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厘头”叙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厘头"作为一种不乏新颖的艺术叙事,基本审美特征是于离奇、怪异、荒诞中显露某些社会历史真实。其生成于刘镇伟、周星驰的影视创作,延传到内地后则受到青年一代的关注,成为大学校园重要的文学书写选择。究其源流,除了形式上颇得鲁迅《故事新编》的真味外,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承接的是"新潮文学";而其间的"恶搞"走向,又主要源自日本漫画产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无厘头风格的广告以搞笑调侃、离经叛道为特点,主要是为了达到传播目的,进而达到营销目的。在社会目的、文化责任方面无厘头风格的广告有所欠缺。对此我们可以从法律法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个方面来管理,从而禁止缺乏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的广告,做兼顾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广告。  相似文献   

3.
陈晓东 《理论界》2012,(5):151-152
周星驰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开创了"无厘头"式的喜剧类型,在华语影坛驰骋二十多年仍风头不减。他的电影屡创造票房神话,同时还深受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他本人甚至受聘为某些大学的客座教授,其影响力非同小可。但与之相对的却是他的电影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学术理论界应有的重视,始终被学术界抛弃在边缘地带。周星驰电影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绝非偶然,其背后引申的文化内涵的确需要我们系统的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恶搞,作为一种另类的话语实践,在创设的虚拟话语世界中通过话语混杂张扬了一种狂欢式的另类理性.在技术时代的娱乐性基础上,恶槁文化还彰显着草根性、宣泄性、解构性、对话性、二元性等多重话语质性;同时,恶搞话语在认真的荒诞中所隐蕴的喜剧思维和批判精神敷陈了其去伪存真后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的存在主义价值,但恶搞话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元因素的影响也深深打上了流行文化和机会主义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后苍博通诸经,是汉代经学特别是《诗》、《礼》发展传承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阴阳风候、五行、干支、天人感应来诠释《诗》中的政治意蕴,注重发挥《诗》的讽喻教化作用,提出“五情”、“六性”、“五际”之说,形成了独特的解《诗》风格.其《后世曲台记》运用“推补”之法,由“士礼”推补出“诸侯之礼”、“天子之礼”,在完备汉代礼仪制度的同时,也建构起了完整的礼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变化发展论等方面看,《潜夫论》反映和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振华 《家庭科技》2006,(10):41-41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段《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几乎尽人皆知。仔细琢磨一下,这种心理的确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历史学研究认为,历史追求的是客观忠实地再现真实的事件。在人文学科普遍遭遇"语言学转向"后,历史所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了怀疑,传统史学陷入了困境:历史不可能是严格的科学,也不是纯粹的艺术,那历史究竟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的史学评论家和文化批评家海登·怀特撰写了《元历史: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转义学:文化批评文选》等著作,重构历史话语,建立了后现代的"历史诗学",通过重新思考历史的性质与地位,重塑历史的尊严,将现在从过去的重负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9.
从后现代哲学视角看,"网络恶搞"不是偶然的,不会因为网民的欢呼而被每个人所接受,也不会因为网民的厌恶而消失.在今日,它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网络,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恶搞"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也成为一种潮流.这实际上反映了哲学的现代性向后现代的转向.对待"网络恶搞"态度就是对待后现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从后现代哲学视角看,“网络恶搞”不是偶然的,不会因为网民的欢呼而被每个人所接受!也不会因为网 民的厌恶而消失。在今日,它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网络,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恶搞”不仅在中国,甚 至在世界也成为一种潮流。这实际上反映了哲学的现代性向后现代的转向。对待“网络恶搞”态度就是对待后 现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文化批判》是后期创造社创办的一个重要刊物,也是倡导革命文学的重要阵地。它以“批判”的理论姿态展开对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重新阐释,试图掀起另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重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新文学意义的转变,促使新文学秩序发生了分化,实现了新文学的话语革命,尤其是对中国左翼文化和文学的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艳秋  李宾 《理论界》2007,(11):208-209
《木兰诗》自北朝产生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几经流变,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唐代诗人韦元甫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感悟创作的《木兰歌》,对木兰形象进行了重新阐释,扩大了《木兰诗》的审美内涵,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文学接受理论,从《木兰歌》的思想内涵入手,就韦元甫对《木兰诗》的再创造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于“无厘头”影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很多,但却少有涉及穿插“无厘头”桥段如何对影片造成影响以及如何形成最终审美效果等观影过程的探讨。自电影符号学之后开始出现影片细读和精神分析取向,而德勒兹哲学则试图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模式进行改造,将电影的观看视为强度流的物质实践活动。基于此,“无厘头”电影的观看可以看作镜头流与观看的观众身体流的汇合。把镜头流视为叙述文本,通过内在于文本的叙述逻辑(符号意指链的断裂/重组)之间张力的解读,在大量的镜头分析中总结出影片穿插“无厘头”桥段、形成审美效果的规律,并在三阶段的区分中分析张力强度与剧情认同程度关系所造成的影片整体审美效果变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不仅即时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两论从革命实践到理论总结的创新模式,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空间。然而,国内外有关两论的创新争论告诉我们,要建立与我国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需要实现理论研究与创新模式上的转向,既要立足中国国情,又要具备世界视野,从实践先行、理论滞后到实践与理论并行,并加强对理论制高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转型     
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以文化转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变迁又催生了社会转型.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起着价值引领和整合协调作用.分析起来,后现代社会主要发生了五大形态的文化转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这些分属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巴人的《莽秀才造反记》既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思想,发展和深化了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又在历史小说中引进文化反思意识,从而使其成为现代长篇历史小说中极具个性,又具有承上启下地位和意义的特殊文本,为现代历史小说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西洲曲》在体裁上具备了叙事诗的主要特征,是一首以叙事为主兼有抒情的叙事诗;篇章风格上,此诗是对内容相关联的民间乐府诗的加工和再创造;叙述方式上,此诗采用第三者代言的叙述角度,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形象。因此,《西洲曲》是一首经过文人加工改造的从第三者角度叙述代言的叙事性乐府诗。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再创造。它的艺术魅力是勿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初 ,诗集《吉檀迦利》的出版 ,使泰戈尔成为东方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光明与自由 ,真理与理想 ,凝聚为卓尔不群的诗歌意象。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灌注 ,使《吉檀迦利》成为印度文学的圣殿 ,泰戈尔成为东方文化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话语立场”即出场言说的角度和取向。女性意识是李清照《词论》话语立场的基点 ,《词论》是词体建构发展至该阶段的对词体内部音乐性和文学性这一矛盾的一种共时性把握 ,其词体本质论的思想基础也正是女性意识。今人对《词论》话语立场两种截然相反的阐释取向出自相同的阐释策略 ,均未能切中肯綮以至于南辕北辙。阐释视角的转换是为了拓展阐释的空间 ,将被取代和遮蔽的言说声音还原于历史主义的阐释链条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语言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自由解构语言规范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的文化精神;网络语言充斥大量数字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特征;网络语言倾向于简单直观表达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平面化”、“表层化”的思维模式;网络语言盛行“大话”式言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游戏化”、“娱乐化”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