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析木城石棚     
海城县析木城公社所在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镇,古代文化遗存很丰富.在这个公社所属的姑嫂石大队的南山上,有一个屹立数千年硕大壮观的石棚.何谓石棚?据说是因为用大石板支盖酷似小屋而得名.金代王寂《鸭江行部志》曾记载在今复县一带有“石室”,“土人谓之石棚”.有的地区发现的石棚,很象帝王的冠冕,所以我国古代又有称之为“冠石”的. 辽南地区发现的石棚,往往成双存在,两处相去不远.析木城的石棚就是这样,山上和山麓的石棚相距约350米.对这两座石棚的由来,当地至今还留传着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在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有一户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小姑经常打骂虐待其  相似文献   

2.
8月17日,印尼驻匈大使馆给欧华联会、匈华联会回函,称已将“敦促书”转呈总统哈比比,表示要促请政府妥善处理受害华人,依法惩治暴徒,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并为此次事件表示遗憾。现将印尼驻匈使馆回函全文刊载如下:欧洲华侨华人联合会第六届大会主席匈牙利华人联合会主席张曼新先生亲爱的先生:  相似文献   

3.
震惊世界的“匈牙利事件”仅仅过去二十多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就。以她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又一次引起了世界舆论的震动。西方记者称匈牙利为“东方的瑞士”,“苏联阵营中消费者的天堂”。 不言而喻,这惊人的变化米源于改革。匈改革的成就应归功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匈牙利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匈改革的成功也证明了以卡达尔·亚诺什为首的匈党制定的改革政策是正确的。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匈党第一书记卡达尔的策略思想在匈牙利的改革中发挥丁重要作用。下面简要谈谈卡达尔在体制改革的初期阶段的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石棚山石棚     
石棚山石棚位于盖县二子台农场石棚山村东南2华里的山丘顶部,四周果园环抱,站在石棚脚下,举目眺望,浮渡河碧水长流,隔河南岸莲花山重峦叠翠。附近田园,风光宜人,这里是熊岳八景之一“石棚古迹”。1963年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俞辉 《国际公关》2023,(16):39-41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和目标,并概述了欧洲在倡议中的地理、历史和经济位置,详细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机遇,包括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文化交流的增强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推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挑战,包括经济竞争压力、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和安全与法律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匈塞铁路项目、亚得里亚海港口项目,展示了这些项目在欧洲的实施情况以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总体影响,并提出了欧洲应对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发生一件带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使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了亚洲,促使中、苏、美、英、日等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同时·在激化朝美、中关矛盾的同时,导致了“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的久拖未决,使之成为长期影响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热,占、”问题。  相似文献   

7.
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石本是两种物质名称,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它具有特定的含义。“金”,主要指商周时期的铜器及其铭文;“石”,则主要指秦汉以后的石刻。金,也称“吉金”,取坚固之意;石,也叫“乐石”、“嘉石”、“贞石”,意为质美。金石二字连称文献最早见于《墨子》。石刻则见于秦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对金石的研究,我国有长远的历史。北魏郦道元;南朝梁刘之遴、刘显、刘杳;唐封演、苏頲、陆广微、元行冲等都是有贡献的学者。但当时极少专门著作问世。到宋代收藏和研究金石成了官僚文人的一种雅好,其人数之多和成就之  相似文献   

8.
南朝鲜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早已为世人所知。世界上不少国家和经济界人士还把南朝鲜经济的迅速发展称为“汉江奇迹”、“第二个日本”。最近,“黄海经济圈”又成了亚洲的一门热话。据评论说,南朝鲜的西海岸开发设想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战略不谋而合,将促成以南朝鲜、中国东部沿海省市为主体的“黄海经济圈”。我国与南朝鲜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极其接近,在历史、文化传统上也有者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研究和探讨南朝鲜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动向,对于制定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加速发展外向  相似文献   

