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昭假”一语,经戴震解释之后,一般认为是指祀上帝而言。北大中文系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在注释《周颂·噫嘻篇》中的“既昭假尔”时都是采用这个说法的。①戴震在《毛郑诗考正》中说:“诗凡言昭假者,义为昭其诚敬以假神,昭其明德以假天;精诚表见曰昭,贯通所至曰假”。②郭沫若的解释与上不同。他曾在《由西周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将既“昭假尔”一句译为:“我们的主子周成王既已经召集了你们来”,其中的“尔”译为“你们”,指  相似文献   

2.
《钱笺杜诗》所援引之诗话,率唐宋著述,明人止乎《升庵诗话》,然皆尽剔抉刮垢之能事,而无一字之褒扬。本文从异文、逸句、地理、诗句笺释四项,考释《钱笺》之举引《升庵诗话》,于升庵之发明,牧斋之辩证,皆重新阐述,援据立论,然后知《钱笺》之诟,诚非虚发。  相似文献   

3.
(一) 《诗经》和《周易》中的“汔”字,古注、今注及词书释义分歧很大。《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毛传:“汔,危也。”郑笺:“汔,几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引此诗,杜预注:“汔,其也。”《后汉书·班梁列传》引此诗,李贤注:“汔,其也。”《孔子家语·正论》引此诗,王肃注:“汔,危也。”朱熹《诗集传》:“汔,几也。”《康熙字典》用此例,引毛传、郑笺、孔疏后曰:“按诸家反复相训,是汔为几也。左传昭二十年引此诗,杜预云,汔,期也。然则期字虽别,亦是近义。”旧《辞源》用此例,释义为“几也,一曰其也。”旧《辞海》用此  相似文献   

4.
毛诗评议序     
余年未冠尝谒章先生于曲石之庐,饭后露坐草坪闲话,纵论典坟,旁逮古文奇字。偶及毛诗,先生曰:《大雅·文王》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毛《传》云:“言文王升接天,下接人也”,不为神秘怪妄之谈,是毛公之学,能破除迷信,远离诬罔也。余惟康成以“在,察也。文王能观知天意,顺其所为”笺毛,深得此意。毛公说诗微旨,得先生一言,殆昭若发蒙耳。及先生移居吴下,余每以暇日造门,燕闲侍坐,流连竟夕,经史玄文,无所不谈,各出新知,以为笑乐,未尝检书也。一日及诗,先生曰:张香涛尝渭《尚书》难说,于今观之,《书》尚可说,《诗》殆尤难,以其本事多无  相似文献   

5.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郑《笺》:“谓,勤也。女年二十而无嫁端,则有勤望之忧。”“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郑《笺》;“谓,勤也。”“心乎爱矣,瑕不谓矣。”(《小雅·隰桑》)郑《笺》:“谓,勤。……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以上三个“谓”字,郑《笺》并训为“勤”,今人说诗多不从。郑玄是对的。以“勤”训“谓”,正是发明了“谓”的古义;由于“勤”的古义久已湮失,所以人们每不从郑。兹申说之。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日本朋友增田涉(1903——1977)在《鲁迅的印象》中曾谈到他和鲁迅的交往:“我在上海和鲁迅直接接触,是从昭和六年(1931)三月到同年十二月末的十个月期间,以后,从昭和十一年(1936)六月到七月,为了探望他的病,再一次去过上海,前后凡一年问,都看见他的脸,听见他的声音。从昭和六年回国后直到他逝世前,大约每月通讯两回。  相似文献   

7.
一完颜希尹(生年不详——1140年),女真名谷神(或固新),又名兀室(亦译悟室、胡舍)①.系女真完颜部贵族出身,世居冷山(今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子)②.其曾祖父石鲁,与昭祖石鲁“同时同部同名”.曾祖因其贤能多智被誉为“贤石鲁”,而昭祖勇猛过人被夸为“勇石鲁”,二者关系甚为密切,曾盟誓:“生者同川居,死者同谷葬.”④那时,定居在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的完颜部,在昭祖  相似文献   

8.
一“吴中无足系去客者,独大小何君,经年未得倾肠一吐为恨耳。”(282页,《张幼于》)笺:“[大小何君]何良俊,字元朗。华亭人。弟良傅,字叔皮。皆负才名,时以‘二陆’方之。…”按:笺似误。何良傅,嘉靖二十年进士,卒于嘉靖四十一年,在袁宏道出生前。其兄良俊,卒于万历元年,那时宏道才六岁。良俊之殁,王世贞为作《挽何翰林元朗》(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九《诗部》),至宏道官吴县时,世贞早已去世。可见,宏道恨未与之“倾肠一吐”者,决非何良俊兄弟。钱谦益《列朝诗  相似文献   

9.
程晶晶 《南都学坛》2005,25(4):49-49
2004年恰值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100周年,俞晓红教授的新著《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下简称《笺说》)在此时出版,就具有了特别的纪念意义。《笺说》一书既对百年来《〈红楼梦〉评论》研究成果的总结做出尝试,又为今后的研究者去伪存真扫清障碍。该书一方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剔粗取精,将其中的思想精华展示给后人;另一方面对长期存在的文本的误读、意义的误解作了辨析,在对一些错误观点反拨的同时,既破且立,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笺说》一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文本进行笺注和解说;二是就其中…  相似文献   

