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战国后期 ,诸子各家思想已逐渐形成融合统一的趋势。贾谊积极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 ,完善、成就自己的思想体系。他以道家的形上学为立基 ,以儒家思想为落脚 ,建立思想的本体框架 ;以“法”为辅 ,以“礼”为主 ,形成政治理论体系。贾谊虽吸收多家思想之精华 ,但始终没有离开儒家思想这一中心 ,为汉代儒学的重铸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出版一百年来,人们以“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来评述它。本文把《文通》放到中国文化的发展长河中考察,认为《文通》提供了中西文化结合的范例,为各个领域吸收西方文化开创了路子;《文通》成功地构建了汉语语法体系,促进了汉语语言学的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文通》广泛地选例,促进了诸子各家思想的传播、融合,弘扬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子》与《淮南子》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子》与《淮南子》都是反映秦汉黄老之学的著作。《文子》的道论偏重于考察“道”的实体,《淮南子》则偏重于探索“道”的历程;《文子》的无为论着眼于对老子“无为”的改造,《淮南子》的“无为”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内容;《文子》在融合百京之学方面,坚持以道为主,兼取各家;而《淮南子》则表现了儒道整合的倾向。《文子》与《淮南子》的思想异同,既展示了秦汉黄老之学的演化,又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证明了《文子》的成书年代先于《淮南子》。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引了他父亲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其中评论了阴阳、儒、墨、名、法各家的短长,极力推崇了道家的思想,认为它是采各家之所长,“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如果为国者“欲与天地久长”,就应该接受道家的“无为”又“无不为”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有以治天下”。根据这一点,有人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评介各家主张的基础上,阐发了结构派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认为中国思想史是研究中国人思想观念及其存在结构演变过程的学科.之所以要强调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认识传统思想的发展,是由于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与以《易》经为体而以其他经史为用、以儒家为本而以其他子学为末的学术结构共生、共荣,共衰、共被新的思想、新的学科所融解,而融解在新思想、新学科中的“传统思想”在离开了原来的结构后将成为当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结构派的这一主张,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的思想主旨是“王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一书 ,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为杂家著作。但许多学者却认为杂家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主导思想。其实 ,杂家就是杂家 ,“王治”是《吕氏春秋》的学派宗旨 ,取各家之善、形成一个新的统治理论模式就是其理论体系。不应用另外一个学派的思想来解释《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已经出版,全党都要认真学习,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学习的领导。 学习《邓小平文选》,是今年秋冬即将开始的全面整党的重要思想准备。整党首先是从思想上整顿。目的是把全党的认识牢固地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来。学习《邓小平文选》,对于加强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文选》系统地反映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在1975年针对“四人帮”的破坏,为整顿各方面的工作而进行的斗争;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进行的斗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全面进行拔乱反正,深刻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一书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作为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育在《淮南子》中也被予以极大重视。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散见于各篇,在教育的作用、方法和内容上都有所阐述。因《淮南子》是综合各家学派的思想集体创作而成,所以在教育思想上亦存在着观点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尤其是道儒互绌的色彩相当鲜明,但两派也有其互通互补之处,从而使其教育思想较之以前更加全面、丰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与《法律篇》中城邦和谐统一思想的细致梳理与分析可知,《法律篇》消解了存在于《理想国》中为保持城邦秩序良好运转而采取的措施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故从全局和整体上把握柏拉图城邦和谐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管子》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典籍,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管子》之道表现在治国理念上,是以仁义道德为内涵,以礼法为形式,把礼治和法治结合起来,法教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思想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问题,目的在弄清其与司马迁思想归属之关系。关于司马迁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但迄今莫衷一是。然而就其大体言之,说法不外乎三种,即:道家论者,儒家论者与儒道兼备论者。实际上,司马迁作为封建时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其思想是复杂的,并不能用当时已有的各家学说来加以规范。无论说司马迁的思想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或主要属于当时已有的什么家,都是偏颇的、不全面的。下面笔者仅就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而列老子于《列传》的原因及其与《论六家要旨》之关…  相似文献   

12.
<正> 出色的思想家,总是吸取各家学说之长,来丰富自己的思想理论。法家韩非除继承(包括批判)前代法家学说外,对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等思想也有所取舍。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韩非摄取各家学说中他认为合理的成分,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卓然成为法家巨擘。《汉书·艺文志》论诸子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是精到之论。本文仅就韩非思想渊源,略加辨证。(一)道家。司马迁点明韩非的思想,“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韩非的《解老》、《喻老》(以下引韩非说,仅标篇名)两篇,是阐发老子思想的专论。对  相似文献   

13.
王重民等先生编校《敦煌变文集》所收《李陵变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颇值得重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时校录工作不可能做得很完善。三十余年来,专家们时有补正。今就以前所写校勘札记加以删削,录出各家所末言或看法有不同者数十条,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发一组有关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本文从学术上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意义,认为孙中山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为中国近代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不倦的开拓性探索、吸收和融合,其思想和理论都是中西文化精华的结晶。孙中山由爱国而革命,以革命来救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宋人做诗偏爱以学问入诗,苏轼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对佛教典籍尤其非常熟悉,比如是《维摩经》《楞严经》《华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坛经》等佛教大乘经。佛典的义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轼诗歌风貌,本文以《金刚经》为中心,细细分析其在苏轼诗歌创作中的表现。从思想角度看,这部经帮助他如何运用佛教智慧来处理人生存亡意义的问题。从创作角度看,《金刚经》灭尽着相思想,给他提供不少写诗的源泉,或以之作为归纳而用,或以之作为演绎而用,或以之作为主导思想贯入全篇而用。正因如此,苏轼的诗歌所呈现出的才是另一番景色。  相似文献   

16.
既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又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是当前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响应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号召 ,编写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一书 ,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 ,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主线 ,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五个历史阶段 ,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是在刘安的主持下,由他的宾客方士共同撰述而成,全书共二十一篇。此书对于各家各派的思想,兼包并蓄,因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于杂家。其中以道、儒为主,内容极其丰富。关于治理国家,虽以道德仁义为主,但也有不少法治方面的思想,在立法、执法以及法与道德仁义的关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为此,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286年),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作过漆园吏。他的思想“要旨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这部书,《汉书·文艺志》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内篇》七篇在命题、思想、文风上都比较统一,是庄子亲手所写,代表了庄子本人的思想,而《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则可能出自庄子的弟子及后来的道家之手。  相似文献   

19.
近期,巴蜀书社出版了陈德述教授所著《周易正本解》(以下省作《正本解》).《正本解》是陈德述教授多年心血之结晶.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著名易学家唐明邦先生誉之为"对数千年来解《易》方式正本清源而获得的易学硕果",披览之余,深以为然,谨述感言于次. 一、表面上看,《周易》是卜筮之书,然而文王、周公、孔子借此向世人传播了历代圣贤的思想,此即所谓"神道设教","寓教于筮".《正本解》抓住《周易》义理寓于象数的特点,以义理与象数的统一为解卦基本原则."周易正本解"就是旨在正本清源地解读周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为,要解决《庄子》真伪问题的有关争执,首先要整理《庄子》文本中的思想系统,以此作为庄子研究的一个基础和切入点。《庄子》一书可划分出四个思想系统:A系统:以内篇的逍遥、齐物等为代表的思想;B系统:以《庚桑楚》等为代表的无为论思想;C系统:以《骈拇》等为代表的抨击现实的思想;D系统:以《天地》、《天道》等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这样划分就避免了由真伪考辨而引起的一切纠缠不清的争论,把庄子考论与《庄子》文本的思想研究作为两个问题来研究,从而使庄子思想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