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 0 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 ,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 ,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 ,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在实践上 ,它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大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都属于社会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概述荷兰少数族群政策的历史,以及“少数族群”和“移民”类别的演变,这在比较研究中颇为独特。作者强调少数族群的社会经济劣势,认为这是少数族群地位的一个基本方面,并将少数族群问题放在荷兰“支柱化”(pillarisation)政治政策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文章接下来结合全国人口普查自1971年以来处于中断状况的事实,主要以教育为具体范例,考察统计数据在公共政策中的利用。教育界为了总结劣势模式和整合模式,在统计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最后,文章概述了荷兰当前在少数民族政策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就少数民族状况展开的各种辩论。  相似文献   

3.
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是我国“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目前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属于自给自足型的生产和消费。除了现在600多个大中城市之外,全国2800个县、市大部分人口规模不足;还有19000多个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也不到1万人。城市化水平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城市化发展滞后造成人口结构、资源占用和收入分配结构上的不合理。到1999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0.1%和69.9%。而同期城乡居民的年末储蓄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史记》中凡称“西南夷”,均指“西夷”、“南夷”整个地区。“西夷”和“南夷”都是专用语,各指“西南夷”的某一特定地区。“西南夷”划分为“西夷”、“南夷”是以巴蜀为基点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司马迁等人出使西南夷的材料充分证明,巴蜀是开发西南夷地区的根据地。从族属上看,大体上说来,南夷地区以濮越族群民族为主,西夷地区以氐羌族群民族为主。关于滇池洱海地区的民族,作者认为,滇池洱海地区是濮越族群和氐羌族群交错杂居地带,大体上说来,滇池地区的主体民族滇属于濮越族群,南夷文化色彩浓厚;洱海地区的主体民族、昆明属于氐羌族群,受西夷文化影响较大。两个地域里都杂居着另一族群的居民,因而,无论是滇文化还是、昆明文化,都表现出另一族群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著作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并具体地分析了这些矛盾的表现。毛泽东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他用新的论点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根据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精神所进行的全民整风运动就是着重地解决生产关系的人们相互关系方面同生产力的矛盾,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一年来的整风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出现了全国大跃进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为提出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风运动的成绩证实和显示了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伟大的理论力量。本文想从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来谈谈调整人们在社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家阶层及其在中国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社会存在而言,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它有哪些基本的职能?现实中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在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成长历史与现状如何?企业家对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究竟怀有多大程度的自豪感和自信力?社会对企业家的评价是否公正?……促进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研究无法回避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企业家阶层的起源、职能与挑战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要求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中间阶层”,或者干脆叫做“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一个源于西方的名词,是只属于社会中间层次的占社会人数比例较大的那一部分人。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学术界和社会公共用语中,“nation”(国族)及其派生概念“nationality”(民族)是政治科学的分析单位,而“ethnos”(族种)及其派生概念“ethnicgroup”(族群)则是族类学(ethnology)的专业术语,这两组四个概念各有具体含义和抽象定性,不可相互混淆或替换。我国社会媒体、学术界乃至官方机构对这些概念的应用常有错位,特别是以“ethnicgroup”取代“nationality”来界定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做法,既不符合我国民族结构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国情,也有悖于我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而形成和持有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8.
“十五”时期缓解收入分配矛盾的政策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 ,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并开始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在“十五”期间 ,必须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矛盾1、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来说 ,低于 0 .3属于收入过分均等 ,高于0 .4属于差距过大 ,超过 0 .45则属极度不平等 ,极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我国改革开放前 ,除城乡差距外 ,无论是城市居民内部还是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四川、广东省社科联等23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第五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于1989年5月25日—29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1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86篇。现将研讨会中争论较多的理论问题简介于后: 一、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群体矛盾的性质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群体矛盾,完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围,只能是非对抗性矛盾。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群体矛盾,大量、主要的是非对抗性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但也还有个别的、少量的利益群体矛盾,有对抗性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还有阶级斗争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可以互相转化。所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问题成为中国学界近二十年来颇为关注的对象。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资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亦是聚讼纷纭。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公”、“私”观念发展演变的视角,论析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仁”观念不仅可以有效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弭现代公民社会型塑过程中社会与国家二元对立思维所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1.
当前转型时期,我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关系紧张,为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矛盾冲突对于社会秩序的破坏、消除潜在的矛盾激化因素,有必要对我国社会矛盾化解的思路的转向进行研究探索.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思路从整体上可以归结为从“管理”思路转向“治理”思路.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管理思路与新的治理思路的差异,确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以提高整个社会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能力,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族群”与“族群政治”析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台湾 ,“族群”一词初用于民族学界对少数民族 (山胞 )的研究。 1 970年代后期台湾出现“反对运动”以后 ,随着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民进党的建立 ,“族群”一词进入政治生活领域 ,并在后现代“差异政治”和“认同政治”的交互作用下 ,成为构建“政治族群”的“文化”工具 ,在“国家认同”层面和“统独争议”之中发挥着“族群政治”的分化作用 ,是“台独”势力挑起“省籍矛盾”着力利用的工具。这是大陆学界在应用“族群”概念和认识族群理论时所不应忽视的政治向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目前国际社会中的重要行为体,国家对于每一个个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现实的法律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隶属的国家。但法律上的“冷标准”是否等同于心理上的“热标准”?即法律所界定的国籍,个体是否认同,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在哪些方面更认同……  相似文献   

