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2.
张光茫 《社区》2011,(26):11-11
以前读贾平凹的《秦腔》《高兴》《古炉》,我总能够感觉到一个时代的命运。感觉到贾平凹的悲天悯人。如果说,小说中作家还能偷偷在书页的一角藏起来,那么散文无疑就将作家的整个心铺在纸面上,最见情怀。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天气》中,我读到了贾平凹洞察“天气”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杰出散文家、散文编辑家和散文评论家。贾平凹的散文美学观是什么?本文从强调“真性情”、推崇“平常心’、鼓呼“大散文”等方面,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并非散文家,写小说是他的主业。散文不过是他的副产品。但,这副产品和他的主产品一样,都是一流的。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是又薄又小的一本,名为《月迹》,收集了作者自1979年至1982年间的34篇作品。这便是贾平凹早期散文创作的全部结晶。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长篇散文《商州三录》受到读者的称赞。本文从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巫鬼和图腾构成的神秘文化、以及商州乡民的文化心理,对《商州三录》的文化涵蕴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引人瞩目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两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末至今,贾平凹已发表和出版了8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创作在题材选取、氛围格调、叙述品格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在新时期散文创作园地中独树一帜,构成了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费秉勋所著的《贾平凹论》一书,最近荣获第三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表彰奖(此奖不分等级)。《贾平凹论》于1990年5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贾平凹的生活经历、心理气质、文化师承、美学追求等方面入手,在深广的文化背景上比较深入地剖析了贾平凹步入文坛(止于1986年)各个阶段的创作历程。《文艺报》、《小说评论》、《书讯》、《西安晚报》等报刊均发表了评论文章。著名文化评论家阎纲在给费秉勋的信中说:《贾平凹论》集“美学、文化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当代意识于一体,洋洋洒洒,读之如入山阴路上”。本书是国内专门研究著名青年作家贾平凹的为数不多且质量  相似文献   

8.
借鉴生命哲学理论以探求贾平凹散文的精神特征。文章认为贾平凹散文最本质的精神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精神的伸张、探秘的生命本能、对宇宙时空无限性的感受所引导出的特殊艺术观、阴性的审美意象、以生命体验拥抱艺术,这些方面构成了贾平凹散文的精神真髓。  相似文献   

9.
月亮,作为审美意象,经常出现在贾平凹的散文之中。仅以散文集《月迹》而言,除了正面写月亮的《月迹》、《月鉴》、《对月》等作品外,内中写及月亮的就有20多篇。现略举数例,以飧同好。 夜里,船到了山湾间,月显得很小,两岸黝黝的山影憧憧沉在水里,使人觉得山在水上有顶,水下有根,但河里却铺了银,平静静的似乎不流,愈发使人慌恐。……船客走了,河神走了,只有明月。明月初照人哟。(《夜籁》)  相似文献   

10.
论贾平凹美文中的禅味何轩一在当代屈指可数的美文大家中,贾平凹以其丰厚而隽美的精品在世纪末的散文园地里独秀一枝。贾平凹美文的独到韵味有别于90年代风行一时的余秋雨式的“文化苦旅”散文的苦味,也不同于而今从海外传回再度流行的梁实秋、林语堂式的充满英美绅...  相似文献   

11.
作为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人员,多年从事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评论者、研究者。对贾平凹小说、散文、文论进行了全面分析,肯定了贾平凹的贡献和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葛浩文1991年英译了贾平凹的《浮躁》,时隔25年,他又翻译了贾平凹最具争议的小说《废都》。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废都》译本Ruined City中具体语料翻译方法的描述性研究,为贾平凹和中国现当代其他文学作品"走出去"提供策略。对Ruined City中翻译语料的考查结果表明,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增译、减译、音译和直译等方法予以再现。这些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一敏 《老友》2008,(3):30-30
王金廷是我深交四十多年的农民朋友。我已大半年未见到他,心里时时勾起对他的思念。今天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朋友》,益发使心里燃起思念之火。贾平凹先生说:"我的朋友可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王金廷对我来说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4.
从时空角度去感悟贾平凹的散文,可以体验到贾平凹情感的律动。贾平凹散文中的时空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意识。贾平凹将空间置于时间之流中,就是将空间置于富于变化节奏的生命长河中,时间引领着空间,触发了内心情感的律动,而情感与时间的节奏化生命空间又相磨相合,彼此激荡,才赋予苦难人生以流荡不息的生命意识。因此浸染着作家强烈自我的时间意识、辽廓而深邃的空间感以及错综交杂的时空观,是贾平凹散文产生无穷韵味的基本审美因质。  相似文献   

15.
甲骨卜辞、《周易》、《尚书》是我国早期散文。甲骨卜辞虽属萌芽状态的散文 ,但在用词、句式以及记事等方面为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周易》属雏形期散文 ,叙事条理性强、善于说理、有了结构布局、语言的运用有了很大进步。《尚书》是散文趋于成型的重要标志 ,其文体的区别开始显现 ,篇章结构、语言表现艺术等方面较之以前散文更为成熟 ,因而自《尚书》开始 ,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散文。  相似文献   

16.
刘高兴是贾平凹新作《高兴》中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在贾平凹农村人物形象中,具有新意。这一形象的塑造,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斟酌之处。但无论怎样,刘高兴形象都折射出贾平凹思想感情的迷惘。贾平凹的迷惘,可以引发对身处的时代、人生、人性做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高兴》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林非 《江海纵横》2010,(5):30-31
林非(1931-),江苏南通(海门)人,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林非先生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林非先生迄今共出版30余部著作,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他的散文著述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他》、《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林非还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散文代表作:《话说知音》、《离别》、《询问司马迁》等被选入中学大学课本。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执着不懈的美学追求。其散文主要的美学特征表现在哲理阐发、细节描写、结构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年近花甲之际的贾平凹以全新的叙述方式推出具有"仙风道骨"风格的长篇小说《老生》,这无疑是对他先前文学创作的一次跨越与升华。陕西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省份,道家文化的兴起与传承在此地均有深厚的遗存,这种历史遗存深入地渗透在贾平凹《老生》的写作过程中,成为《老生》写作的思想渊源。无论就小说的写作动机、结构布局还是人物设置、故事意蕴均可看出道家文化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浓厚影响。《老生》是贾平凹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对中国道家文化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以小说著称文坛,事实上,他的散文创作与小说相比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价值;禅宗意识的自觉追求与渗透就是一个重要特征。贾平凹散文写自然,也写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与在人生中追求自然的情趣是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游记类散文)的主旋律。这里就融入了禅,融入了禅对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