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的老师放弃了娱乐,也放弃了别人所拥有的花前月下、闲情逸致,甘为孺子牛,忘我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我们更是加倍付出心血。为学困生开小灶“加餐”,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众多老师的“必修课”。可付出后的结果呢?却是常听老师无可奈何地叹息:怎么学困生还是学困生,成绩毫无起色?而家长就更不领情了:我孩子能学多少学多少,别把他留晚了。言下之意,令人心寒。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一位德才素质较强、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口碑好的年轻干部,几次被推荐担任领导职务,均被分管干部工作的一位负责同志以“政治上不可靠”为由压了下去。一位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年轻干部,为什么被戴上了“政治上不可靠”这顶沉重的帽子呢?原来,这位年轻干部党性观念强,平时敢于同本单位存在的不正之风作斗争,而且还在去年向监察机关举报了本单位的一个领导干部的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3.
英国某空调公司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一天.总经理查尔新.史考勃走进工厂.问一位工人说:“请问,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空调?”“6部。”工人答道。总经理没再说话,只是拿了一支粉笔在地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  相似文献   

4.
有位名人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何孟霞 《科学咨询》2009,(24):32-32
师爱是细节。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讥笑中有爱迪生。”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美国孩子童年时极端害羞,怯懦而又自卑。上中学时,有一次英语教师向全班同学布置了给课文《杀死模仿鸟》小说最后一章续写一段。当时,这个学生已不记得他的作文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忘了老师给他打几分。  相似文献   

6.
星云 《决策探索》2014,(13):48-48
梁老师是大学时期教我们写作的老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什么都懂,所以我们有什么问题,就会向他请教,他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有一回课问休息时,我们围着他聊天,一个同学问他:“梁老师,什么叫作反物质?”梁老师摇了摇头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一会儿上课问一下同学们,看看谁知道。”上课了,梁老师让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站起来把问题再说一遍,那个同学就又说了一遍。梁老师便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女生举起了手,梁老师便让她站起来回答,她站起来说:“正常物质的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核外是带负电荷的电子:反物质的构成正好相反,它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9,(23):18-18
从2002年开始,大连市纪委、监察局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廉洁从政标兵”典型选树工作,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连续评选了四届,共有28位干部当选“廉洁从政标兵”。为体现“好官”就该得“好报”,大连市在褒奖的同时重用这些“标兵”干部,让“好官”得“好报”。  相似文献   

8.
与使命同行     
带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出发,教学生涯必定辉煌。
  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自古以来时代和社会赋予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9.
“文化”只是“陪衬”博士生给小学毕业生“老板”提笔;作家给文盲半文盲(经理、庄主之类)当“秘书”;教师买不起书,科学家的书房不及个体户家的卫生间宽敞豪华——难怪社会流传“文化只是陪衬”的“观念”了。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王建华 《科学咨询》2007,(14):25-25
“问题学生”从某个角度讲是“弱势群体”。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违纪、“倒蛋”,得不到家庭“呵护”,甚至被家庭“遗弃”。在班集体,他们是“三等公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享受不到相互尊重的平等权利。在有些教师眼里他们是老师的“对头”、“累赘”。他们的行为令家庭人伤脑筋,令学校老师、同学厌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学生”出“问题”难道是他们的过错?  相似文献   

11.
《尚书》里有一篇名为《无逸》的文章提出“君子所其无逸”的思想,意思就是要求领导者居其位,不要贪图安逸。在《无逸》中,不管是好的典型,还是坏的典型,都印证了一个道理:成由勤俭败由奢。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从中央到地方,为推进事业发展提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子,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追根寻源,重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抓好落实。“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好学生”与“坏学生”从懵懂入学到成为社会人的成长历程,其结果似乎是合理的,但与我们每个人最初的期望相去甚远。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坏学生”,在我们教育者的观念里面,恐怕都有近乎相同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颠覆了我们教育者传统的对“好学生”“坏学生”评价的标准。不同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时间不是统一的,教师就不能在当期给学生贴上“好学生”或“坏学生”的标签。每一位学生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高校网络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促进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网络德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者相当一部分只是扮演着“旁观者”或“行动者’’的角色:因此.如何有效地建设好、利用好和管理好网络,主导网络发言权,实现作为思政教育者的角色从“旁观者”到“行动者”再到“主导者”的创新与转变,有效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位高层管理者要为某个关键领导岗位物色合适的人选。他问候选人:“你以前所在公司的人员怎么样?”应聘者回答道:“他们无知又懒散。你必须盯着他们,因为他们总是想偷懒、占公司的便宜。他们憎恨沟通,反对变革,满心想的只是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一位优秀教师的宽容、尊重、理解并真心爱孩子,老师多一点爱心,我们的孩子们也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本文作者就自己多年来教导学生的经验,详细说明了如何“用心引航”教育学生。师德就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廉价的爱是要什么给什么、真正的爱,不是你帮他点火取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让他自己去打柴:给他火柴,让他自己去点燃生命的火焰。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政治课,正在上课之际,我们班的班长突然来到办公室找我:“方老师,政治老师叫你去。”  相似文献   

18.
《决策探索》2014,(13):56-59
在江西农村,散落着一个个乡村教学点,规模微小,常常只有1名老师和十几位学生,甚至只剩下1师1生。但正是这些“微小学”里的乡村教师们,延续着农村教育的“血脉”。记者在江西省采访时了解到,许多乡村教学点位置偏僻,教学条件简陋,教师年龄偏大,农村教育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语文教师应具备这样几个“善”:“形善”,衣着得体而端庄,具有语文教师的“范”;“心善”,有渊博的语文素养,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言善”,善于用文学的语言解读文本,用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行善”,有“好读书”之“行”,有“好口才”之“行”,有“善写”之“行”。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各方面都美好了,才有可能塑造学生的美好。  相似文献   

20.
打鬼容易捉鬼难。报纸上的一 则消息:国家将取缔一切研究“水变油”的民间科研所。这使我回想起六年前的一次亲身经历。94年的一天,某国营大公司Z总经理打来电话,说有个十分诱人的投资项目,请我帮忙考察一下。 第二天,我参加了他们的座谈会,见到了一位50岁出头,略带本地口音,来自北京的林先生。Z总将林先生给他的几页介绍材料交给我,我粗略地扫了几眼,项目名称赫然是:“水解氢……”林先生自我介绍说:他本是国家某部委的处级干部,近年下海,从事技术推广。这个水解氢项目是他从数十个项目中筛选出来的最好的一个。林先生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