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及技术进步迫使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企业内的知识及技术创新,保持其核心竞争能力.然而,巨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影响了企业投资人力资本的积极性.针时这一问题,文章在界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及其投资风险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引入博弈模型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管理决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防范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措施,从而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分析 ,建立相关模型论证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 ,对长株潭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中州学刊》2001,(4):35-37
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科教兴豫”战略”的关键是建立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制.本文分析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投资主体,对加快发展河南风险投资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巨大风险,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建构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发生及损失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度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在分析知识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风险诱惑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平衡模型。基于"投资、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和多元函数微分学原理,建立了合作伙伴收益有效分配机制的数理模型,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投资与所承担的风险,给出了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合作各方收益分配比例—"β"的科学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这些模型的建立和理论分析对知识创新成果转化风险管理及其合作机制的完善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价值管理开展,作为企业管理的财务管理也应该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持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在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得出如何通过财务管理的三大活动,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层次(F-AHP)分析法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模糊层次(F-AHP)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但是在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时,要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评价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测量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五个主因子,通过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得出山东省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整体排序,最后,以聚类分析完成不同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异的分类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水电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在简要介绍主成分分析方法后,对11家水电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分析导出了影响企业绩效的几个主成分分量,并建立了绩效评价模型,根据计算得出相应的评价值,最后对样本公司的绩效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是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污染避难所"假说及其在中国的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理论依据是纳入环境要素的H-O理论,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故高污染产业必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已成为"污染避难所"?文中分析了我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模型并采用我国1999-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该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政策强度对外商FDI的流向影响很小,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并未出现明显的污染产业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11.
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主要是由实物期权所构成,因此有必要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管理中来。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在独占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投资机会并不为某一企业所独有,市场竞争会迫使企业尽早投资,结果导致可推迟的投资项目柔性价值降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项目的现金流、波动率等措施提高实物期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东盟市场投资.如何利用好自贸区的政策及便利条件,发挥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优势,加快投资东盟市场的步伐已成为中国企业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文章对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市场的投资必须建立在对自贸区新的认识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以此推动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配套"与"产业链"结合起来,从配套产业链的视角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链升级的影响.首先勾画了配套产业链升级的技术路径,为配套产业链升级设计了短期与长期目标.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链升级层面和升级模式两个角度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配套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模型.一方面,配套产业链升级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要素特征层面的密集型变化、价值构成层面的附加值转变和劳动生产率层面的生产率提升;另一方面,配套产业链的升级模式主要包括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化发展和推动过程中,势必要以技术发展为核心,切实有效落实企业技术发展问题。在推动和落实企业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R&D支出是衡量高新技术投入资产的重要财务计量指标,高新技术企业在R&D支出中的会计选择则直接表明具体投资资产使用的倾向性、高新技术项目资产量化中比重等问题,从而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资金使用带来直接影响。研究从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概况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对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和建议展开深入分析,以期让高新技术企业R&D资产运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域信任的集群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区域信任基础上的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是集群创新的核心源泉,集群企业对知识共享具有共同的愿景与期待;而"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削弱了创新企业这种知识共享的愿望.本文认为,建立在区域信任基础上的声誉投资是推动集群企业知识共享走向成功的关健因素,为此,应在集群内倡导"投桃报李"的企业文化,变知识的被动为主动共享,以实现集群企业长期互利、"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后四万亿"时代,人们期许民间投资能够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但我国的民间投资面临体制性进入壁垒,屡屡遭遇"玻璃门"或"弹簧门"现象。本文在分析这些进入壁垒的基础上,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民间投资进入壁垒的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民间投资进入成本、行业垄断程度和科技投入中的民间投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分析民间投资进入壁垒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战略投资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同时也面临竞争性。本文对不完全信息下竞争对手先行技术创新战略投资的风险运用风险函数进行度量,建立期权博弈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投资时机进行了分析,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投资时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价值管理开展.作为企业管理的财务管理也应该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持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在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得出如何通过财务管理的三大活动,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不确定条件下,一个立即投资NPV为负的项目,并不一定要彻底放弃,通过延迟投资决策,选择外部条件好转时进行投资,可能会带来较高的正NPV。本文分析了不确定条件下延迟型投资项目的期权特征,在B-S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延迟型投资项目价值的期权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对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参数的获得,以及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跨国企业调查数据,在区分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的基础上,引入企业正当性战略和国际化经验的调节作用,对制度距离和跨国企业正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均是影响跨国企业正当性的关键因素,正式制度距离受企业正当性战略的调节,非正式制度距离受企业国际化经验的调节.制度距离主要影响企业的道德正当性和认知正当性,对实用正当性影响不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正当性优于传统制造业,企业以绿地投资形式"走出去"比设立海外营销点、跨国并购和合资建厂等方式更容易获得组织正当性.本文从微观视角为"一带一路"沿线跨国企业获取组织正当性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我国下一阶段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