9.
抗倭援朝战争中的明日和谈内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史学界对四百年前日本丰臣秀吉两次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明朝称“万历朝鲜役”,朝鲜称“壬辰丁酉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已有过一些研究。但对此次战争中明、日间议和活动的介绍和探讨却很少,而且由于议和活动本身的错综复杂和文献记载的差异,使人们对议和决裂的原因及真相或不甚清楚,或看法不一。本文试图根据一些新的史料揭开这一不解之谜,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籍和朝鲜古籍对抒情歌谣“箜篌引”均有记载,它是一首影响颇大的四言乐府歌辞。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曹植、李白、李贺、温庭筠等都以“箜篌引”或“公无渡河”为题作过诗;朝鲜十六世纪著名文学家车天辂和十八世纪的著名实学派作家朴趾源、李德懋等也在自己的文集里留下了有关“箜篌引”的记录。因此,研究“箜篌引”,对于进一步了解我国同东方诸国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尤其对比较研究我国和东方其他国家的文学艺术,探讨“诗经”以来的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如何影响着其他东方国家诗歌创作的发展,以及这些东方国家的诗歌又怎样反过来给我国古典诗歌以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之意;一说柯尔克孜是四十的复数,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还有一说为山地、草原人。其先民,在我国汉文史籍中汉代称“鬲昆”、“坚昆”;魏晋时期称“纥骨”、“结骨”、“契骨”;隋唐时称“黠戛斯”;宋代称“辖戛斯”;元明时期称“乞儿吉斯”、“吉利吉思”;清代称“布鲁特”。  相似文献   

12.
“高丽棒子”是中国人对朝鲜(韩国)人沿袭已久的蔑称.但是,对于这一称呼的历史由来,却一直缺乏学术考证.其实,通过梳理朝鲜文献《燕行录》的相关内容可知,它来源于韩文的“帮子”一词.“帮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行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使团接待政策所引发的朝鲜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至上”,作为近代欧洲的一种现实主义外交原则,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它在法国及欧洲的实践,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大一统国际体系的瓦解和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并开启了以现实主义原则指导近代欧洲外交的传统。在理论层面,“国家至上”原则对现实主义发展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标志着民族国家被确立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单元;它为“国家利益”原则的形成提供了早期观念形式;它催生了近代欧洲均势外交的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均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朝鲜“实学”派学者们所积极倡言的“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容纳外来文化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开明改革主张,是由“西学东渐”形势促成的;这必然促使朝鲜逐步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化知识与思想观念,从而为朝鲜民族通过近代改革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奠定实学基础。因此,朝鲜实学中已经有了近代化价值取向的萌芽,是朝鲜在传统文化走向近代化的转变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思想。  相似文献   

15.
银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植物,达尔文称它为“生物活化石”。我国人称“公孙树”。因它树龄长,生命力强,可生存3000年之久,又称它为“长寿树” 或“长效树”、 “生态树”。目前银杏树在世界发展前景良好,它的本身价值远远超过金银珠宝。我国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国际市场银杏原料的90%由我国提供。  相似文献   

16.
公元693年,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一个历史的奇迹出现了,渤海始建国。唐睿宗先天二年遣使册封靺鞨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王国是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其地域在我国东北包括现在苏联沿海和朝鲜北部的一部分的广大地区。《新唐书·渤海传》说:“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  相似文献   

17.
秋天     
我国的贺年卡最早始于汉代。当时人们称它为“名谒”、“名刺”。到唐代,则把它称为“门状”;明清时,又称其为“红单”。  相似文献   

18.
石鼓文为秦刻,早有定论,是记述秦国君游猎祭祀活动的,故亦称“猎碣”。唐初在陈仓石鼓山(今宝鸡市石嘴头附近)发现,故又有“陈仓十碣”之称。又因其地在岐山之阳,也称“岐阳石鼓”。确切地说,应该叫“陈仓刻石”①、(“石鼓文”为俗称),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刻石文字,对研究我国古文字、文学和先秦社会生活等,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其书法亦为我国历代书家所推重。自唐以来,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共称“古妙”,张怀瓘《书断》赞为“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李东阳在他的《石鼓歌》中更说:“我生学篆希前踪,回视俗书羞龌龊;力崇雅素无浇浮,每向迷途问先觉。”康有为《南海书镜》则认为它是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体稍方扁,与虫篆籀篆气体相近。又以为石鼓为中国第一古物,钟鼎既伪,故亦为书家第一法则。但现在由于考古学的发达,钟鼎和甲骨、特别是甲骨的研究,石鼓文已不算是最古的文字了。  相似文献   

19.
《华人时刊》2009,(1):48-49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  相似文献   

20.
《战争与和平》这部“跟《伊利亚特》一样”的宏伟巨著,它所显示出来的艺术美,曾使多少人为之惊叹。高尔基认为这部作品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和托尔斯泰其它作品传入欧洲之后不久,在胜称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