况空前。而歌剧原作也早已被译成多种语言演出。近年来,这个歌剧在国内外演出,仍然得到热烈的欢迎和好评。不仅说明了歌剧《刘三姐》有相当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形象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刘三姐化石成仙的遗迹、“如今广西成歌海 ,都是三姐亲口传”的神话传说、刘三姐生命意象中的“石”“花”特质、刘三姐集歌神、爱神、英雄保护神于一身的宗教感召力 ,揭示了在开放的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 ,歌仙刘三姐的形象意境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的结构之要素的历史必然性。文章认为 ,必须站在新的全球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与民族文化情境相对应的对话 ,才有可能创造出无愧于民族 ,无愧于时代的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的精彩力作  相似文献   

13.
电影《刘三姐》成功地塑造了歌仙刘三姐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在40岁以上人的心目中,刘三姐的歌声是他们童年时代耳熟能详的调子;在50岁以上人的心中,刘三姐是他们少年时迷恋的电影人物;而60岁以上的观众则把刘三姐看成是与世俗婚恋抗争的最佳代言人。近日,笔者特地走访了这位影坛老明星——刘三姐扮演者、著名壮族演员黄婉秋。她虽然已经做了奶奶,但风采依旧,无论是忆往昔还是论时事都思维敏捷,神采飞扬,言语动作充满了魅力。黄婉秋演活了刘三姐1943年春节前“小年夜”那天,黄婉秋降生在山青水秀的桂林。按民间的说法,这天出生的人是灶王爷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精神水平与物质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群众对包装物品的精美程度也有了全新的高度与认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现代包装设计更是收到了诸多民族因素与传统设计元素的影响,特别是岭南文化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而言影响更是深远的。本文结合岭南文化对于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展开研究与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根于壮族歌圩文化的刘三姐形象在由神到仙到人的演变中,经历了两次祛魅过程,且伴随着复杂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成为一个世俗化的狂欢符号,如何拓展刘三姐文化人文价值的新空间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初,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围绕争创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精心策划开展了一场"黄四姐牵手刘三姐"旅游推介活动。根据建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委派,笔者先后于2月、4月两次率队到刘三姐故里宜州市进行对接,得到广西自治区旅游委、河池市委宣传部领导和宜州市委、  相似文献   

17.
王立芳  韩墨 《中国民族》2008,(12):64-64
撑起竹排、撒开鱼网、牵着耕牛,以天为幕、以漓江山水为景,22岁的桂林市阳朔县农民莫桂才与其他600多名普通农民一起,将《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呈现在中外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设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认为 ,刘三姐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提高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明显的地域性、广泛的群众性、很强的包容性。当前应加强对刘三姐文化品牌的研究 ,发挥这一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还论述了对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借重”是指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为获得赢效的传播效果,自觉地利用其它优势或强势文化符号,将其作为传播的主题要素以助其传播成功的一种特殊策略.“刘三姐”在其文化传播过程中,形成了“误读”与“挪借”模式、“印象”模式、“寻找”模式、“经典重绎”模式、“异质同构”模式和“恶搞”模式等六种模式,以期由对“借重模式”的讨论而引发了今后如何对文化资源加以激活利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岭南文化中独特性的地域视觉元素,为增强广州城市品牌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提供内在源动力。因此,充分认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创新性、地域性,将其提炼成为广州城市品牌外显视觉元素,能够为广州城市品牌的创建与塑造以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供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