10.
“唯”、“是”连用,组成“唯是”。见于《左传》者共十例.如:1、寡人唯是—二父兄不能共亿.(《隐公十一年》)2、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僖公四年》)3、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僖公三十三年》)4、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成公二年》)5.无亦唯是—矢以相加遗.(《成公十二年》)6、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襄公十三年》)7、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昭公元年》)8、唯是不来.(《昭公四年》)9、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昭公十二年》)10、唯是(木扁)柎所以藉干者.(《昭公二十五年》)  相似文献   

11.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12.
商君书新箋     
《商君书》頗不易讀。严万里(《商君书校》)俞樾(《諸子平議》)孙诒让(《札迻》)陶鴻庆(《讀诸子札記》)王时潤(《商君书斠詮》)簡书(《商君书笺正》)尹桐阳(《商子新释》)朱师辙(《商君书解故》)諸家各有校释,解决不少問題,成績斐然。然书中疑难之处仍甚多也。余在解放前,詳讀此书,偶有考索,便記于簡端,既竟,摘录成帙,遂成《商君书新笺》一卷。特因参考不周,尚未定稿,故未編入《諸子新笺》之中。近几年来,撰写《商君书譯注》,乃将此书之《新笺》加以訂补,共得一百零三条。此皆余之管窺蠡測,未必悉当,希讀者教之!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三日,高亨記于山东大学。  相似文献   

13.
日本目前实行的文官制度(他们称之为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昭和22年(1947)颁发的内阁法;昭和23年(1948)颁发的国家行政组织法;昭和22年(1947)颁发的国家公务员法制  相似文献   

14.
笔者年来从事于商隐诗之会校、会注、会笺、会评工作,因感叹中国诗歌史上争论最大、解人最多者莫过于《锦瑟》了。汇总其评笺文字,或有助于对此诗及《无题》诸作的深入研究。 (一) 商隐逝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锦瑟》即系于是年,为逝前所作。  相似文献   

15.
刘宋刘义庆著、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一书,前贤在纠谬匡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较著者有李慈铭、王先谦、程炎震、李详、刘盼遂、王利器等;近年来出版的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4年)、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5年)二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精注细校,创获良多,代表了《世说新语》研究的最新水平.但盥手捧读之余,笔者也发现二书中有关词语方面的校勘或有未尽,或可商榷;兹不揣颛蒙,刊布校读札记若干条于此,敬祈方家教正.本文以袁本(《校笺》底本)为据,参以影宋本、沈校本、王刻本(《笺疏》底本)以及残写本《世说新书》.  相似文献   

16.
《鹿鸣》:“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鹿鸣》;“我有嘉宾,德吉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恌,愉也。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传意不甚明白,似谓君子可为人法效,则君子即嘉宾,实与诗意不符。然陈奂正是这样理解。他说:“(君子是则是效),言君子可为人法效。笺谓君子所法效,非传义。昭七年左传:‘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此引诗亦谓君子可为人则效,传义所本也。”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首涉及婚姻纠葛的诗。主人公是男还是女,“言就尔居”的是女到男家还是男就女室,“复我邦家”是女回娘家还是男反家邦,诗意似不甚明。毛传:“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弃其旧姻而相怨。”(原为郑氏笺语,清人陈奂谓为传文,从之。)这话亦似不甚明,“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则主人公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郑玄笺:“我采蓄之时,以礼来嫁女(汝),女(汝)不思女(汝)老父之言而弃我,而  相似文献   

18.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昭和四十八年版)第322页中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上)(昭和五十四年版)第1029页与第1423页,均把《御制圆明园诗二卷》的撰者著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撰,清鄂尔泰等注。根据该书的内容和有关人物的生卒年:清世祖(顺治)(1638—1661)、清圣祖(康熙)(1654—1722)、清世宗(雍正)(1678—1735)、清高宗(乾隆)(1711—1799)、清鄂尔泰(1677—1745)以及  相似文献   

19.
<正>三、万毋忽视对"今典"的考证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说:"自来诂释诗章,可别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词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拙著之所以皆缀以"笺证",意在于笺中有证,以别于注而无证者。"笺"主要是指对古典的注释;"证"主要是指对今典的考证。其实笺即不易,证则尤难。因为今典一般来说无现成资料可查,需要去考证,有时甚至需要去回环考证,始能得其详。我之所以选择了难而又难的古籍整理之路,意在披荆斩棘,将困难留给自己,给读者以更多方便。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农业户经济调查(指定统计第?号):日本农业户经济调查是由农村水产省经济局统计信息部经济统计课负责组织实施的,其目的主要是掌握全国农业户的生产经营和家计收支的实态,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基础统计资料.大正10年(1921年)以来,日本农林省将农业户经济调查委托给农业团体负责调查.但是,从昭和24年(1949丰)开始按现在形式进行调查,并于昭和25年(1950年)政府将农业户经济调查定为指定统计调查,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