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海鸥 《阴山学刊》2009,22(6):55-58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创作潮流:新写实小说关注普通人的世俗欲求,将日常生活叙事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受到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的影响,新写实小说带有种种先天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创作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小说创作理念很难维持较长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2.
19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新写实小说,以其丰硕的成果和多元共生的属性而引人瞩目。通过对新写实小说文本的拆解,以还原方式直逼文本的原生状态,可以把握新写实小说的血缘体系,发现新写实小说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3.
郑新安 《中州学刊》2006,(5):270-272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着力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刻画。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着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将《八五年后小说研究》开成一门选修课,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校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只述及截止于八六年的文学态势,而当代文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又产生了大量的新作家、新作品、新思潮,对此,关心当代文学的同学都渴望系统地了解。这样,我便开设了这门选修课,将我研究近年文学新潮的心得作些系统的整理,与同学们交流。众所周知,八五年以后,文学新潮迭起: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文学、新生代文学、后现代主义……都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同学们应该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我更觉得:研究文学现象,人云亦云是很难找到自…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文学草创时期,《新潮》小说的突出特点在于:短篇小说“横截面”理论的尝试、“为人生”的创作倾向、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可贵的艺术追求。《新潮》小说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创作走向成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作经验的欠缺也使得《新潮》小说在艺术上普遍显得粗糙,缺少必要的艺术深度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马德翠 《河北学刊》2007,27(4):124-127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文学现象,作为90年代文坛第一个聚焦点,它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湮没的痕迹,重要的文学史著述都没有回避对它的言说,或认为"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P306);或将"新写实小说"的登场看作是"在'先锋小说'出现的同时或稍后,小说界的另一重要现象"[2](P339).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主义”是80年代末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在90年代即将过去的今天,人们回视这一文学现象时,却发现“新写实主义”从来就不曾得到过准确的描述,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曾得到明确的界定。其实这一现象的命名就很混乱,曾有过“新现实主义”、“新现象小说”、“生态小说”、“后现实主义”等不同的称呼,而“新写实主义”一词的流行无疑与1989年《钟山》杂志推出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并取得很大影响相关。而更为混乱的是对“新写实小说”范围的界定。在批评家笔下,各路作家都有人被圈入“新写实主义”旗下。这不免令人感到困惑,也表明了人们在…  相似文献   

8.
理查德.莱特小说《native son》是美国"抗争小说"之首创,更是黑人文学代表之作。该作品运用现实主义的写实之法,表现了美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那种残酷的种族歧视与阶级斗争还有黑人悲惨的生活状况,它给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美国这时期历史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写实"意向为其极富个性化的文本写实方式创造出必要的前提与内核,在此基础上也就出现了诸如池莉的直白式写实、方方的理想式写实、刘震云的隐喻式写实和刘恒的宿命式写实等生成于新写实小说内部的多元的"写实"表达路径。本文选取池莉、方方、刘震云和刘恒等四位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及其文本作为个案,试图从"写实"意向与文本表达的角度审视之,力求重新认识新写实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意味与新写实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联成 《文史哲》2005,4(4):61-66
新写实小说是跨越20世纪80、90年代的唯一文学潮流。从文学价值学着眼,它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主要表现在:宣告形而上意义与价值的无效,使意义与价值回到形而下,回到凡俗人生。因此,消解政治话语,以生存话语取而代之,拒绝形而上的乌托邦遐想,以形而下日常生活的平面化叙事为价值旨趣,便构成了新写实小说文本叙事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属。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没有表现出显在解构冲动的具有强烈解构特征的文学现象,它的解构性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是不动声色的。正因为这样,它的解构与颠覆意味则长久被人们所忽略或漠视。  相似文献   

11.
池莉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青年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她的《烦恼人生》和《太阳出世》连续获得由全国读者投票选举的“百花奖”,成为许多读者喜爱的作家。因此,研究她的创作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她的作品,对于研究人们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对于研究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试图从题材的选取、手法的运用、主题的发掘等方面,对池莉的新写实小说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写实小说,从总的文学精神来看仍属于现实主义大范畴,是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深化,是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相异的一股潮流。“新写实”的出现,是一批写实型作家审美意识调整的产物。如近期发表的高晓声的《触毒》、赵本夫的《走出蓝小河》、朱苏进的《在绝望中诞生》、《范小青的《顾氏传人》等。这些作品站在时代高  相似文献   

13.
就小说界来说,90年代似乎显得尤其热闹。以《钟山》为阵地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还未收场,其它一些刊物又相继亮出了自己各不相同的小说旗号。有趣的是,这些刊物的小说旗号都是以“新”来标举的,诸如“新状态”、“新体验”、“新市民”、“新历史”等等,大有“乱...  相似文献   

14.
“新现实主义”小说延续了新写实小说的写实手法,真实地描述转型期现实生活,平实地描写经济大潮中处于困境的人们的复杂关系,是90年代文坛上涌动的现实主义浪潮。其不足在于缺少对所写故事的理性思考,缺少对题材的提炼与开掘。  相似文献   

15.
<正> 崇尚写实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传统,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小说的“写实”艺术从史家的“实录”中脱胎出来而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需要小说家创作实践的不断超越和理论上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写实”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艺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小说艺术本体而言,《金瓶梅》在“写实”上有着题材拓新、艺术升华和历史超越性的意义。一、《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不重“写实”,叙事描写游离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新状态、新体验“三新”小说是“后新时期”诸多“新潮”文学中,三种“新”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写作方式。本文分析了“三新”小说产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三新”小说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传统现实主义以及新时期文学中先锋、新潮小说所运用的具有西方现代派意味的,从叙述方式到写作内容完全“私人话语”的写作方式的异和同;分析了“三新”小说的“新与旧”的区别,指出了“三新”小说力图打破艺术与现实,精神与实际的分离感、隔膜感,表现出的很不相同的对世界、对自我主体的体验、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小说作为一种精神提升的可能性展示,“三新”小说的艺术价值以及其艺术价值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7.
罗执廷 《云梦学刊》2009,30(1):102-104
《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文学性选刊在“新写实小说”潮流的兴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发现作品、集结作品、归纳命名、推波助澜等方面:上述作用的发挥与选刊自身的媒介特性与作用机制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浅论“新写实小说”产生的渊源李香枫80年代末,小说创作中引人注目的新趋向,莫过于"新写实主义"浪潮。最先是理论批评界开始注意到某些属于现实主义艺术形态的小说创作的新变化,并在阐述和评论这些新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新写实小说"的种种特征和看法。嗣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文学思潮:新写实主义。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对生活原生态的艺术还原。新写实主义具有以下艺术特质及文学价值:其一,叙事节奏的碎片化。在新写实小说创作中,历史的样貌构成了碎片化叙事的经纬和脉络。其二,创作手法的悖论化。新写实小说追求平庸,平庸之中却潜隐深度,小说人物意象消解了生活的深度,破除了精神的崇高。其三,叙事方式的尴尬性。新写实小说既要写出主人公在凡俗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又要给读者展示一种无限趋近于真实的虚构想象,并由此产生一种对"世界"的观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乡土作为自古有之的文学母题,从不曾自外于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语境。但台湾1990年代以来的新乡土小说的评价标准却有待翻新和重建。本文通过对新乡土小说代表作家甘耀明的《杀鬼》之评析,看取两方面的新质:从叙事方面以想象历史反映当前台湾社会政治文化迷思;从艺术方面通过魔幻写实手法丰富乡土书写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