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和阶级矛盾“消失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已经“消失”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已经“消除”了,工人和资本家已经“同化”了。因此,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再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了。笔者认为,这种阶级和阶级矛盾“消失论”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反动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社会各种思潮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哲学思潮。这一学派比较注重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它的社会批判理论,特别是“总体革命”论,曾在本世纪60年代西欧一些国家成了“新左派”运动的主要指导思想。随着这一运动的失败,这个学派目前已趋衰落,但它在西方一些人的心目中,居然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甚至在我国青年学生中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正确开展对它的评述,对于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澄清我国青年学生中的一些模糊认识,都是有益的。本文拟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革命”论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考察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立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只有在西方全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取得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立足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阶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冲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夺取政权。对于以上两个结论,我国理论界往往简单地不是以后者否定前者,就是以前者否定后者。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加深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补课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中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最具迷惑性和消极影响的谬论之一。它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要迅速接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补课论”者不但把我们党和政府在现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诸如在经济领域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等称之为“补课”,而且认为,这种“补课”只是零敲碎打的,羞羞答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趋同论”的逻辑基本点“社会趋同论”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种思潮,是我国近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较为时髦的理论。它以“技术决定论”作为解释社会变异的理论基础,把经济计划与商品经济作为融合渠道,并以劳资“收入均等化”为佐证,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社会趋同论”基本逻辑的出发点是:随着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的运行,两种并存相悖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国际所属西方国家某些共产党内的一股“左”的思潮,绝不是一个体系严密,思想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但是,它们有共同特征,即都把主体性研究放在首位,重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合理的否定和批判,提倡总体革命,以争取人类的全面、彻底的解放。本文拟就“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总体革命论中的“文化革命”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趋同论”的立论根据是:由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特点,它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共同点日益增加,根本区别日益泯灭。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因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不论怎么发达,毕竟还是资本主义,它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在质的基本方面是毫无二致的,它与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在这些国家中,除有些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外,大部分国家仍然处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它们不仅没能走上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道路,甚至连不发达状态也难以摆脱,发展问题成了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学术界也开始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学者试图借助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发  相似文献   

9.
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抓住新出现的一些表面现象,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新理论。所谓两种社会制度正走向“溶合”或“趋同”,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种。我们且称之为“融合论”。可列入“融合论”者,种类甚多,具体说法各异,但核心观点是共同的:即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流行着一股“欧洲共产主义”思潮。西欧几个比较大的共产党,如意共、法共、西共、英共等,正在探索和研究一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途经。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人权思想夏素清邓小平在同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人权攻势”作斗争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并形成了自己的人权思想。一、国家主权至上邓小平针对近几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并攻击中国“没有人权...  相似文献   

12.
“趋同论”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而又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的第三种制度。显然,“趋同论”的实质就是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要害就是“同化”社会主义。本文联系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拟对“趋同论”作些评析。 应该承认,现实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确实存在着某些共同或近似的现象。在当今改革的时代潮流中,不同社会制  相似文献   

13.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期间,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竭力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散布和鼓吹“资本主义的补课论”。他们在散布这些谬论时,还断章取义引证马克思和列宁的某些论述作根据,这就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4.
龚育之同志1988年6月2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思想解放的新起点》一文中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生产力标准就是“猫论”。其理由是:第一,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猫论”的背景看,当时是针对社会主义农业经营管理应采取哪种具体形式而言,根本不涉及选择社会主义还是选择资本主义的问题。第二,从历史的长过程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优谁劣  相似文献   

15.
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几国同时发生”(简称“同时论”——笔者),还是“可能首先在一国发生”(简称“一国论”——笔者)的理论,目前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是理论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马、恩只提出了“同时论”,而没有提出过“一国论”;二是袁亚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5期发表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一文,认为马、恩没有提出过“同时论”,而只提出了“一国论”。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论”或者“一国论”都是马、恩的观点。十九世纪四十——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还处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不平衡还居于次要地位。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分  相似文献   

16.
“福利国家”始于19世纪80年代,在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较大发展。战后“福利国家”政策的实行,源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大众为争取各种社会权利而进行的长期不懈斗争、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和改良主义等思潮的盛行。但这一政策近年来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尽管“福利国家”政策有其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它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自身框架内的一种改良措施,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更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不同的国家社会之间的接触往来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互相学习、借鉴和利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当然也会有分歧,其中免不了会有片面的和荒谬的见解。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互相学习交流过程中,彼此间的差异、对立会逐步缩小,其间的相似处、共同点则日益增多,二者将互相接近,以至于最后融合。甚至有些人认为,在“两制”的接近与融合中,将会出现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全新的社会制度。这就是所谓的“趋同论”。“趋同论”对不对呢?应该怎样评价和对待“趋同论”呢?我们认为,“趋同论”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在我国,“趋同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时髦观点,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早在60年代初,西方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就提出了经济“趋同论”。他们认为在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在社会技术革命的驱动下,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将走向趋同和一致。“趋同论”作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斗争的一种理论,抹煞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混淆两种经济的界限,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理论界的一些同志,把西方学者提出的“趋同论”几乎原封不动的搬到我国来,当作新观点、新思想,大加宣扬和传播,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义务宣传员。我们觉得,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有必要对“趋同论”作一番评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从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到熊彼特的“趋同论”;从尼克松的“不战而胜”到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从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到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西方学者先后掀起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究其缘由,科技革命与全球化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学者倡导的“普世价值”削弱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观念,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兴衰则成为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兴起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20.
“管理革命”论是一些西方理论家提出的一个有关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它断言,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了“管理革命”,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已经同管理权相分离。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触及到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