14.
引 论由于采取西历纪年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和紧张性的世纪之交来临了。于是,对行将过去的世纪的“回顾”和对即将到来的世纪的“前瞻”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当着人们力求从渐渐远去的历史背影中窥见将来的轮廓时,似乎并未特别留意自己所置身的现在的意义。然而,在我们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时间体验中,我们当下的“现在”总是起着某种显现或遮蔽的作用。历史的真相能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来,未来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传承并突破历史,这取决于我们现在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我们并不真正理解的种种似是而非的意识和观念,使自己获得一个清明的视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胡文虎生平的一些回忆和报刊杂志史料进行整理,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分析胡文虎如何结合自身经济积累,利用中国近现代复杂的历史环境和客家在海外的特殊境况,运用“社会资本”参与客家运动,塑造客家“族群意识”的过程。目的是将客家精英的所作所为与客家族群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求对客家社会历史和客家族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一个理论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分层和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转型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本文中,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阐述第一,社会分层的本身状况和社会秩序;第二,社会分层机制和社会秩序.最后,作者就建立阶层矛盾的社会调解机制提了简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过程中多元利益结构的重塑实际折射出社会阶层结构由“身份制”分层向“资源占有制”分层的演化,与这种新的社会分层相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正成为利益结构调整的焦点,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加速分化组合的过程中,这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的经济分化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个体之间的分化,更主要地表现为群体间的分化,不同社会分层的群体在经济地位高低排序中上下滑动,各群体或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以阶层性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而调控这种收入差距和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上,元代的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即有民族矛盾,又有阶级矛盾。那末,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呢?我国史学界内,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如下四说: (一)民族矛盾说。杜烈原认为:“当时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发展、变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发展、变化。”曹汉奇同样认为: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并从阶级的剥削、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汉族地主价级也受到歧视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张翼之也持这样的观点:“元代末年社会矛盾虽然错综复杂,民族矛盾和阶级  相似文献   

19.
族群态度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伴随着内隐社会认知在理论和方法上的进展,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视角探讨族群态度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内隐、外显族群态度的形成、发展、二者的关系及其族群态度调节方面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了未来我国族群态度研究的意义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吴建华 《理论界》2006,(7):230-232
俄罗斯政治、经济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一部分“新的群体”和“阶层”的出现。中产阶层的浮出成为俄罗斯社会分层中的鲜明现象。但是俄罗斯中产阶层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不同,无论在数量上和地位上都难以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相提并论。“上小,中间不大,底面最大”的锥形体的社会结构模式,难以起到协调社会矛盾的作用。因此,发展培养壮大一个中产阶层成为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